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家庭和睦心理学
15306500000066

第66章 兄弟和睦是家庭的一大福分

亲属是基于婚姻、血缘和法律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根据亲属关系发生的原因,可以将亲属分为配偶、血亲和姻亲三类。

我国法律所规定的亲属关系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儿媳、公婆、女婿和岳父母、以及其他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在一个家庭内,常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亲属关系,若不能处理好这些关系,家庭内部就会矛盾丛生,亲人之间就不能有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

为此,正确处理好亲属关系是维持家庭稳定、亲属之间亲密相处的重要内容,但这仅凭一厢情愿是不够的,还应该顾及每个人的心理特点,用正确的方法去调适和引导。

兄弟和睦是整个家庭幸福美满的前提,更是每一个家庭所向往的境界。

俗话说,“父慈子孝双亲乐,兄友弟恭满堂春”,“三兄四弟一条心,门前泥土化黄金”。兄弟若能和合、没有争执,就不会让父母操心,整个家庭其乐融融。

可以说,兄弟和睦既是对父母的孝顺,也是一个家庭相当大的福分。

认识兄弟关系的本质

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颜之推认为,“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古人把宇宙视为“气”的化合,每一个人都是父精母血所化,兄弟是同一父精母血所化,所以称为“连气”,只是形体分开而已。

因此,兄弟之间天然地有一种亲切感才是符合上天的伦理要求。作为最近亲属的兄弟如果疏远甚至反目,不仅违拗了双亲的意愿,而且是违背了天理,这是显然的道理。

因此,无论从天理的角度,还是从生活经历的角度,兄弟之间都应该亲密而不应疏离。这就是兄弟关系的本质。基于此,古人颜之推认为:“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

意思是说:父母死后,兄弟间互相照顾,应当像身体与它的影子,音响与它的回声一样密切。讲到要互相爱护先辈所给予的躯体,要互相珍惜从父母那儿分得的血气,不是兄弟谁会这样互相爱怜呢?

实际上,如今社会上存在的“把兄弟”现象,这些人之间常常都能做到感情深厚、互助互谅,而亲兄弟之间却不能亲密无间,甚至有的疏如路人,这种现象实在太不正常,也太不应该了。

兄弟相处,如果能换个角度思考:设想一下希望自己的子女如何相处,然后按此方式处理兄弟间的关系,如此就能基本做到没有多少差错了。

具体而言,兄弟之间相处的模式不外乎爱、谅、敬三个字。爱指的是感情方面要有爱的基础,谅指的是兄弟间处事应有谅的风度,敬指的是对对方的人格要有平等的态度和应有的尊重。

把握兄弟相处的原则

(1)互相尊重,互相爱护

在一个家庭中,兄弟之间,应该做到“兄则友”、“弟则恭”,哥哥对弟弟友善,弟弟对哥哥恭敬,互相尊重,互相爱护。有了这种前提,不论出现什么矛盾,兄弟之间都可以心平气和的商量,不急不躁的解决。

(2)长兄如父,关爱幼小

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关键在长兄。长兄要负起部分家庭教育的责任,对弟弟要知冷知热,关心他们的成长。家务事要多做一些,事事应以身作则。要孝敬父母,给弟弟做出榜样。

弟弟只要感到哥哥像父母亲那样的疼爱自己,帮助自己,就会加深对哥哥的感情,这样关系就会融洽。

(3)长大成人,患难相顾

兄弟成年后,有的新婚单独出去过,应该经常互相走动,聊聊工作、学习、生活、互相支持、鼓励,有了困难互相帮助。对于尚未成家的弟妹,要帮助出主意,当好参谋,帮助他们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分家后,对父母赡养、照顾,要抢着多承担尊老养老的义务。过年过节,兄弟姐妹应尽量团聚老人的身边,共享天伦之乐。

(4)有了错误,帮助教育

兄弟之间谁在工作、生活上出了纰漏、犯了什么错误,互相不要埋怨和不管,更不要歧视,应本着“治病救人”的精神,耐心细致了解情况,做好帮助、教育工作,让他(她)更快地认识和改正错误。

温馨小提示

兄弟是一母同胞,所以,无论是兄或是弟,都注定要用一生去维护您的兄弟情谊。

人一生有很多时候都会迷失自己,在那段时间,他可能会做错很多事情,包括伤害兄弟之间的感情,但那是他在失去自我时做的,这就需要为兄或为弟的理解。

其实兄弟就像现有的朋友一样,但又比朋友更上一层楼。兄长在有些方面可以让让弟弟,但是做弟弟的也不能因为自己小就得寸进尺。如果发生了什么矛盾,首先先看看自身有没有做错什么,如果自己也有做错的地方应该先道歉,然后再分析矛盾的原因。

如果您能在任何时候都先冷静地想想,在兄弟失去自我的时候理解他,那您们一定可以做一生的好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