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优雅女孩的100个要领
15320000000064

第64章 064不要让女孩在追星中失去尊严

"追星"是在少年中十分流行的一种行为,而"追星族"现在也早已经不是新鲜的词汇。其实"追星"只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种自然而然的英雄崇拜。但是,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她们将"追星"演绎得荒唐又痴狂,有些孩子在成长的关键期因为"追星"而迷失了方向,甚至失掉了自己的生命。

2003年6月,大连一名16岁少女在家中自杀,起因是母亲没有给她买张国荣的CD,并说张国荣"变态"等话。这名少女生前曾是父母和老师的骄傲,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还能讲一口流利英语,擅长演讲,喜欢弹奏电子琴。

面对女儿灿烂如花的照片,妈妈满脸泪水,她哭诉:"我对她那么好,她为什么会为张国荣去死?6月21日,我带孩子去超市。在音像专柜前,孩子看到张国荣的CD碟非要买。我想她马上要考试了,就没买,她非常生气。回家拿了钥匙,说去姥姥家,摔门就走了。不久,姥爷打电话告诉我孩子在暖气管上吊死了,我都傻了,到现在我都接受不了。""她日记里说10年后到香港去找张国荣的墓碑,去看他。笔记本上写满了张国荣的名字。""眼看还有四年孩子就要上大学了,她却突然离我们而去。我多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在别的家庭重演。"然而近年来,这样的例子已经屡见报端,一再上演,不由引发了父母的恐慌和反思。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关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问题。

那些心智尚未成熟的少女们,极易被明星身上那些耀眼的"星光"所吸引,开始所谓的"追星"。此时,作为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看懂"星"的精神实质。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为了让女儿不被影、视、歌、文学艺术行业中的各色"明星"和"大腕"所迷倒,早早地就开始有计划地向女儿"披露"各色"明星"、"大腕"和艺术作品的生产、包装和营销过程(她本人就是文学和艺术类杂志的编辑)。让女儿深知他们身上的"星光"是怎么被包装和炒作出来的,让女儿深知他们只是把这当成生意来做,他们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赚钱,能被高超的商业操作手法所"迷倒"的人越多,他们稳定的客户群体就越大,他们赚的钱也就越多……女儿听得多了,知道裹在这些"明星"、"大腕"身上的"星光"是怎么来的,自然就能更加客观和理性地看待他们了,而不会被他们身上的"星光"所"迷倒"。

像刘亦婷妈妈这样通过有效的措施脱去披在"明星"身上的"星光",可以让孩子少被"明星"所"迷惑",不盲目地随波逐流,从而把时间用在正道上。

为了避免孩子因盲目"追星"迷失方向,父母可通过以下几点来及时、有效地监督和引导孩子:

1要弄清楚孩子所迷恋、所崇拜的对象及原因弄清楚孩子所迷恋、所崇拜的对象是谁,弄清楚孩子迷恋他(她)崇拜他(她)的原因,对家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家长对孩子追星事件的后续态度和行为。家长弄清了孩子所迷恋所崇拜的对象和原因,就可以因势利导,及时纠正孩子不健康的追星行为。有的孩子把一些名人或明星作为自己的偶像,是因为他们长得帅、漂亮或喜欢听他们的歌,看他们演的戏。诸如此类的"追星"行为,家长应该给予劝阻,让孩子认识到这是一种既浪费时间又对自己没有什么用的事情。

2要正确对待孩子为追星而提出的要求

孩子为了表达对偶像的羡慕和喜爱,会情不自禁地向家长提出一些要求,如去看偶像的演唱会或举办的展览会,或到外地去参加偶像的各种活动。对孩子提出的这些要求,家长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家长无论如何都不能答应,决不能向孩子低头让步。决不能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分满足孩子的要求容易引发孩子过高的欲望。

3要善于帮助孩子转移兴趣,培养良好的爱好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追星"的根源在于感情需要、向往成功、发现理想的未来自我、追求时髦、寻求刺激。也有专家认为,从众心理亦是青少年追星的一个重要原因。父母应理解孩子的这些需要,但绝对不能让孩子迷恋到痴迷疯狂的地步。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些许反常,就要想方设法帮助孩子从中解脱出来。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和体育锻炼。或者和孩子一起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和体育锻炼,如爬山、打球、长跑、游泳、参加绘画和唱歌比赛、参加青少年志愿者活动等。这些健康的、有益的活动,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开阔孩子的视野,使孩子获得成就感、满足感,了解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积极地、勇敢地、乐观地面对生活,减少追星的时间和淡化对偶像的情感。

"追星"只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偶像"情节,父母们可以借助于孩子们渴望成功的心态,来引导孩子们,把对外在的盲目"追星",回溯到对自身的塑造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