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遍中国
15304400000007

第7章 山西·黎民之雀跃

五台山

曾经地广人稀的土地上,智慧在一刹那苏醒,留下一笔繁华。山西是片异彩纷呈的地域,既有古踪可寻,又有高山可攀,佛光庇护下尽显宁泰安康。来自于民间的建筑杰作让皇室慨叹,在不经意的一瞬,便将恣肆奔腾的黄河扼于壶口。山西,因地貌而声名大振,因历史而让人流连。

置身犹如人间仙境一般的五台山,穿越茂密的树林,跨过清澈的溪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尽享迷人的景致,这样惬意的游历过程,岂不快哉?

坐落于山西省内的五台山,不仅是著名的佛教圣地,更是难得的避暑佳境。它与浙江的普陀山、四川的峨眉山、安徽的九华山齐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数座多姿多彩的古建筑群中,无数善男信女来此进香,无数中外游客来此消夏。

关于五台山,一个流传千载的传说一直为人们广为传颂。相传,五台山原本气候恶劣,酷热难当,漫山遍野的飞沙走石,让当地黎民百姓苦不堪言。文殊菩萨为了搭救百姓,从东海龙王那儿借来歇龙石,镇住了施虐的妖魔,从此五台山百草竞发,一片生机盎然。人们为了感念文殊菩萨的恩德,特地修筑起清凉寺,并将这里称为“清凉山”。到了北齐才更名,因为是五座顶平如台的山峰环抱组成,所以称之为“五台山”。显通寺是五台山历史最为悠久的寺庙。在这个面积约8万平方米的寺庙中,大小铜铸佛像万余尊,门前钟楼上那座重达5吨的铜钟,每每敲击,声音洪亮而悠然,传遍全山。

塔院寺原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时被独立为寺,2000年前由古印度国王始建,里面以供奉佛陀真身舍利的大白塔而得名。它位于寺庙之前,因其高大醒目、位置优越,曾一度被看做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

大大小小的130座庙宇中,时刻都能感受到五台山的历史文化。游走其中,仿佛时光倒流,返璞归真之感油然而生,是厚重的沉淀却无时无刻不在升华出更为耀眼的光芒。生动翔实的佛教文化,沃土滋生的锦绣中华,怎能不叫人慨叹?也许,在一片葱茏之中,五台山的默默便是佛教中最为高深的境界,而那些千丝万缕的香火,便是佛教信徒最为深刻的虔诚记忆。

恒山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走进恒山,如同走进了一幅仁智的画卷,顿时禅意满眼。

恒山,横跨山西、河北两省,人称北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从古至今,以其神奇的自然风景和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自然景观中的奇迹以及兵家必争之地。“绝塞名山”的封号,饱含着人们对它的爱戴。

相传,在4000年前,舜帝寻狩来到恒山,见其山势险峻,峰奇无比,便封之为北岳。到了秦始皇时,朝封天下十二名山,恒山被推举为天下第二。之后的历代君主都曾差臣到这里朝圣,无数文人墨客来此游览,使恒山成为中华历史中一笔亮色。

走进恒山,即刻感受到一种平实朴素的庄严。在山松古寺中,它是内敛的,在陡峭危石之中,它的奇特是静穆的。恒山像一个胸怀宽广的仁者,那腹中空空的大气,让人皆自叹不如。其实恒山也恬淡。在一片石阶之中,在一群飞鸟之旁,它丝毫不显矫情的姿态,像是在拒绝着尘世的恩宠,却掩饰不住自己内在的光芒。

松是恒山一处平凡却独特的景观。恒山松,风格独特,其中四株唐代古松,被后人称之为“四大夫格”。看那悬于石外根茎的苍劲,牢牢抓住岩石的姿态,傲然挺立的身形,翠绿葱茏的气势,让人不禁想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古训。

“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这句民谚,说的是北岳恒山的第一景观——悬空寺。西峰之上,苍松之间,以北岳庙为首的恒山庙若隐若现,神秘的气息时刻吸引着八方游客。每遇阴雨,出云洞口还会游出丝丝缕缕的云彩,像羽化登仙的后续,让人遐思无限。故留下人们的慨叹——“恒山云,变幻无穷”。

从会仙府抬头望去,恒山峰峭拔的身影就在上空显现。略显苍老的身形,仿佛到了垂暮之年的仁者,满眼的得失无意、宠辱不惊。

恒山峰所折射的,也许便是“恒”的真谛。恒山悠远、绵长,却让人见识到“上善若水”的真切。恒山凛冽、决绝,却是超凡脱俗、意境深远。

平遥古城

穿越时光的隧道,一座古城出现在面前。逼仄的巷弄,夕阳渐远的瞬间,让人忘记朝夕的更迭,青砖灰瓦的触痕中,依然还是明清时的温婉。

一座古城,背负起太多往事,留给后人的,是一场千年的迷局。康熙四十三年,皇帝西巡路经这里,一声令下,四面楼起,平遥的城池从此更加壮观。在那6000余米的周长中,平遥就此被一隔为二,城中彼岸花开,城外恍若隔世。墙内依稀明清,街道、店铺、市楼;墙外新址横生。古代与现代交相辉映,让人慨叹不已。

驻足于别致的城楼,仿佛自己是几百年前的一名书生,在城楼之上,遥望着自己的仕途梦。

在古城的中心,一座18米高的市楼格外夺人眼球。围绕它的是八大街、八小街和七十二小巷,放眼望去,布局合理,有条不紊。在平遥的大街,古店铺、古招牌随处可见,或者雍容华贵,或者醒目异常。在这样的情景之中,历史不再遥远,伸伸手摸摸牌坊,便是与历史对话了。古色古香的真谛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平遥是全国第一家票号诞生的地方。“日升昌”便在这里创立。对于中国近代的金融业,它的创立有着重要的地位。那时候,一些大商号经营大宗的跨地区业务,因为巨额现银的携带不便,一种专营于汇款的票号行业就此诞生。鼎盛时期的平遥,“日升昌”曾有过全国二十几家的店铺,由于诚实守信,业务甚至远赴日本、新加坡等国外地区。小小的票号竟然“汇通天下”,前人的智慧甚至被后人所推崇。依票号原址而建的博物馆中,不仅记录着当年票号业的兴衰,那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同时也吸引着更多人的观摩。

平遥就像它的名字,平凡而遥远。来一块当地特产的牛肉怎么样?“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原来这牛肉也曾修行了几百年呢!

平遥商人创造了一个时代,时至今日仍不断地继续着。他们靠自己的辛勤劳作和诚实守信使这里昌盛的火种一直延续。鞋子踏在石板铺就的地面上,在巷子中发出嘎达的声响,走在这里,心中满溢着欣喜之情。多想就这样一直走下去,走进古城的清幽,走进古城的时光……那一路的旅程,将伴随着美丽的心境一同谱写出晋商文化的后续篇章。

“大院”

拾零

山西,地理位置独特,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物资交换的腹地,加之晋中南的地少人稀,人们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外出经商。因为诚实守信的性格和团结勤俭的作风以及严谨科学的管理,晋商的事业就此平步青云。而回乡后他们就建起了座座大宅。

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不仅成就了一个女子,更成就了一片院落。从此,晋中地区的“大院”一发不可收拾,无论哪个季节,都会迎来络绎不绝的游人。一片黄土地,一片未开化的混沌,犹如盘古开天辟地时的景观。不经意间的觉醒,几经沧桑,终于在古今变迁之后成为一处特别的地域风情为人所称颂。

乔家大院一角

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热播后,它的故事发生地山西乔家大院更成为了人们关注的地方。

40多年前,大师梁思成在山西考察古建筑时,那富丽中蕴含的深邃让他印象深刻。他在回忆录中感慨地写着:“这种房子在一个庄中可有两三家,遥遥相对,仍可以想象到当日的气焰,其所占地面之大,外墙之高,砖石木料上之工艺,楼阁别院之复杂,均出于我们意料之外许多……由庄外遥望,十数里外犹见,百尺矗立,崔嵬奇伟,足镇山河,为建筑史上之荣耀。”

山西,地理位置独特,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物资交换的腹地,加之晋中南的地少人稀,人们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外出经商。因为诚实守信的性格和团结勤俭的作风以及严谨科学的管理,晋商的事业就此平步青云。由于难舍对故乡的眷恋,苦心在外经营的商人在飞黄腾达之后便在原籍置起屋宅,一座座大院便奇迹般地出现在晋中那块不算广袤的土地上。

豪华、气派,这是晋商实力的最真实写照。看不尽的大院高墙,仿佛里面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乔家大院是第一个为人们所熟知的。在这个完全城堡式的建筑里,院墙如同城墙,高大程度可见一斑。从前,更夫夜里便行走在院墙上,每每响起梆子的声音,那洪亮,方圆十里都听得到。乔家大院的布局讲究的是一个方正,工工整整的建筑风格配之豪华的家具摆设,一眼望去,不禁让人遥想起大院繁华时的种种。一盏盏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在院墙,燃尽一地沧桑的流年。

渠氏家族是明清以来闻名全国的晋中巨商,由此观之,渠家大院便也成了不容忽视的一处宅院。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栏杆院、统楼院与包厢式的戏台院被称为渠家大院的“四绝”。远远望去错落有致的顶棚,悬山式、歇山式、卷棚式、硬山顶式……让人惊诧不已。院落中的技艺精湛的石雕,尽显渠家大院的高雅美观。

曹家大院突出在富贵之气。整体结构遵从篆书书法中的“寿”,多寿多福多子是曹家大院的主旨,三座四层的堂楼,虽不霸气,却充斥着贵气。

在一片连绵的山脉间,一片山坡上,王家大院依其特有的姿态伫立其中。红门堡建筑群的总体结构,隐一个“王”字于其中,作为太原王氏后裔的静升王家,大院似乎饱含他们对于家族的殷切期望。

每个大院都展现出独特的民俗风情,每一处场景都包含着中国晋商文化。从这些恢弘的建筑中,从这些寓意丰富的图案中,我们似乎将晋商文化的脉络重温。且不论大院衰落的真实原因,单是放眼于大院建筑的绮丽豪华,交相辉映的辉煌中,足够让人们放飞遐思,遨游万里。

平遥被称为“民间的故宫”。到了这里你会发现,这种说法绝非虚言。

平遥古城中的宅院

壶口瀑布一种冲动,一种奋发,仿佛置身于滚滚波涛,身心皆被震撼。那如万匹战马齐奔的恢弘场面在瞬间便征服全部的感官。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了将黄河贯穿于各种比喻,它的奔腾、它的不羁、它的浩荡让其他河流相形见绌。在遭遇壶口之前,黄河是一个不朽的传说。

不知是峡谷征服了黄河还是黄河畏惧了峡谷,在晋陕大峡谷,一个瀑布就这样形成。“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这是古人对它的描写。在它面前,无论黄河曾有过怎样的张狂,却也在骤然间被收缩。随着河水不断地聚拢,奔腾咆哮着跃入深潭,刹那之间,溅起巨浪无限。仿佛一只神来之手倾倒巨壶,从壶口源源不断倾倒而出的,便是滚滚黄河水。

壶口瀑布西濒陕西,东临山西,宽达30米,深约50米,最大瀑面超过3万平方米。在中国,它是除了贵州省的黄果树排名第二的瀑布。每当黄河水流至此,那超过500余米宽的洪流瞬间被束缚,形成上宽下窄之势,在50米的落差中倾涌而下,声势仿佛从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故取名为“壶口瀑布”。

在壶口瀑布,两大著名奇观甚是罕见。

由于壶口瀑布的落差巨大,瀑布下的水流湍急,在这里行船几乎是很难实现的事情。从壶口上游向下的船只,都要到上边龙王庙那里停靠,待货物全部换下,人们用担挑起或用畜驮,直到下游的码头。与此同时,还要将空船托至下游。待水流变缓,再重新载人装物,继续前行。然而,在“旱地行船”的过程中,经常是充满艰辛。

另一处景观,名为“水底冒烟”。在黄河与壶口汇合的地方,由于瞬间激起大量水雾,水雾在腾空之时幻化成小水珠,数十里之外远观,便是一片片浓密的烟雾,弥漫于天际,久久不肯散去。

如果拥有过人的胆色,不妨到那距离瀑布只有数米之遥的巨石上留下值得珍藏的瞬间。一阵惊魂未定之后,那征服了黄河的自豪感定会让人们刻骨铭心,与满身的湿透和褐黄色的泥点一起,成为永远的纪念。

古河名胜

离壶口瀑布不远的南边,便是龙门上口——孟门。“孟门夜月”和大禹治水中的“镇河石牛”分置其中。游人先游壶口,再走孟门,最后来到龙门,被称为“黄河游三绝”。

来壶口瀑布看黄河倾流,更像是一次洗礼,在风声水声中着实体验那种大浪淘沙的本色。看似狂暴,却仍能与自然和谐共生,成长为一处独特的风景。阳光折射中,彩虹依稀可见,那斑斓的色彩,其实正是黄河飞流中彰显出的另一种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