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元气,生化万物;阴阳调和,百病不扰;五行五脏,对应相生。这些易经原理都是中国流传数千年的养生精髓。《易经》本身体现的是宇宙大规律,它所蕴含的养生智慧,重在捕捉生命的本质,从根本上追寻适合个体的养生方法,是一种大道至简的养生法。
■太极如一木生
《易经》中的太极就是指宇宙最原始的基因,阴阳未分的混沌状态。我们先来看看《说文解字》中的这样一句话:“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大家知道,原始的数是一,这样看来,太极即为初为一,可化成万物,又可至于无穷。为了加深对太极的理解,再看看《朱子语类》所说:“太极如一木生。上分而为枝干,又分而生花生叶,生生不穷。到得成果子,里面又有生生不穷之理,生将出去,又是无限个太极,更无停息。”此话告诉我们,太极就像自然界树木的生长,它的根是一太极,结成果子,又是无限个太极。
■太极与养生
从前文可以知道,太极是宇宙的开端,宇宙万物皆由它演化而来,对应到人体的健康养生,同样也离不开太极。
〔太极元气〕
我们都知道,世间万事万物都不会平白无故地产生,根源皆与“受精卵”有关,只有当外界条件具备,才能自我发展和壮大。而这一点恰恰是促成新生事物诞生的原始动力,《易学》称这股力量为“太极之元气”,即“元气”。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实在太多了,受精的鸡蛋、鸭蛋、龟蛋、蛇蛋、昆虫卵、人类及所有动物的卵子,或是受精的玉米种、棉花种、水稻种、树木种及各类菌种,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都会结出丰硕的果实。而这里的“精”,就是我们常说的“太极之元气”。这股“太极之元气”不但是新生事物诞生的直接原因,还是决定新生事物存在与否的基础和发展的原动力。
既然肩负着原动力的作用,那么,这股元气肯定是具备一定能量的,而其能量大小和强弱,又直接关系到新生事物发展规模的大小和发展速度的快慢。不过,就算是再强劲的原动力也有耗尽的一天,当太极之元气消耗殆尽时,也正是新生事物走向衰败和死亡的时刻。太极之元气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本身无形无象,在不同的事物中会表现为不同的载体。不过,无论最终表现如何,它终究是流动的。比如说,人体内的血液(元气)在动静脉之间是永不停息的,人类中的精(元气)在体内也是汩汩流动的。如果血液一旦停滞、拥堵或是倒逆,或是精一旦不再传递,别说不利于身心健康,就连活生生的人体本身都不存在了。
〔从太极图说养生启示〕
对于太极图,恐怕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那个呈圆弧走向的圈圈。我们都知道,人体是一个结构极为精密又复杂的统一体,这个包裹在外层的圈圈就像人体的皮肤紧紧包住身体的脏腑、筋骨、血液。当人体血液循环畅通自如,皮肤也会像皮囊那样胀起来。恰恰是这圆弧走向的运动方使人体自身的生命运动处于一种最佳状态。太极双鱼也是一个特点,当黑到达极致之时就转成白,白发展到极致又转为黑。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存在这样的道理。也就是说,人体若要益寿延年,必须调和好体内的阴阳二气,唯有如此,才能使人体这个小宇宙与我们生存的外在环境,这个大宇宙融洽相处。太极眼是运动的起点。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无论是抬腿迈步,还是席地而坐,都是先由身体某一部位的动作带动全身的所有动作,这就好比钟表上的齿轮一样,一环扣着一环。而所有动作的关键就是把握太极眼的转变之机,只要将意念贯注其处,自然也就实现了阴阳调和的目的。细看太极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太极曲线,这个双向的呈螺旋状延展的线条,关系到运动量的加强与功力的增长。该如何理解呢?当双向的螺旋延展时,不但能增加运动量,还会牵连到外层皮肤肌肉,扭动到深层的筋骨,再进一步关联到身体各个脏腑器官,使全身无一不处于运动状态中,从而达到活动全身筋骨、激活周身脏腑器官的作用。
两仪四象中的养生防病观
■世间万事万物都可一分为二
世间万事万物都可一分为二,如乾与坤、尊与卑、贵与贱、动与静、大与小、高与低、胖与瘦。《易经》对此又是如何认识的呢?《系辞》中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又说大衍之数,中有“分而为二以象两”,这里的“两仪”、“二”、“两”即天地,是太极的初分,也是天地之数。因此,《系辞》又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由此看来,世间万事万物都由天地引申而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对立面。而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
■四象即四大比喻现象
《系辞》上传第十一章中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四象”中的“象”是《易经》的一个核心体系,是一种现象,而“四象”就是大自然的四种现象。正是通过这四种现象,古人认识了世界。处于统一体内的两仪,在对立的斗争中,将发生阴阳消长,引起这种变化的四个最具特征的典型状态就是四象,即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又可以引申为四时、四方和四国。太阳是指阳性特征上升,阴性特征下降,达到相应的极点状态,如从春分到夏至。少阳是阳性特征逐渐增加,阴性特征逐渐减少的阴阳平衡状态,如从冬至到春分。太阴是阴性特征上升,阳性特征下降,并分别达到相应的极点的状态,如从秋分到冬至。少阴是阴性特征逐渐增加,阳性特征逐渐减少的阴阳平衡状态,如从夏至到秋分。
一天二十四时,日月交替,反反复复,也许,大家都觉得不足为奇,其实,这里就蕴藏着“四象”现象,这就是卯(7:00~9:00)、午(11:00~13:00)、酉(19:00~21:00)、子(23:00~1:00)四时。
早晨刚一起床,还没出被窝,身子免不了都会有一股凉气,虽说太阳也已经上班了,但是还在半空中,上面暖暖的,大地还是凉的。这就告诉我们,先别急着钻出被窝,不妨做点床上养生小动作,身体苏醒了,再做事情也无妨。
中午,整个世界都是暖洋洋的,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忙了一个上午的朋友,都应该尽量出去透透气。要知道,正午时分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且人体自身的阳气也达到一天中相对较旺盛的状态。饭后散散步不但修身还能养性,最好是让身体背对着太阳,也就是让阳光尽情地洒到我们的颈椎和后背上,保你一个下午都精力充沛、干劲十足。
黄昏时分,大地暖暖的,很多人酒足饭饱后会草草消磨掉宝贵的时间。其实,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大自然赐予的神力,这就是地气。大地一整天都被太阳滋润着,此时恰好聚集着无穷的能量。出去散散步或是慢跑都能温暖自己的身体,家里如果有老年人或是心脏病患者,更不应错过这个锻炼身体的好时机。
子夜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此时阴气最重,阳气开始生发,每个人都要乖乖地上床睡觉,这样第二天才会头脑清醒,气色红润。如果你在这个时候熬夜,就会消耗掉刚刚生发起来的阳气,这对人体是极为不利的。
除了一天有“四象”变化外,四季冷暖更迭,周而复始的变换,也有“四象”之征,这一点在《易经》及其有关著作中最为常见。《周易集解》中说:“四象,四时也。两仪,谓乾坤也。乾二五之坤,成坎、离、震、兑。震春、兑秋、坎冬、离夏,故两仪生四象。”这里的四象就是春、夏、秋、冬这四时。此外,在古代,望、朔、上弦、下弦;东、南、西、北;青龙、白虎、玄武、朱雀等也经常被称为四象。
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
做人做事讲究“中庸之道”,此理同样适用于养生保健。《易经》强调中庸,这里的“中庸”是一种“不偏不倚”的状态,而中庸体现的是平衡、变通与和谐,用在养生上就是将人体维持在一个平衡状态。然而,放眼我们的生活,现代人往往违背了这一准则,把好端端的身体搞得百孔千疮。其实,要健康,要长寿,关键就是平衡好人体的一阴一阳,这样人体的各种功能和物质才能处于协调运作的状态。
■阴阳调和关乎人体健康
众所周知,《易经》谈论的就是阴阳,正所谓“易以道阴阳”。这里的一阴一阳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根源,也是中医保健养生的根基。有了它,万物才得以存在,生命才有了根,若是天地无阴阳,谈何万物生息,更不必说安身立命、保健养生了。
而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出一种动态协调的状态,实质就是阳气与阴精的平衡。阴阳平衡理论源于《易经》所讲的阴阳运行规律。再回过头来看看太极图,我们会发现,它的中间是用反S形而不是一条直线分隔两方,这里有什么玄机呢?因为S形象征着太极图随时随地都处于一种阴阳的动态平衡。这就告诉我们这样的信息,学《易经》养生,就要把握阴阳平衡的真谛。
《黄帝内经》在关于阴阳平衡的问题上有这样一句话,也值得大家深思,那就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里的“平”就是平衡,“秘”就是固秘。意思是说,阴平顺了,阳固守了,那么,生命自然健康,精神状态自然就好。这里以《易经》中的泰、否两卦为例说说阴阳调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泰卦坤上乾下,有天地之气相交之象,《易经》这样判断此卦:“天地交而万物通”。若是某人属此卦,那他的阴阳一定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身心皆健康。而否卦是乾上坤下,有天地之气分离之象,《易经》认为,此卦“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如果一个人属于此卦,可以断定,他处于阴阳失衡状态,需要及早做相关检查,以判断是亚健康症状还是其他病理之症。
■阴阳调和少生病
一个健康的人,他的阴阳应该时刻处于动态的平衡状态,然而,现代人的身体往往偏离了这一健康的轨道。要知道,人体无论阴还是阳的一方发生虚损或是严重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另一方的不足。
如果阳虚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阴精的化生不足,极易出现阴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阳损及阴”的问题。反之,如果阴虚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阳气生化无源,出现阳虚的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阴损及阳”。人体阴阳这种忽高忽低的变化,就好比在跷跷板两端玩耍的孩子,如果一个体重过重,而另一个又是过轻,游戏就没有办法继续下去。
如果是阴阳轻度失衡,我们就会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阴阳中度失衡,我们就会患病;如果阴阳重度失衡,就会得重病;如果阴阳分开、阴阳离决了,那么生命就会结束。
不管是整个大宇宙,还是每个独立的个体,甚至是一个国家、社会,都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身心平衡,以致中和,乃中国治命治病之最高准则。”只有把阴阳协调好了,才算找到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要知道它的价值远远超越了金钱、权力和一切物质享受。
也许看到这里,有的朋友会有这样的疑问,怎么可以判断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身体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了呢?方法很简单,如果你的身心状况属于下面这三大表现,就可以开心地拍手叫好了。
其一,生命力强,遇事待人有朝气、活力、积极向上;其二,生理本能好,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吃得香、睡得稳、拉得勤、性生活也和谐;其三,心理承受能力强,遇到突发事情具备一定的随机应变能力,到了一个新环境,适应能力很好。
构成天地万物的八卦元素
《易经》里的八卦,乾卦、坤卦、震卦、巽卦、艮卦、兑卦、坎卦、离卦,这八个卦分别是由三个爻组成的,也称为单卦或经卦。爻是记述日影变化的专门符号,有阴阳两类之分,其中阳爻表示阳光,阴爻表示月光。
《易经》是研究生命、研究天地万物的,它告诉人们宇宙间的所有都是由这八个卦象组成。其中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日和火,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巽代表风,兑代表泽。具体说来是这样的,乾卦是天卦象,代表阳刚、刚健、自强不息;坤为地卦象,此卦明柔、有顺畅之象;坎为水卦象,喻义谋事顺畅可成,但内中有波折;离为火卦象,有时认为是太阳的卦象;震为雷卦象,古人认为此卦存在于天地间,电震动了就有雷;艮为山卦象,代表高山和陆地;巽为风卦象,也称气流;兑为泽卦象,代表海洋、河流。八卦之间互相对立但又能变幻出无穷的景象来。
在中医上,八卦还代表人体的八种体质,同时也指围绕掌心周围八个穴位的总称,还能根据这些卦象来判断人体可能患有的疾病。如震卦对应肝旺易怒、肝病、惊恐、抽筋、伤脾胃疾病;离卦对应目疾、心脏疾病、高血压、肺虚症;兑卦对应口疾、气管疾病、肺疾、麻脸、肝胆疾症……总之,掌握八卦能在人体养生派上一定的用场。《易经》中记载“立人之道”、“近取诸身”是对人体画卦的一种记载。
■先天八卦养生:人体健康的密钥
八卦有先天和后天之别,相传先天八卦是古代圣人伏羲氏首创,后来经文王演变,出现了后天八卦。所谓的“先天”则是指在宇宙万物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同理,在宇宙万物出现后而出现的,则为“后天”。
《易·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先天八卦及其产生的过程。先天八卦反映出宇宙万物形成之前的面貌,同时还表明了宇宙形成的大现象。
先天八卦是南乾北坤,东离西坎,东北震,西南巽,东南兑,西北艮。八卦按其所代表的东西的性质两两相对,分成四时,每对阴阳相对,这四对东西交错起来,就构成了先天八卦方位图。具体说来是这样的:天地定位(乾卦、坤卦)、山泽通气(艮卦、兑卦)、雷风相薄(震卦、巽卦)、水火不相射(离卦、坎卦)。这是由于乾属阳,坤为阴,故乾在上而南、坤在下而北;东方为日出之地,西方为日落之处,故外阳而内阴的离卦居东,而外阴内阳的坎卦居西;东北属春季而雷起,故震居之,西南属秋季而风厉,故巽居之;西北多山,故艮为山,东南为兑卦为泽。同时,乾坤为正上下之位,坎离乃左右之门,日出之所出入。由此可见,每一对中都含有顺逆、奇偶、阴阳,即阴中含阳,阳中含阴,阴阳错综交变,这就是先天八卦的矛盾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世间的昼夜寒暑均可由八卦推测而出。
南方阳气上浮,故居上
■后天八卦养生:顺其自然的健康大法
后天八卦也称文王八卦,是文王在伏羲先天八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它反映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的真实状况,表明的是人在宇宙万物形成的大现象中是如何顺应自然万物的变化的。
《说卦传》中说:“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这说的是后天八卦的卦象排列顺序,同时也说明了八卦的周期运行有一定的程序。
后天八卦的排列顺序与先天八卦的顺序有所不同,以震卦为起始点,位列正东,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是巽卦,东南;离卦,正南;坤卦,西南;兑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东北。这是由于东方属木,木则旺于春,故震排在东方;巽为风为木,万物长在春夏之交,故排东南方;离为日为火,火旺于夏,草木茂盛,故位于南方;坤为地之阴柔,有夏末秋初、草木归根之意,故在西南方向;兑为悦,人悦秋实之获,而西方属秋,金旺于秋;乾性刚健,位于西北,正是秋末冬初,阴阳相薄之时;坎为水、月,金生水,而北方属水,正是草木消退之际;艮仅次于坎,为终、为止,位于东北,此时是冬春之交之际,万物已终,故称艮。
由此可见,后天的八卦是顺应自然规律而运行的。它不仅有一定的排列顺序,还可象征一些节气,如震为春分,巽为立夏,离为夏至,坤为立秋,兑为秋分,乾为立冬,坎为冬至,艮为立春,也就是: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为中宫,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八卦取象顺天地自然养生
观物取象,就是善于观察自然界的一切有机的生物,取象是指按照自然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原理所取。万物都是有形的,有形就有象,有象即有数,有象有数即可入卦。
八卦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易·说卦传》中,以八卦所取自然界的象征,引申出来,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几乎每一卦都涉及取象,故取象成为其思维及说理的基本内容。乾卦三爻皆阳,象征阳、天,是万物的主宰。坤卦三爻皆阴,象征包藏万象的大地。艮卦是强大的阳气将阴阻挡,象征山,阻止万物的行动。兑卦是旺盛的阳气被阴气软化的形象,象征泽,使万物和悦。震卦是阳气在阴气之下,象征雷鼓动万物。巽卦是阴气进入强大的阳气下方,象征风,使其发散。“坎”是内刚外柔,象征水、雨,滋润万物。离卦是阳气在外,内部空虚,象征日、火,使万物温暖干爽。艮兑象征“山泽通气”,山上的水流入泽中,然后蒸发成云,通过下雨的形式,再从山上流下来,互为补充。震巽象征“雷风相薄”,风雷相互鼓动,发生作用。坎离象征“水火不相射”,水火两者的行者相反,但相互作用,彼此不相厌恶。这样,乾天主宰万象,坤地包藏万象,各有其独特的功能,互相协调,使其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生态平衡。
先天八卦表示生长:乾金生坎水,艮土生兑金,离火生坤土。象征先天主生。后天表示收藏:乾金克巽木,坎水克离火,兑金克震木。象征后天主克。“先天主生”和“后天主克”的关系,以人为例是这样的:用人的出生日为界,出生前为先天,出生以后就后天了。先天赋予人类各种功能和指标,如体能、智能、寿命等。后天期间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要达到这些指标的极限的可能性很小,几乎没有,如自然灾害、治病、营养、情绪等,主要体现在寿命上。先后天的生克关系,是先后天“体”、“用”关系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是《易经》的基础理论之一,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总结,并应用于万事万物中。其中尤以中医领域最为典型。
■人体即《易经》八卦图
根据《易经》五行八卦的理论,可以确定八卦所对应的人体部位和穴位,这是由于天地万物都包含在《易经》的架构模式中,“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它就像一个集成电路一样,用阴阳八卦的小芯片储存着整个宇宙的基本信息。
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如何分清人体小宇宙中的天和地,也就是要分清“太极生两仪”中的两仪。如果能掌握八卦之象所对应的人体穴位和部位,就能掌握自身健康的主动权。那么八卦和人体的穴位和部位是如何对应的呢?具体来说是这样的:乾卦在首,对应的理应是人体的头部;坤卦代表人的肚子和腹部;震卦为足;巽卦代表人的臀、股之位;艮卦代表手;坎卦为耳朵;离卦代表眼睛;兑卦代表人的口。这就构成了人体的外八卦,和《易·说卦传》中“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所述意思是一样的。
不仅如此,八卦还对应人体的脏腑,构成内八卦,即震卦代表肝脏,巽卦代表胆;离卦代表小肠和心脏;坤卦代表脾脏;兑卦代表气管和肺,乾卦代表大肠;坎卦代表肾脏和膀胱;艮卦代表胃。
由此可见,八卦不仅能表示自然时空状况,还可表示人体内外的结构关系。如果能认识到八卦对人体身心健康的潜在影响,并从中找到趋利避害的方法,就能为自身的保健养生护航。
■八卦代表的疾病
我们已经知道,《易经》中的五行八卦与人体部位是一一对应的,但是如果能够使用八卦之象来对应人的体质,就能够对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有个先期的认识。那么八卦与人体疾病是如何对应的呢?
乾卦属金,对应于头部疾病、肺病、大肠疾病、筋骨疾病、男科疾病、胸部疾病、结肠疾病、便秘、老年性疾病、伤寒等。
坤卦属土,为脾胃疾病,腹部之病,常对应饮食不纳、消化不良,也可对应水肿、妇科病、生育疾病、皮肤病、更年期疾病、晕症等。
震卦属木,为肝胆之病、足部之病、精神病、狂躁症、羊角风、咳嗽、骨折、气滞、咽炎、受惊、神经过敏、神经衰弱、妇科疾病、腿病、肝火旺、多动症、癌症等。
巽卦属木,对应于肝胆疾病、肛门疾病、大腿疾病、血管病、风疾、中风、肠病、偏瘫、风寒、伤风感冒、坐骨神经、传染病、喘息、淋巴疾病、哮喘病等。
坎卦属水,对应于肾病、血病、膀胱病、腰部疾病、背部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耳部疾病、水泻、寒症、拉肚子、内分泌失调、糖尿病、性病、中毒、遗精、生殖器之病等。
离卦属火,对应于心脏病、眼病、血液病、小肠疾病、月经不调、上焦失调、热病、幻视病、烧伤、乳房疾病、中暑、发烧、妇科病等。
艮卦属土,对应于脾部疾病、背部疾病、胃部疾病、鼻部疾病、手臂疾病、肿瘤疾病、乳房疾病、皮肤疾病、痘疹、结石症、气血不通等病。
兑卦属金,对应于肺部疾病、口部疾病、大肠疾病、舌部疾病、气滞病、喉部疾病、气逆喘疾、痰多、饮食不纳、口腔疾病、牙痛、咳嗽、胸部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膀胱疾病、肛门疾病、贫血、血压低、皮肤病、食道疾病、气管疾病等病。
■防病祛病看八卦
《易经》中对人体疾病的记载有多处,有关于内科的,有关于外科的,也有关于妇科以及五官科的。如渐卦中记载了有关妇女不孕的疾病;丰卦中记载了腿部疾病;坎卦中有关于耳痛、心病的记载;讼卦和履卦中有关于眼疾的记载;蛊卦中记载了人体肚子内的寄生虫等。研究《易经》之人,如能弄懂八卦,必能防患于未然。
每个人都生活在宇宙中,注定是社会的一份子,这也就决定了其必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这同样能在《易经》中找到相应的记载,如乾卦的自强不息和坤卦的顺应自然,以及比卦的和睦亲邻,需卦的饮食之争等。另外,家人卦中记载有家庭如何分工,师卦中有关于战争的记载……这些都说明了人的心理健康是受社会环境所影响的。
《易经》还有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记载,这说明古人的意识还是比较超前的,能够认识和预测到今人所提倡和接受的思想和见解。如古人很注重对环境卫生的维护,这些在八卦中都能找到对应。比如,井卦中记载有关于如何治理饮用水的问题,并提倡以饮用寒凉的泉水为宜。另外还有关于家庭装饰、小溪、河流、大雁等内容的记载。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体必是受生态环境所影响的。
《易经》能预测人体凶吉,这和现代中医的“治未病”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将这一思想运用在养生上,就是教人们要顺应四时,按人体体质的不同补益阴阳,注意饮食调理,随昼夜晨昏作息,以平和心态颐养天年等。《易经》中有这方面的记载,如豫卦中的“豫”即“预”,是“预防”、“防范”的意思,告诉人们要学会防患于未然。另外,既济卦中的“终日戒”说的也是同一个道理。可见,《易经》与人体的健康养生,关系是何等之大!
五行生克养生看体质
“五行”中的“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则是指物质的运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而“五行”则是指这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状况。它强调整体的概念,并以这五种物质属性元素“相生”、“相克”的规律作为阐释天地万物联系的基本法则,从而形成了五行学说。五行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个系统,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以五行相生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所达成的平衡关系。
五行学说在指导养生调理方面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的,说明了人体同样也是由五行所构成的。而且,当五行在人体内分布均匀时,人体就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的。这是由于五行是相生相克的,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果能掌握五行的相生相克规律,就能在身体出现不适时,及时而正确地采取防治措施,如肝血不足时,可采取补阴的方法恢复治疗,这是由于水生木,肾属水,肝属木;而当患有慢性虚弱性肺部疾病时,可采取补益脾气的方法以养肺气,这是由于土生金,脾属土,肺属金。
阴阳五行学说之间的物质,具有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随着医学以及《易经》研究的发展,人们已将它运用在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以及现代养生的指导上面。
■五行相生相克,决定人体的生理平衡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相乘相侮则是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具体说来是这样的:
五行的相生相克五行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而五行相克,则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火、土、金、水、木;肝、心、脾、肺、肾、肝,其中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土、水、火、金、木;肝、脾、肾、心、肺、肝,其中,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两方面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中的相生关系又称为“母子关系”。如木生火,也就是木为火之母,火则为木之子。
五行的相乘相侮相乘相侮是由五行相生相克太过或不及而出现的,“相乘”是以强凌弱的意思。相乘次序是木、土、水、火、金、木,这和“相克”的顺序是一样的。五行中的相乘,既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而引起异常,如“木乘土”就是木强克土太过,也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由于本身过于虚弱,使得克制它的一行相对增强了,从而使本身就更虚弱了,如“土虚木乘”,是由于土本身不足,形成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更加不足。
五行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强盛,使得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这因此被称为反克或反侮,其顺序为木、土、水、火、金、木,它的发生也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虚弱,使得被克的一行就相对增强,受到反侮,如“金虚木侮”,就是不仅没能对木进行克制,反而还受到木的反侮,二是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过于强盛,就会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侮;如“木侮金”,木本受金克,但木特别强盛时,不仅不受金的克制,反而对金进行反侮。
《素问·五运行大论》中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说明了五行的相乘相侮是相互区别和相互联系的,相乘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克制,而形成五行间的生克制化异常,而相侮则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从而形成五行间的生克制化异常。两者联系表现在:在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发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乘。
中医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各脏腑的生理功能,通过望诊认识到红而富有光泽的面孔才是健康的颜面,同时通过生克相侮的规律变化,解释人体生理现象,以控制疾病的传变和诊疗。也由此说明,人体只有维持生克相侮的平衡,并遵守这一规律,才能保障身体的健康。
■五行与体质的关系
依照人的长相、肤色、身材、态度以及对自然界变化的适应能力等,古人将五行学说加以归纳总结,将人体分为五种不同的体质:金型体质、木型体质、水型体质、火型体质、土型体质。每一种类型的人,其个性以及身体相应强壮和薄弱的部位,都与别的类型的人有明显的差别。根据这一划分可以确定自己属于哪种体质。
金型体质之人此型体质之人多削瘦,骨态较露,节突出;脸形偏方,肤色较白;性格果敢、刚毅、冷静。金型体质的人多出生在秋季,能适应秋冬的寒冷,却不宜春夏之温,因此在春秋之际容易生病。金行人皮肤多干燥,因此要注意养肺,多吃富含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及海鲜等。
木型体质之人此型体质之人,从体形上看如树形,身材挺直而瘦长,头相对较小,身背较宽。这种人体力多劳,做事勤奋、操劳,有任劳任怨之品行。性格善良、朴实、不善言谈、性倔,有个性有原则。木主肝胆,木行之人肝气旺盛,易出现头晕头痛、情绪忧郁、颊部色素沉着等异常。这种人多出生在春季,因此要注意肝与胆,以及四肢和筋骨的养护。
水型体质之人水型体质之人皮肤多黝黑,头大耳大,腹部较大,两肩狭小,聪明灵巧、悟性强、多心计,是真正的足智多谋、难以对付者。水亦主感情,感情上善变,不专一。此型体质之人多生于冬季,容易患上腰肾方面的疾病,这是由于水主肾、膀胱。因此,尽量多从肾与膀胱上进行调养,避免吃脂肪、糖类食物,而应多吃利尿的食物,如芦笋等。
火型体质之人火型体质之人头小面尖,肩背宽,手足小且皮肤赤红。此类型人性格暴躁、易怒,富有激情,而且礼貌,有教养,适合文艺、文学、新闻、策划等职业。火型体质的人多出生在夏季,火主心、小肠,而且火喜春夏、不耐秋冬、夏火惧冬水,因此,一旦到了秋冬季,心脏方面容易出现不适或疾病。心脏病的发生多与此有关。
土型体质之人此种类型的人四肢匀称,脸圆头大鼻大,肤色较黄。性格稳健、实干、踏实,但不善变通、不够爽活、不善言谈,也不会花言巧语,缺少浪漫。土型体质的人多出生在每季度的最后18天。土主脾、胃,土型体质之人容易在春夏之时感染疾病,患上伤脾以及消化吸收方面的疾病,因此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外形及五官推算出自己的属性,然后根据各型体质的特点充分测试和了解自己的个性,分析出自己的所长和所短。只有这样,才能针对自己的体质对症下药,收到事半功倍的保健养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