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论语》品读
15319400000067

第67章 利益之上还有道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所以,他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

孔子还说过:“于利而行,多怨。”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他认为,作为高尚的君子,不会总是考虑个人利益的得与失,更不会一心追求个人利益,否则,就会招致来自各方的怨恨和指责。

君子平时廉洁自持,克勤克俭,廉以持躬,各循分而自守,接物以公私分明,品德高洁,无愧于心。如果有不义之财物,也不贪不取,不失中道,以义为廉。小人做不到这些,他们的行为与贪有关,玷污了德行。

圣人对于仁义道德,就像小人对于货财金玉一样。小人对于货财金玉没有一时能感到满足的,圣人对仁义道德也是没有一时能感到满足的。所以文王、周公、孔子都是大圣人。文王视民如子,从早到晚忙得都没吃饭的空闲;周公想兼有三王的长处而实施四件事,夜以继日忙到天亮。圣人对于仁义道德的贪到了如此地步!如果用贪财物金玉的心而去贪仁义道德,那么昏昧的可以变得明知,狂妄的可以变得明哲。

孔子指出:“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而不忘乎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这里的“成人”是指道德完善的人。在孔子看来,一个道德完善的人,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品行高尚的人,在个人利益面前,首先要考虑这种利益是否符合全社会公众的道德准则。

孔子赞赏“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这一行为准则。他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些话,说的就是“义然后取”或“取之有义”的行为准则。

孔子指出:“君子义以为上”,这里的“上”是崇尚、尊贵的意思,“上义”也就是重义。如果先讲利而后讲义,或者重利而轻义,人们的贪欲就永远也不能满足。

我们都需要利益,但我们更需要道义。中国人历来对欲望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儒家讲修身,主张适度欲望,将其引向道德仁义。修身养性,是为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欲望。生命要不断完善,就要不断地修养,并在渐渐地探索、磨砺中走向真实。古来的圣哲们都尽毕生的精思与修养来挖掘生命中的珍贵的智性与德性,以扩充人生的真实价值,使国土更为庄严,生活更加美满。

人是不能没有欲望的,但欲望不能发展为贪。当一个人的欲望成了贪婪的工具,那么就离毁灭不远了。比如赌、嫖,都是因贪而起。赌,贪的是金钱,想的是一夜暴富;嫖,贪的是色,逞的是一时痛快。又比如做官,贪官没有官德,心中装满贪念,深陷在权、钱、色贪欲里不能自拨,最终毁在一个贪字中,玷污了清白。因此,做官要戒贪。

子罕是春秋时宋国的宰相,任司城,掌管土地、水利和工程建设。他一向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为官清正无私,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

公元前557年(宋平公十九年)秋天的一天,子罕办完公事回到内衙休息,一个衣着朴素的中年人登门拜访,子罕热情地接待了他。中年人从怀中掏出一块半青半白的璞玉,恭恭敬敬地放在子罕面前的桌子上,然后说道:“大人为官清正,德被苍生,老百姓得到很多的好处和实惠。小人前两天在山上采石,发现了这块璞玉,特献给大人,以表示敬慕之诚。”

子罕婉言谢道:“我不需要它。你得之不易,还是拿回你家去吧!”说完,把璞玉推到中年人面前。中年人以为子罕不懂得璞玉的价值,特别郑重地解释说:“大人,你不要看这块璞玉外貌不扬,其实它真是一块宝贝。我曾经拿着它给玉匠看过,玉匠认为这是一块价值千金的宝玉,所以我才敢献给你,请相国一定收下。”

子罕正色地说:“你把玉石当做宝物,我一向把不贪当做宝物,如果你把宝玉给我,岂不是我们两人都失去了自己的珍宝。相反,我不收你的宝玉,我们两人也都保留了自己的珍宝。”

中年献宝人见他坚决不收,听了子罕这段话以后也非常感动,禁不住着急起来,对子罕行下跪叩首之礼,坦率说明自己献玉的原因:“我是一个普通的百姓,突然得到这样贵重得宝玉,并非特意向您行贿,只是现在家中有事要赶回家乡,怕身带宝玉路上不安全遭强盗杀害,所以才想把它献给您,一则表示敬意,二则可免杀身之祸,请大人恕罪务必笑纳。”说完,又把璞玉推到子罕面前。

子罕明白了中年人的苦衷后,便安排他先住在驿馆,然后命人将宝玉送往冶玉作坊,让玉匠把这块璞玉雕琢打磨成器,果然是色质晶莹、价值千金的宝玉,子罕命人把这块宝玉拿到街上卖了一大笔钱,然后命人把中年人找来。

子罕指着桌子上的一大堆金子对中年人说:“你的宝玉我已经找人卖了,这些金子就是你的宝玉的价值,你可以拿回去安家立业,我派两个人路上为你护送,我还写有一封信你带给你们当地的父母官,要他们加强缉盗,保证百姓的安宁,你回去就再不会有什么危险了。”

中年人见子罕不但不要宝玉,还替自己考虑得这么周到,感动的热泪盈眶,连连叩头致谢,然后满怀感激之情,出门而去。

子罕不收宝玉,还帮献宝人卖玉致富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国,老百姓都赞扬子罕是廉洁正直、关心百姓的好官。宋国一些年高德劭的人对此评论说:“子罕并非没有宝物,只是他所珍视的与常人不同罢了。”

何以为宝?人们对此看法各异,许多人以金银珠玉为宝,也有人以气节情操为宝。孔子常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珠宝确实是好东西,以手中的权力去贪图不义之财,就是仁人君子所不耻的了。

欲望无处不在,人就是生活在欲海里沉浮,但必须经得住各种诱惑,控制得住自己的心魔,这样才不至于一失足成千古恨。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泛滥。节欲戒贪是修身做人的第一原则。平时要常思贪欲之灾,常弃非分之想,在任何情况下,稳住心神,管住身手,抗住诱惑,保持高尚的情操和人格力量。

当今社会是一个欲望燃烧的年代,金钱、地位、名望成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求,道德的光芒开始暗淡。在这个越来越容易迷失的时代,想放纵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无法克制。在道德和欲望的战争中,欲望一度战胜了道德,于是悲剧一幕幕上演。

欲望是人类心灵中本能的骚动,是不可灭绝的人性。我们应该善于利用自己的欲望,往好的方向引导。做人要清白其身而不贪其欲,节制欲望关键在于把握欲望。不当物质的奴求,不当金钱的俘虏,追求恰如其分的物质生活,享受恰到好处的生活质量,以便保持人与自然生活的平衡。

⊙原文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