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解决好遇到的难题,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但人总是渺小的,扑面而来的问题有时又过于强大,很多人就在此刻畏惧、无计可施,甚至丧失前进的信念,全然将开始的雄心壮志抛到了脑后,眼前是一片乌云。其实根本不必如此,问题和方法是一对孪生兄弟,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不会解决问题的人,开动脑筋,勇于面对,终有云开雾散的一天。
汤姆所在的“超越”公司正着手与竞争对手“飞越”展开市场争夺,夺回被“飞越”霸占的市场,这注定是场极其艰苦的战争。依公司上层的意见,他们要求营销部趁热打铁,趁着“超越”羽绒服声名鹊起之际立刻将它推销给各大专卖店。营销经理怀特先生把这一指导思想传达给手下,并让汤姆带领大家完成这个任务。
汤姆认为,这时向市场推出“超越”的确是个好时机,但是单纯向运动品商店推销产品,所得结果充其量只是与“飞越”并驾齐驱。况且各家专卖店与“飞越”合作已久,双方利益牵扯甚多,“飞越”未必会坐视“超越”的强势介入,它一定会运用各种手段向各家专卖店施压,采取一切手段阻止“超越”扩大领地的步伐。如果是这样,“超越”即使最后能够与“飞越”平分秋色,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同“飞越”斗争。
于是,汤姆开始寻找“飞越”的软肋。通过调查他发现,“飞越”30%的业务是同一家叫“步韵”的专卖店合作的,这是一家很有影响力的大店。汤姆心想:如果能够争取到“步韵”,把它从“飞越”手中拉拢到自己这边来,对“飞越”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更重要的是,各家中、小专卖店看到连“飞越”最大的合作伙伴都离它而去,对“飞越”的信心一定会大大下降,那时再要争取这些专卖店便轻而易举了。
于是汤姆亲自去了“步韵”,找到他们的总经理布特,同他洽谈合作事宜。他提出了对布特具有吸引力的利润分配,布特表示需要考虑一下。汤姆回到公司向上层报告了这件事,公司觉得他的分析有些道理,开会讨论后同意按照汤姆的计划进行。这时布特也通知汤姆,说愿意在年底与“飞越”的合同结束后转而与汤姆的公司合作。汤姆的计划终于能够实施了。第二年,“步韵”与“飞越”终止了合同,开始与“超越”正式合作。
过了些时间,果然如汤姆所料,不断有原先销售“飞越”产品的专卖店转而与“超越”合作。几年以后,“超越”终于彻底战胜了“飞越”。
在问题面前,汤姆没有退缩,而是勤于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原本艰难甚至棘手的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问题面前丧失解决它的信心。只有先不被问题吓倒,才有战胜它的一天。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几个一时难以逾越的关卡,如果人人都未战先怯,成功就真的是梦中的彼岸,永远也无法到达。
相信自己,只要坚持不懈,取得成功便没有那么难。很多人在没有成功之前认为成功高不可攀,“那么多的财富,肯定需要一个极富智慧的头脑才能够驾驭”。他们深信社会上的富翁和名流都是些天才,自己永远都达不到那样的高度。其实,在当今时代,每天都会涌现出数个百万富翁,名人更是层出不穷,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努力,你也可以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成功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么难。
1965年,一位韩国留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每天下午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举办的聊天会。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他们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学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进行深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一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但还没有一个人能大胆地提出来进行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部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一起起飞了。这部书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与“三更灯火,五更鸡”,与“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都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地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本书的作者也理所当然地获得了成功,成了韩国泛亚汽车公司的总裁。
就如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所说,不要把那些成功人士的自我回忆当做必然的成功蓝本。一些成功人士往往会片面夸大痛苦对自己的影响,其实,痛苦和成功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并执著追求,你心中的理想也一定能够实现。
不要被眼前的痛苦或者他人嘴中的艰难所迷惑,只要认准心中的目标不放弃,终有一天便会将从前的贫困、落后与失败抛到身后,满心欢喜地和成功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