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论语》品读
15319400000063

第63章 一切皆求之于自己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一切皆求之于自己,小人一切皆求之于他人。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后人常常把这句哲言拿来指引人生。这里,“求”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从积极追求的角度说,是指凡事都靠自己,如《易经》里所说:“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另一方面,这里的“求”也包括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就是《中庸》里面说的:“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孟子也说过类似的话:“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不怪靶子不正也罢,不怪比自己射得好的人也罢, 总之都是要求从自身找原因。

法国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说:“我成功,因为志在要成功,未尝踌躇。”他还说:“人多不足以依赖,要成功只有靠自己。”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在人生的道路上,依赖思想只能使自己一事无成,最终把自己推入失败者的行列,能帮助你的只有自己,一切还得靠自己。

面对命运的难以捉摸、不可确定,人类对命运的认识陷入了迷惑的境界:到底是命运控制我们,还是我们控制命运?贝多芬说:“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让命运使我屈服。”人类应该靠自己来决定命运。

有一次,佛印禅师与苏东坡看到一座马头观音的石像,佛印禅师立即合掌礼拜观音。苏东坡疑惑不解,问佛印禅师道:“本来,观音是我们要礼拜、要乞求的对象,为什么他和我们一样,挂着念珠,合掌念佛。我不明白,观音到底在念谁呢?”

佛印禅师语重心长地说道:“问你自己吧!”苏东坡答道:“我哪里知道,观音手持念珠念谁?”佛印道:“持念珠是念观音菩萨的佛号。”苏东坡不解:“为何要念自己的佛号?”佛印开示道:“求人不如求己。”苏东坡终有所悟,合掌礼拜观音。

凡人之所以是凡人,可能就是因为遇事喜欢求人,而观音之所以成为观音,大概就是因为遇事只去求自己!如果我们都拥有遇事求己那份坚强、自信、主动,也许我们就会成为自己的观音。

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乞求别人,等待别人的恩赐,只能让我们养成一种惰性,把命运的方向盘交给别人,别人给什么,我们就只能要什么,别人不给,就得不到什么。自然,人人都会遭受挫折,因此不能把命运的主动权放在别人的手上。事实上,我们有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解决,而是寻求别人的帮助。

曾经读到这样一个禅宗的故事,名为“自伞自度”。这个故事寓意深刻,令人回味。

有一个信者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禅师道:“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信者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禅师说:“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

那个人站在雨中被淋得浑身湿透了,到最后禅师还是没有度他。他说道:“不愿意度我就早说,何必绕这么大的圈子,我看佛法讲求的不是‘普度众生’而是‘专度自己’!”

禅师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说道:“想要不淋雨,就要自己找伞。真正悟道的人是不会被外物干扰的。雨天不带伞,一心只想着别人肯定会带伞,肯定会有人帮助自己的,这种想法最是害人。总想着依赖别人,自己不肯努力,到头来必定是什么也不能得到。本性是人生来就有的,只不过有的人还没有找到,平时不去寻找,只想依靠别人,不肯利用自己潜在的资源,只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这样怎么能够取得成功呢?”

这个故事给人的启发是:我们平时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去修得一把伞用以自度,因为没有人会给你送伞。自伞自度,自信自度,求人不如求己。

天助自助者,完全依赖别人的恩赐是不可能的,我们解决问题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自助。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许多麻烦和困难,但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我应该如何去做才能解决它。那么我们就要敢于试一试,拼一拼,将自身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战胜困难,最终解 决问题。如果我们遇到困难时,一门心思地烧香拜佛,乞求得到别人的帮助,那样你将永远 会陷在困难之中。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都需要做自己的主人,选择自己的道路。这个世界,除了自己之外,还有谁能做你的依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依靠自己,挖掘自己,发挥自己,自己成就自己。

一个人除了自信进取,还要时常严格要求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易经·乾》上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是,君子终日奋发进取,可是到了晚上却要认真反思这—天的所做所为。这样,即使有危险也不会有灾祸。人应当一生都刚健勤勉、奋发向上于外,而又敬畏忧患于内。刚健勤勉使人进取、追求,进取、追求会得到成功,心存戒惧就不会迷失在自己的缺点中,这样才能有机会刚健勤勉地去奋斗。

一个著名企业家的档案柜中有一个私人档案夹,标示着“我所做过的蠢事”,夹中插着一些他做过的傻事的文字记录。他有时口述给他的秘书做记录,但有时这些事是非常私人的,而且愚蠢之极,没有脸面请他的秘书做记录,因此只好自己写下来。

每次这位企业家拿出那个“愚事录”的档案,重看一遍他对自己的批评,可以帮助他处理最难处理的问题——管理他自己。

企业家讲述他避免犯错误的秘诀时说:“几年来我一直有个记事本,记下一天中有哪些约会。家人从不指望我周末晚上会在家,因为他们知道,我常把周末晚上留作自我省察,评估我在这一周中的工作表现。晚餐后,我独自一人打开记事本,回顾一周来所有的面谈、讨论及会议过程。我自问:‘我当时做错了什么’?‘有什么是正确的?我还能干什么来改进自己的工作表现’?‘我能从这次经验中吸取什么教训’?这种每周检讨有时弄得我很不开心。当然,年事渐长,这种情况倒是越来越少,我一直保持这种自我分析的习惯,它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一个人如果失去反省的能力,他就看不见自己的问题,更不能自救。一个人自己不常常反省或管理自己,便很容易把责任推给别人,犯上自以为是的错误。反省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自己。在安静的心灵状态下,我们可以看清事情,包括我们自己对问题应负的责任、做事情的新方法,以及我们挡住自己的方式。反省让我们察觉到自已所设下的限制,以及我们思考中的某些盲点。

总之,反省是最未被善用却最强而有力的致胜工具,反省让答案在你的眼前显现出来,通常你只要做一点努力,甚至完全不必费力。一个人如果经常努力不断改变和完善自我,那么,收获的果实将更加甜美坚实。

⊙原文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