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家庭和睦心理学
15306500000029

第29章 正确地看待父母的唠叨

爱唠叨,是很多家庭中父母的共同特性,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会产生一种强烈地追求自主的欲望。当这种独立意识与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发生冲撞时,就容易产生矛盾,从而使亲子关系蒙上阴影。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父母的唠叨呢?

认识父母爱唠叨的原因

(1)性格上的原因

一般性格软弱和紧张型的人容易唠叨。唠叨是不相信自己的表现,由于不放心,才会一次次地重复,就像有的人出门的时候,不相信自己已经关好了门,还要重复去看一次一样。软弱和紧张型的人是不相信自己的话别人已听见,不相信别人会照着自己的话去做,所以要重复,要唠叨。

(2)思想上的原因

孩子身上寄托了父母所有的希望,有的父母甚至将自己当年未实现的理想也寄托到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自己不能实现的理想。

但简单的理想“位移”,十有八九会给孩子增添一股无形的压力。孩子实现了父母的理想,当然是皆大欢喜,而一旦家长发现孩子没有按照自己预期的步骤去做,便会十分着急,为了加强督促,不自觉地就开始了唠叨。

(3)子女方面原因

父母乃至祖父母骄纵、溺爱,养成了孩子骄横、任性、贪图享乐的习惯和唯我独尊的心理,很多家长都反映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有的家长明显感到言语教育不起效果了,又没找到其他的好办法,于是错误地认为,遇到孩子不听话,一次不听,就说两次,两次不听,就说三次,三次不听就说五次,只要自己多说几次,他们总会听进去吧。

(4)观念方面原因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对事物逐渐产生自己的看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作为父母一代,跟子女成长的时代不同,接触的事物也有很大的差异,有些父母往往不能正视这一点,以老观点、老办法看问题,还把自己奉行的的观点强加到孩子身上,而没有从子女的角度去思考,不了解子女在想什么。

当父母采用简单的限制和唠叨的方法时,会产生诸多的不良后果,如导致孩子与父母分心,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不听话,父母唠叨;孩子更加不听话,父母更加唠叨,这样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去,代沟也越来越深。

父母力求避免唠叨的方法

父母教育孩子要想产生良好的效果,在与子女交流的过程中,切不可一味地将唠叨当做“万金油”。因为唠叨只能使孩子反感,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唠叨,做个孩子喜爱的父母呢?

(1)该放手时就放手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需要家长一直在身边教导“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在孩子们具有一定能力的时候,多多放开手,让孩子有自由成长的空间,哪怕错了,也能使孩子积累一定的经验和教训,以后自然会总结、寻找正确的方法去做。

(2)相信孩子的能力

家长不能以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觉得他们一直是长不大的“小宝宝”,而要看到孩子各方面所取得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及时地肯定表扬,变唠叨为表扬,鼓励孩子,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3)学会换位思考

这个人际交往中重要的原则同样适用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父母不妨假设一下,如果自己的父母当年也这样唠唠叨叨,一句话重复上十几遍,自己会是什么感受。

(4)放下父母的权威

当您的孩子觉得您“好烦”的时候,不妨坐下和孩子好好交流一下:“你觉得妈妈(爸爸)哪里烦了?刚才的话是不是只要说一遍就记住了?下次是不是只需要说一次你就能够做到呢?”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变单向的唠叨为父母和子女间双向的对话交流。这不仅能够创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更有利于为孩子提供一个倾诉的机会,为了解孩子提供良好的帮助。

俗话说得好:“此时无声胜有声。”为了取得教育的良好效果,有时候真需要父母们以静制动,多体会体会无声教育的感觉。

子女应对唠叨的策略

子女应站在父母的角度,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感恩父母,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从而达到帮助呵护家庭关系的目的。具体应做到如下几条:

(1)要表示理解

子女对父母首先要表示理解,而后想办法应对。唠叨问题只是生活中很小的矛盾,需要我们去解决。这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2)要学会沟通

当子女认为父母的观点不对,影响自己的学习时,应当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试着说服他们。若不行,可以策略应对,保持沉默。

(3)要学会倾听

父母的唠叨大部分是为我们好,所以,子女应该学会倾听,学会容忍他们的唠叨,就是不爱听也装作认真地听,时间久了,他们也就无话可说了。

温馨小提示

您的父母也许也爱唠叨,那么,您该如何去应对呢?

1.先想想自己做得够不够好,如果真的不好,就应该认真听听,并争取改正。

2.如果父母说的不对,您就等他们说完了,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尽量消除他们的疑惑。

3.尽量按父母的要求去做,达到了父母的意愿,他们就不会说了。

4.如果父母说的是没有意义的唠叨话,就耐心听完,不要发表意见,等他们说完了,您该怎么办就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