书城旅游地图走遍中国
15304400000005

第5章 河北·盛世遇皇尊

白洋淀

这里有嫦娥曾经遗落的妆镜,这里有康熙北巡时的惦念,这里有碧绿的天然草毡,还有肥沃的天然牧场。王侯将相称这里是人杰地灵之地,甚至将自己的轮回之地都安定于此。河北,山水共生中,孕育出低调的绮丽;时光交错间,落下骇世的空灵。

仪态万千,碧荷蓝天;苇绿鸟鸣,北国江南。说到河北,你可以不知道铁球,面酱,春不老,却不能不知道华北明珠——白洋淀。从名字的三个字,便隐约可看到一股湿漉漉的水汽。

有人曾这样形容白洋淀:“天生动地映在水波里,鱼像是游在半空。”的确,在面对如此美妙的大自然时,那种从心底深处滋生的向往,真的会化做一种动力,一种情绪,在亲身感受之后,留下非凡的记忆。

春暖,白洋淀水域清澈见底,浩渺烟波让人仿佛置身仙境,翠绿的芦苇奋力地生长,为整个淀区带来盎然的生机;夏凉,这时的淀区,荷花开得正艳,望着湖内点点白帆,感受着湖面吹来的微风,热意顿消;秋爽,肥硕的鱼儿欢快地跳着,迫不及待地竞相上岸,蟹子肥美,丰收的欣喜映上渔民的眉梢;冬趣,千里冰封,万里皑皑,一个巨大的天然冰场就在淀区形成,人们自由地驰骋其中,笑声闹声连成一片。

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的中秋夜晚,嫦娥偷吃仙草,迫不得已离开月宫,就在她即将落入凡间的那瞬,猛然惊醒,可随身携带的玉镜却不慎掉落尘世。镜子碎裂成为143块,形成现在白洋淀的143块淀泊。即使今日,人们仍然快乐地讲述着这个美好的传说,不仅因为白洋淀带给人们愉悦享受,更是因为这里已经成为河北人民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在历史上,关于白洋淀的评价数不胜数,今日淀区曾有“燕南赵北”之说,因为这里正是横跨燕赵的土地,这土地一直以来都拥有迷人的地理风光,重要的军事地位,被文人墨客反复吟咏。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白洋淀除了风景秀美,享誉中外的“全鱼宴”更是可餐。作为河北菜的全鱼宴,属冀中南派,山区禽类和水区鱼类是主料。在白洋淀,全鱼宴是菜肴中的特色精品,讲究的是因材施艺,烹制鲜活,通过高超的刀工和特殊的烹调,让人食鱼而不见鱼,配之以富有诗情画意的造型,绝妙的滋味,大概一辈子都会唇齿留香。

游一趟荷花大观园,精品荷园、精心园、垂钓园、民俗园让人流连忘返;走一遭文化园,西淀风荷、东堤烟柳、康熙水围行宫、嘎子村让人寻古叹今;戏一次鸳鸯岛,芦苇环绕、鸳鸯映月让感情感天动地。

如今的白洋淀,像是一座大观园,却纷而不繁,杂而不冗——似乎是因为灵魂深处仍保留着荷的特质。

坝上草原

草原,辽阔而苍茫的草原,就在人们用手挡住额头极目远眺的瞬间,将自由与广博凝成一道永恒的风景。

蒙语中,这片地域被称做“海留图”,意为“水草丰茂的地方”。即使是这样一个生动的名字,也无法囊括它湖水的清澈、青草的肥美、羊群的惬意。这里就是坝上草原。行走于华北平原到内蒙古高原交界的地方,陡然升高,因此以“坝上”得名。一直以来,坝上草原都是坝上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里却有着得天独厚的别样风景。

坝上草原旅游季节的平均气温在17度上下,既不会太热,又不觉太冷,可是,依然能在夏日品到芳草鲜美,依然能在冬日欣赏白雪皑皑。它西起张家口,东至承德,在这350平方千米的草原之上行走,看着脚下的繁花满地,碧草成波,看着头上的云朵轻舞,天穹压落,天空与地面的距离就这样被不断压缩,“天地为伴”的感觉油然而生,仿佛一转身便能和云朵擦肩而过。

来过的人都说,仿佛坝上草原有着与生俱来的魔力,炎热到了这儿都要绕行。的确,草原的夏季没有酷暑,有的,就只是清新宜人。坝缘随处可见色彩斑斓的野花,那绚丽的颜色自顾自摇曳着绽放,在晨曦中睁开双眼,在四季中更换盛装。坝缘山峰多不胜数,与坝区接壤,到处是采不完的山珍,享不尽的美味。伸手触摸那潺潺的小溪,冰凉一下子流遍全身。四周是高而笔直的白桦林,站在树林中,沐浴着斑斑点点叶片周围漏进的阳光,心情也跟着变得微凉起来。

来到草原,哪有不去骑马的道理?也许,就在那美丽风光之中,骑着骏马畅快游走,草原英雄的美名就此收纳囊中。一匹青色的蒙古马,很长的鬃毛,健壮而高大的身躯,优美的线条和结实的肌肉让人一下便想起徐悲鸿笔下的《骏马图》。骑在马背上的感觉超乎你所有的想象,视野倏然开阔,挺起胸脯的瞬间,胸中涤荡着股股豪气。策马扬鞭,在一片绿海中疾驰,如此快乐,如此酣畅淋漓。驾驭缰绳的瞬间仿佛驾驭着自己的命运,小心翼翼却又迫不及待。没过多久,一个英姿飒爽的形象就这样浮出茫茫绿堤。

夜晚,在皓月下围起一团篝火,或是与恋人倾诉衷肠,你侬我侬;或是与天南海北的游人把酒畅欢,大口喝酒大块吃肉;或是围着火焰载歌载舞,用身体绽放热情;或是就那么静静地坐着,与草原对视,与星空攀谈。此情此景,如何不叫人心生愉悦?

清晨,伸着懒腰与红日摆手,穿过眼前柔软的天然草毡,选一处喜欢的地方,静静地看着那轮红日冉冉升起,从心底体验那份“出生”的喜悦,也许在这样的美景前,对人生的美好又多出几分爱恋。就在这个时候,牛群、羊群成片成片地出现,远远望去,那行走的姿势仿佛滚动着的棉花糖,洋溢着可爱与壮观。

活力四射的坝上,汇聚笑声的草原,可爱的羊群,悠扬的马头琴。无论是夏日的云花野芳还是秋日的万山红遍,无论是白天的色彩斑斓还是夜晚的静谧安详,每时每刻,坝上草原都像一首优美的诗,抑或是一幅多彩的画,在日与夜的交替中,在大自然的美丽传说中,不断变换着色彩,让人们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从头读起。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一座有山有水的皇室独享地,如今掀起羞涩的面纱,将美丽的容颜一一展现。

避暑山庄位于河北承德市中心北部。相传当年康熙北巡,发现承德的地势优良,气候宜人,加之风景优美,遂选定这里建行宫。从康熙到雍正,从雍正到乾隆,耗时90年,行宫终于竣工。这里不同于紫禁城的奢华,似田野里淡淡盛开的野菊花。

走进山庄,里面参天的树木,清新的芳草,伴着时而嗅到的花香时而听到的鸟鸣,合奏成一曲自然之乐。

内午门过后,康熙御笔金匾上的大字格外吸引人们的关注——澹泊敬诚斋。如此雅致的名字,是否能让人联想到大清皇帝的大家风范?整个殿堂秀外慧中,似乎从骨子里便流露出古朴和典雅。

穿过敬诚斋来到“四知书屋”,低调的摆设却难掩尊贵的氛围,当年皇帝便是在这里召见大臣商议政务。那时候,皇帝就寝于烟波致爽殿。走上特别为胜地楼铸造的假山,一片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当年的帝后眼中,也曾是相同的斑斓。

避暑山庄的景点着实堪多,看一看万壑松风殿,走一走松鹤斋,似乎山庄里的每一处风景背后,都有着一段美丽的故事。

山庄的西北山顶是观光的最佳地点,站在亭子里,整个承德的风貌都映在眼中,承德著名的外八庙,宏伟壮观与金碧辉煌的建筑也可以一并领略。从前康熙皇帝不远万里来到山庄为见少数民族的首领,并在这里依据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建筑了这些寺庙,从此深得人心。“建一座庙胜养十万兵”,这句话一直在承德流传着,从字里行间,似乎就已经领悟到清初繁荣昌盛的根本原因。

山庄的东南是一片湖区。这里的风格与江南水乡稍显相似,柔美之情充斥其中。一路烟波浩渺,如临仙境。在淼淼碧波之间,那座突兀的小岛略显羞涩地呈现。小岛名做“金山”,金山上,峭石横生,草木葱茏。整座山上遍是亭台楼阁,似乎小岛是一块磁石,专吸宝物。金山山顶,一座直立的长亭跃然凸现,与山脚下形如弯月的回廊相互映衬。

据史料记载,避暑山庄的金山岛原是仿照镇江的金山寺。当年康熙南巡,路过镇江,饱览金山寺的秀美风光,回到京城后总是心驰神往。于是,在避暑山庄内修葺起一座金山,了却当年未尽的留恋。

本是山林一色的自然景观,却在中央竖起那样一座岛。若不是宠幸之至,它也不会拥有山庄的各式珍宝直到今天。康熙皇帝亲自为金山上殿宇题额,山上的“天宇咸畅”殿和“镜水云岑”殿更是纳入他亲自所题的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中。同时,他还赋诗作画,“通阁断霞”、“层岩千尺”如此美景,莫非是想靠笔墨隽永珍藏?

山庄很大,大到非要亲自感受才知如何形容。山庄很美,美到停泊数日仍然不愿离去。在风波涌动之时,在绿树成荫之下,在美轮美奂之中,那份感怀,就此定格。

清东陵

本是一片墓地,却引来无数文人墨客;本是沧海一粟,却让人们争相典藏。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本该萧瑟的风却显得无限雀跃,似乎是因为,抛开沉睡着的历史,那一片匠心独运的奢华着实是石雕艺术中的瑰宝。

清东陵,十三陵中的一处,它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最重要的帝王后妃陵。在这片墓群中,不仅保存着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古帝陵,还建有五座皇陵:顺治帝——孝陵、康熙帝——景陵、乾隆帝——裕陵、咸丰帝——定陵、同治帝——惠陵。慈安、慈禧的后陵也置于此,加之妃园五座,公主陵一座,共埋葬皇后15位,妃嫔136位。

相传,清东陵是当年顺治皇帝打猎路过时选定的。在现在的遵化市境内。从康熙二年开始修建,整个工程南北长125千米、宽20千米,四面环山的位置如同象征着帝王万古长青,在一片葱绿中,恢弘建造。清东陵正南面,烟炖、天台两座山相峙而立,形成只有50米宽的谷口,被后人称之为“龙门口”。

从清代开始的整个造陵过程中,217座宫殿牌楼相继竖起,组成大大小小15座陵园。这些陵园都以顺治的孝陵为中心,沿昌瑞山南麓一一排列。宫墙、隆恩门、隆恩殿、配殿、方城明楼及宝顶。每座陵园都由相同的建筑构成,气势恢弘,给人以十足的震慑。

清东陵是一处风水宝地,北面与昌瑞山为邻,南面与星山做伴,中间影壁山辅佐,东面飞鹰把守,西面白虎雄踞。两条大河横辅东西两侧,周遭的一切宛若天成,丝毫未加人工之修饰。也许在这样的环境中,帝王的神灵才可以安息,那曾经有过的繁荣昌盛才会寄予后世,在人们前行的途中被深深汲养。“此山王气充裕,可为朕寿宫!”当年顺治打猎路过这里,留下如此之感慨。之后,人们才得以有幸一睹这气势恢弘的陵墓,瞻仰清朝的帝王和那段昌荣岁月。

时至今日,清东陵中仍存留着面阔最宽的石碑坊,五间六柱十一楼的结构让人叹为观止。那孝陵诸神路,穿越其中的时候仿佛在历史长河中涤荡,眼前连绵起伏的山峦,也在一片墨绿中时不时地低浅吟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