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实用口才经典训练教程
15308400000007

第7章 社交口才兵法忠告亦应不逆耳

忠告,对于帮助他人和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起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不能给予他人忠告的人不是真诚的人,这种人不会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忠告于对方。也就是说,不爱别人的人不会给予他人忠告的,不被他人爱的人也同样得不到忠告。因此,我们应该欢迎忠告,更应该给人以忠告。

中国有一句古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讨厌忠告,忠告为何听起来总不顺耳,甚至引起反抗和抵触的情绪,取得相反的效果呢?究其原因,就在于一般人容易受感情支配,即使内心有理性的认识,但仍易受反感情绪的影响而难以听进忠言。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无道,丞相比干多次进谏,纣王非但不听,还下令比干剖心而死。在现代职场,对上司提出逆耳忠告,很有可能被“炒鱿鱼”。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儿女的忠告,有时会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绪,和父母的关系闹僵。为什么良药就非得苦得让人难以下咽?忠言就一定要让人听了难受呢?其实,良药苦口是科学不发达的表现,现在在苦药外加一层糖衣,苦药就不再苦口了。同样道理,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沟通技巧,就如同给忠言也裹上一层“糖衣”,忠言也就变得顺耳了。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臣子进谏,乃是君臣关系中的重要一环,却又隐藏着极大的风险。君臣之仪甚严,臣子们的一言一行都需注意后果,一不小心,便可能招致杀身之祸。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敢犯颜直谏的忠臣,像魏征、海瑞,他们在殿前披肝沥胆、直言不讳,其大义凛然的风骨令人肃然起敬。而历史上也有很多善谏之人,巧妙地根据形势和需要,运用譬喻、对比等种种手段,使谏言显得十分宛转,以便于高傲的帝王们接受。在《战国策》中有一则著名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邹忌先用婉言相劝法,别出心裁,对齐威王大讲其与北城徐公的比美竞赛,妻、妾、客之所以说他比徐公美,是为了各自利益,而事实是自己“不如徐公美”。当齐威王因为这个故事而哈哈大笑时,邹忌才将话题引入正题,巧施攻心之术,最终进谏成功。良好的劝诫效果雄辩地证明:进忠言,有时“顺耳”更容易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学会提出委婉的忠告。有道是“良言一声暖人心,冷语一句六月寒”。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进行忠告呢?

提出委婉的忠告,要先把握住七点原则。

忠告原则一:了解事实

忠告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先了解事实,不要捕风捉影。只有清楚地了解了事实,才能判断是否有必要提出忠告,提出忠告的角度如何选择,忠告以后会有怎样的效果。如果仅凭借听到的一些信息就去忠告别人,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忠告原则二:揣摩心理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提出忠告的对象大多是自己所熟识的人,对对方会有一个基本的甚至是一定程度的了解。通过与之沟通,理解对方对事件的基本态度,揣摩对方此时的心理,再“按病开方,对症下药”。

忠告原则三:适时适度

提出忠告时需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与场合,最好是在两个人独处的时候,以一对一,避开他人,切忌在大庭广众之下向对方提出忠告。因为当着他人的面向对方提出忠告,对方就会因受到自尊心驱使而产生抵触情绪。

在什么环境提出忠告也很重要。原则上讲,提出忠告时,谈话的环境最好是让人感到舒适,心情平静的,切忌在让对方感到紧张和不安的环境中提出忠告。

提出忠告时还应适度,点到为止。方式要适当,言语要真诚、客观。

忠告原则四:开诚布公

在对别人进行善意的忠告时,开诚布公地谈话,会拉近双方的距离,只有心心相映,沟通才会顺畅。你可以试着这样打开话题,“现在你想听听我的一点建议吗?”,也可以说:“想不想听一个和你的想法完全不同的主意?”如果对方表示出想听的意愿,通常他也会将你的话当做重要的参考。但如果对方反应冷淡,你就不如选择沉默。

忠告原则五:谨慎行事

为对方好是忠告的根本出发点。因此,要让对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就必须谨慎行事,不可疏忽大意,随便草率。此外,讲话时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激烈,也不必过于委婉,否则对方就会产生你在教训他,你是假惺惺的反感情绪。

忠告原则六:学会赞美,减少话语中的“攻击性”

有时候你明明说的是很中肯的话,但对方未必能听到心里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你的措辞过于咄咄逼人,也许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对方。应先将想说的话在脑子里过一遍,想象着此时是另一个人正在和你说这些话,看看你是否会对其中的某些话语感到别扭或心里不舒服。也可以尝试着先真心诚意地认可和赞美对方的某些观点,然后再询问:“你确定这个想法就是最好的吗?”接着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你的建议最终也没被采纳,不要因此而变得愤怒或尖刻,要知道,你的目的是让身边的人妥善处理问题,而不是只听你一个人的指挥。

忠告原则七:不要比较

提出忠告时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要以事与事、人与人比较的方式提出忠告。因为此时的比较,往往是拿别人的长比对方的短,这样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我说小刚呀,你看隔壁家的张昊多懂事,学习努力,成绩又好,多省心啊!你和张昊同年生,你还比他大两个月哩。你要好好向他学习,别再让我操心了啊!”一位母亲这么忠告自己的儿子。

“哼,嘴里整天都是张昊这也好那也好,干脆让他做你的儿子算了!”

儿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母亲的忠告效果适得其反。

一位丈夫对不爱整洁的妻子提出了忠告:

“我说,你看前楼的杨太太哪天不是整整齐齐的,而你总是不修边幅,你就不能学学人家的好样吗?”

“学学人家?你有人家丈夫赚得多吗?你有了钱,难道我还不会打扮吗?”

虽然妻子明明知道自己的弱点,但出于自尊心,她没好气地“回敬”着丈夫,丈夫的忠告失败了。

如果那位母亲这样说:“小刚,妈妈看你最近表现得不错,所以买了些你爱吃的东西好好犒劳犒劳你,你要再接再厉啊!”

“谢谢妈妈,放心吧,我绝对不会让您失望的。”

如果那位丈夫这样说:“亲爱的,我发现你最近的皮肤特别好,用了什么化妆品啊。”

“你知道我从来不用化妆品的。”

“没用皮肤都这么好,如果用了一定更漂亮。我今天发了奖金,我们去买一套化妆品吧。再买一套新衣服,做个头发,你会更加迷人的。”

试问,这样的话怎会不让妻子眉开眼笑呢?

由此可见,人们不是不能接受忠告,问题的关键是提出忠告的方式是否得当,是合适得体,还是无所顾忌;忠告的态度是温和有礼,还是粗暴蛮横,这就是忠言能否顺耳的根本分界点。要使你的忠告让对方愉快接受,欣然改之,就要善于使用“不苦口”的良药,“不逆耳”的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