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什么人,在生活中总是难免会遭受各种困难与挫折,孩子也一样,困难与挫折是她们必经的路途之一。但是有好多孩子在遇到困难后就停滞不前了,不愿意直接去面对困难。
小雅8岁了,正在上小学三年级,她长得乖巧可爱,也算得上聪明伶俐。在小雅4岁的时候,爸爸妈妈曾送她去学钢琴。开始的时候,她凭着新鲜劲和父母的鼓励,学得很不错,基本功掌握得也很扎实。
可是,当基本功练完后,难度增大了,小雅对钢琴的新鲜感也过去了,便不愿再去学了,有时勉强去了,也不努力,当然也不会有什么进步了。小雅的爸爸妈妈都是有一定知识的人,知道强迫孩子去学一些她不愿意学的东西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所以,爸爸妈妈看到她实在不愿意去学时,也就没强迫她再去学。但是,从此以后,小雅一遇到困难时就想放弃。其实,在父母看来,有些困难只要小雅不急躁,略动脑筋是完全可以解决的,但她仍没耐心和信心。爸爸妈妈也经常鼓励小雅动脑筋解决问题,但她总是因为一点点小困难就半途而废。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不知该怎样帮助和教育女儿了。
小雅在对钢琴的新鲜感消失之后,就不愿意再努力地继续枯燥的学习,说明小雅已经被面前的一点点困难所击倒了。对于父母来说,为了培养孩子面对困难时的韧性与勇气,要耐心地教导孩子,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国内外很多名人的例子都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点。
锡德尼·普瓦蒂埃是在贫民窟中长大的孩子。但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从小时候起,他就有自己的思想,他常常思考着怎样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6岁时,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只身前往纽约闯荡。当时,锡德尼只受过不到两年的教育,并且口袋里只有3美元;他能找到的唯一可供睡觉的地方就是废弃的屋顶,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餐厅里洗碗。
锡德尼对表演一无所知,但他还是到一家黑人剧院去应聘,结果被录取了。然而,他所受的教育有限,因此剧本上有很多字都不认识,背台词时非常困难。
有一次,导演竟然打断他的朗诵,大声地喊道:"别再浪费我的时间啦!你根本就不是表演的材料。"这样的打击在很多情况下会阻碍或摧毁大多数人的意志,但锡德尼却比任何时候更为意志坚定,他决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他从干洗碗工所得的微薄工资里省下钱来,买了一台收音机,把它作为学习用具。到晚上休息时,他一连几小时听播音员说话,努力使自己跟他一样吐字清晰。他还在这家饭馆里找了个乐意教他识字的人帮助他。
后来,锡德尼又来到这家黑人剧团,说服剧团领导让他参加表演课。锡德尼暗暗下定决心,他要成为黑人和白人演员中最优秀的一员。后来的事实证明:锡德尼是他们那一代最优秀的演员之一。
锡德尼·普瓦蒂埃在遭受打击后,没有消沉,而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意志,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努力。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他终于获得了成功。
正因为锡德尼·普瓦蒂埃在遭受了种种苦难的时候始终坚信苦难只是暂时的,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所以他始终充满希望,并不断地努力着,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孩子遭遇到了困难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父母要教导孩子用什么心态去面对。对生活始终充满希望,不畏惧困难,坚信明天会更美好,无疑是最佳的心态,这就要求父母这样去要求孩子:
1让女儿走出"保护圈"
父母要让女儿走出家长的"保护圈",不要怕女儿摔着、碰着、饿着、累着,父母切不可把女儿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都解决掉,否则当她将来面对挫折时,她将无所适从。
2让孩子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
挫折对每个孩子来说既是坏事也是好事,把握好了,它能让孩子走向成熟;把握不好,可能使孩子走向沉沦。女孩遭受挫折时,父母要通过一个个成功的事例让孩子认识到,任何一个人在遭受挫折后,只要不放弃、不气馁,只要能及时地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就能反败为胜,在遭受失败后重新看到胜利的曙光。
我跌倒,又站起来--我步履蹒跚地前进,我小有所得--我有了更大的希望并且爬得更高,开始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每一次斗争都是一个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