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十六计》品读
15317000000052

第52章 岳飞于谦死于陷害

无中生有在现代汉语中常常被视为贬义,因为一些道德低下的人常常用它来捏造事实,中伤他人,陷害他人。

宋朝的岳飞和明朝的于谦,两人都是抗击北方外族侵略的民族英雄,都深受百姓的爱戴,都取得过彪炳的战绩,都有一个令人遗憾的结局。甚至连死法,两人都差不多,岳飞死于秦桧捏造的“莫须有”的罪名,而于谦的罪名是“意图迎立藩王”,都是完全的无中生有。

在如此多相似之处当中,最不同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两人被皇帝除掉的原因却截然相反。岳飞死于宋高宗赵构之手,原因是岳飞的人生理想是“一血靖康之耻,迎回徽钦二帝”,而岳飞没考虑到这其实恰恰是赵构最害怕的事情。迎回了徽钦二帝,他这个皇帝怎么当?赵构的这个软肋被秦桧狠狠地抓在手里,才有了岳飞的遇害。

于谦的情况正相反,如果说岳飞是死于新皇帝的话,那么于谦便是死于旧皇帝之手。明朝土木之变后,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抓走,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果断继位,不受鞑靼的胁迫,并且任用于谦整治军队和全国事务,结果使明王朝有了9年的安定。

与宋朝徽钦两帝命运不同的是,朱祁镇后来“幸运地”被鞑靼放回来了,而朱祁钰也没有像赵构那样拒绝救回旧帝。回来后的朱祁镇只被封了个亲王,但他对于“篡位”的朱祁钰和朱祁钰重用的于谦一直怀恨在心,等到朱祁钰病重时,便迫不及待地把王位抢了回来。

为了表明他抢回王位的必要性,朱祁镇便以“迎立藩王”的罪名把于谦逮捕了。后来他发现召集藩王进京的令牌一直在深宫中未动,便在“迎立藩王”前加了“意图”两字把于谦杀害了。

可怜岳飞和于谦两位民族英雄,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解不开的死结下,空有一腔报国热血,却最终死于谄媚小人和昏庸皇帝的陷害。

姜维像

“解析”

暗度陈仓一计,就是以虚拟的正面攻击来迷惑敌人,当敌人集结力量固守时,又悄悄派出部队迂回到敌人后方,乘虚而入,使敌人措手不及而失败。

此计和声东击西计有异曲同工之妙,亦即假装要出兵攻击,诱使敌方注意,集中兵力防备,我方却从另一个方向予以突击。这即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策略。

声东击西与暗度陈仓相似但有区别。声东击西,重在击西,声东只是表面文章;暗度陈仓,既重在暗度陈仓,又重在明修栈道,是踏踏实实地“明修栈道”。同样是做样子,后者显然做得更卖力气。当你声东时,对方可以料到你可能击西;而当你明修栈道时,对方却并不知道你还可以暗度陈仓。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