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实用口才经典训练教程
15308400000087

第87章 辩驳口才兵法学会先发制人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出自《汉书·项籍传》,原指在战争中的双方,先采取行动的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可以制服对方,后来泛指先下手采取主动。这一兵法战术,在应对他人的过程中也是屡试不爽的一种策略。

公元前209年,项梁和侄子项羽为躲避仇人的报复,跑到吴中。会稽郡郡守殷通,素来敬重项梁。为商讨当时的政治形势和自己的出路,派人找来了项梁。项梁见了殷通,谈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现在江西一带都已起义反对秦朝的暴政,这是老天爷要灭亡秦朝了。先发动的可以制服人,后发动的就要被别人所制服啊!”殷通听了,叹口气说:“听说您是楚国大将的后代,是能干大事的。我想发兵响应起义军,请你和桓楚一起率领军队,只是不知道桓楚现在什么地方?”项梁听了,心想:“我可不愿做你的部属。”于是他灵机一动,连忙说:“桓楚因触犯了秦朗刑律流亡在江湖上,只有我的侄子项羽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我去叫项羽进来问问。”说完,项梁走到门外,轻声地叫项羽准备好宝剑,伺机杀死殷通。叔侄俩一前一后走进厅堂。殷通见项羽进来,刚站起身,想要接见项羽。项羽拔出宝剑直刺殷通,随即砍下他的脑袋。项羽提着殷通的人头,佩带着郡守的大印,走到门外高声宣布起义。

古代兵家作战都很重视先发制人的作用,唐初军事家李靖曾这样概括《孙子兵法》:“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武经七书·李卫公问对》)。“致人”同“制人”是一个意思,就是制动或调度敌人;“不致于人”就是不受制于人或不被敌人所调度。也就是说,要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战争的主动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军队的命脉。牢牢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这也正是《孙子兵法》通篇的灵魂所在。

《孙子兵法》对战争的主动权问题,论述得最多,也最完备。孙武在《虚实》篇中明确指出:“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武认识到,主动权问题是一个贯穿于战争全过程的中心问题。

孙武对“先处战地”非常重视。《孙子兵法·虚实》篇指出:“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意思是说:凡是先到达战场去等待敌人的就安逸,后到达战场来不及休息整顿便仓促应战的就疲劳。孙武把“先处战地”当做“致人而不致于人”的首要条件。先处战地,就意味着先敌准备,先敌部署,以逸待劳,取胜的把握自然就大。除先处战地,以逸待劳外,在作战过程中也要先发制人。如孙武在《九地》篇中论及进攻敌人时强调:“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要求在开战后要率先抢占敌人的战略要点,这样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同敌人大部队作战,更要学会先发制人。《九地》篇同时指出:“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意思是说:试问,敌人众多,阵形严整地向我攻来,用什么办法对付它呢?回答是:先夺取敌人至关重要的地方,这样敌人就听从摆布了。《九地》篇还说,“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备,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意思是说:兵贵神速,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候,走敌人意想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

不仅中国古代人受益于此战略,现代人运用它也受益匪浅。

所以,当你要说服他人时,不妨也来个先发制人。因为先动手不但能掌握谈话主动权,而且能控制谈话方式,这对你的说服工作无疑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