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不是教你诈:左右你一生的120个心理策略
15321000000047

第47章 多数派就是压力

当两个人统一径诱使某人采取求同行为时,几乎没有人会作出错误选择。如果人数增加到3人,求同率就迅速上升。从众心理与从众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多数派容易形成压力,具有说服别人的力量。

说服别人或提出令人为难的要求时,最好的办法是由几个人同时给对方施加压力。那么为了引发对方的求同行为,至少需要几个人才能奏效呢?

三人能成虎,3对1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能够引发同步行为的人数至少为3~4名。当两个人统一径诱使某人采取求同行为时,几乎没有人会作出错误选择。如果人数增加到3人,求同率就迅速上升。效果最好的是5个人中有4人意见一致。人数增至8名或15名,求同率也几乎保持不变。

但是,这种劝说方法受环境的制约较大,在一对一的谈判中或对方人多时就很难发挥作用。当对方是一个人时,你可以事先请两个支持者参加谈判,并在谈判桌上以分别交换意见的方式诱使对方作出求同行为。

在纸牌游戏中,经常能看到这种现象。纸牌游戏一般由4个人参加,在游戏过程中如果时机成熟,有人会建议提高赌金或导入新规则,同时也会有人提出异议,这时如果能拉拢其他两人,三个人合力对付一个人,那么剩下的那个人会因寡不敌众而改变自己的主张,被多数的力量说服。

孔子的学生曾参是战国时一个有名的学者,至孝至仁,在道德方面是无可挑剔的。他的母亲对儿子极为了解。有一次,曾参有事外出未归,碰巧一个与他同名的人杀了人被抓走了。一位邻居急忙报信给曾母:“你的儿子因为杀人被捕了。”曾母连连摇头,相信曾参不会杀人,所以依旧织自己的布。不一会,另外一个邻居跑来对曾参的母亲说:“你的儿子杀人了。”曾参的母亲开始有些怀疑了,但仍然不信自己的儿子会杀人。不久第三个人对曾母说:“你的儿子杀人了,你赶快跑吧,不然官府就要来抓你了。”话音刚落,曾母已经扔掉织布的梭子,准备翻过墙头去逃难了。

可怕的从众心理与从众效应

从众心理指人们改变自己的观念或行为,使之与群体的标准相一致的一种倾向性。也许有人说,我是个意志坚强的人,不会随便改变自己的观念。但是,当大家众一辞地反对你时,他还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吗?

社会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做过一个比较线条长短的实验。在实验中,有1个真的来做实验的大学生,还有6个研究者参与实验(大学生并不知道这些人是研究者),大学生总是最后一个发表意见。

当线条呈现出来后,大家都做出了一致的反应。之后呈现第二组线条,6个研究者给出了完全错误的答案(即故意把长的线条说成是短的)。这时,最后一个发言的大学生就十分迷惑,并且怀疑自己的眼睛或其他地方出了问题,虽然他的视力良好。

迫于群体压力,他还是说出了明知是错误的答案。人们为了被喜欢,为了做正确的事情必然表现出从众行为。那么,在什么条件下人们会从众呢?

一是当群体的人数在一定范围内增多时,人越多人们越容易发生从众。“三人成虎”,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不过当群体的人数超过一定的数量时,从众行为就不会显著增加了。

二是群体一致性。当群体中的人们意见一致时,人们的从众行为最多。即使是有一个人的意见不一致时,从众行为就会低至正常情况的1/4.

三是群体成员的权威性。如果所在的群体里都是著名的教授,那么即使他们说出了明显错误的事情,自己也会好好思考一下;如果所在的群体里是普通人,当他们说出明显是错误的事情时,自己肯定会立刻反驳。

四是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无预先表达即自我卷入水平最低;事先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想法,之后再表达——自我卷入水平中等;公开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示自我卷入水平高。实验证明,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越高,越拒绝从众。

简单说来,从众即是对少数服从多数的最好解释。不过,这种服从是少数派心甘情愿地服从。

从众效应是指人际交往中个人受群体影响自动服从群体的效应。日常生活里,人们经常表现从众行为倾向,即受周围多数人的影响;自动选择多数人愿意做的事去做。

例如,在一条人头攒动的繁荣街道上,有人站立在那里使劲朝上张望,不一会儿便吸引周围的人停下来一起张望,即使许多人并不知道为什么而张望,也会不知不觉地看上几眼,后来停下来张望的越聚越多,形成一群人一起在张望。

其实这样类似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社会心理学家指出,人们普遍具有从众心理的原因:一是从众行为使人获得安全感,多数人同意做的事既使错了也比一个人做错事要好;二是从众行为容易为群体所接受,任何人的生存都离不开群体,希望自己为群体所接纳,而不愿被群体所拒斥。

按照正确的社会规范、群体要求的从众行为是积极的。人际交往中的从众心理,在不同人身上表现不同。自信心较强和个性较突出的人从众心理较为淡薄,自信心不足和个性随和的人从众心理较为明显。

社会心理学家关于从众行为性别区别的研究证实,女性一般比男性从众性高。许多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表明,女性从众率为35%,男性从众率为22%。女性从众率高的原因是女性较男性易于遵从于群体的压力,也由于女性更倾向于维护群体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