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不是教你诈:左右你一生的120个心理策略
15321000000064

第64章 “光圈效应”让你平地升值

为什么知名人士的评价或权威机关的数据会使人不自主地产生信任感?为什么那些迷信权威的人,即使觉得没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或者有许多疑问,但只要是权威部门或权威人士的话就会全盘接受?

在美国的金融中心华尔街,一位商学院的学生在办公室的墙中央挂着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照片——虽然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位石油大王。照片使人联想到,他与石油大王也许有密切关系;更有人认为,他是一位知道经济界秘密情报的消息灵通人士。这位学生利用人们的心理错觉,将计就计,与很多大富翁交往。在他们的帮助下,他的生意十分顺利。

这就是“光圈效应”的表现。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如果给人印象深刻,就会影响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所谓的“爱屋及乌”、“情人眼中出西施”就是这个道理,从而造成了“好者越好,差者越差”的局面。美国学者罗伯特?西奥迪尼在他的营销学著作《影响力》一书中指出:人们通常会下意识地把一些正面的品质加到外表漂亮的人头上,像聪明、善良、诚实、机智等等。虽然它们与这个人其实并无直接的联系。

光圈效应最明显的就是体现在权威的作用上。由于人们在心理上对权威的认识能力有限,但崇拜的心理十分强烈,为什么知名人士的评价或权威机关的数据会使人不自主地产生信任感?为什么那些迷信权威的人,即使觉得没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或者有许多疑问,但只要是权威部门或权威人士的话就会全盘接受?

环绕地球一周的麦哲伦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获得西班牙国王卡洛尔罗斯的帮助,就是利用了“光圈效应”。当时,自哥伦布航海成功以来,许多投机者或骗子为求得资助频频出入王宫。麦哲伦为表明自己与这些人不同,在觐见国王时特地邀请了著名的地理学家路易?帕雷伊洛同往。帕雷伊洛将地球仪摆在国王面前,历数麦哲伦航海的必要性及种种好处,说服卡洛尔罗斯国王颁发航海许可证。但在麦哲伦等人结束航海后,人们发现他对世界地理的错误认识及他所计算的经度和纬度的诸多偏差。可见,卡洛尔罗斯国王只是因为那是“专家的建议”,就认定帕雷伊洛的劝说值得信赖。

可见巧妙地利用光圈效应的,就可以成功地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大多数人只要一听到是“权威”,就会放弃自己的主张或信念,转而去迎合权威的说法。在报纸杂志的书评中,若有知名的权威人士鉴赏某一本书,多数人也会肯定这是一本好书。也许这本书出自一位默默无闻的年轻作家之手,但只要一经著名人士推荐,该书必定畅销。凡此皆属于一种错觉。人们常会在无意之中,将被推荐的书与推荐者的权威混为一谈。这种心态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渗透到人的心中。例如电视广告或是宣传海报,往往会利用名人的权威,这是在应用心理学的原理。譬如公司的小职员所说的话,很少会为上司所采用,但若能引用“曾经得过诺贝尔奖的A博士说过……”,上司则必定加以考虑。引用名人的话来加重自己说话的分量。在现实生活中,光环效应随处可见。热恋中的姑娘和小伙子,受光环效应的影响,双方就会被理想化——姑娘便成了人间的仙女,小伙子变成了白马王子。此时,双方都变得完美无暇,一切缺点都变成了优点:脸色苍白称“洁白无暇”,纤细瘦弱称“苗条均称”,身体肥胖称“丰满健壮”,脸上黑痣称“美人痣”。难怪莎士比亚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恋人和诗人都是满脑子的想象。”

在社会上还通常会流行这样的话:“国防研究所的某级军事评论家对伊拉克战争形式分析如下”,“据一流大学某某某教授说”,“据世界公认的最具权威的某某学术杂志称”。难怪有推销员在发展会员时往往会说:“著名的某某、某某也加入了我们的俱乐部。”

所以,具有说服技巧的人,便经常引用名人名言或著作来证实自己所言的价值。

不难发现,拍广告片的多数是那些有名的歌星、影星,而很少见到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因为明星推出的商品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一个作家一旦出名,以前压在箱子底的稿件全然不愁发表,所有著作都不愁销售,这都是光环效应的作用。你如何能够说服别人?企业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产品为大众了解并接受?一条捷径就是让企业的形象或产品与名人相粘连,让名人为公司做宣传。这样,就能借助名人的“名气”帮助企业聚集更旺的人气。要做到人们一想起公司的产品就想到与之相连的名人。

人的感情倾向是很主观的,也是很武断的,它会毫不犹豫地牵引着你去着重认识事物的某个符合自己感情状态的侧面,并加以印证、放大。同样,对于那些与自己既定感情不相符合的方面,则会采取回避、虚化。这样就出现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现象。所以,为了增强你的说服效果,提高说服力,你就需要向推销员那样,善于利用光圈效应,来使自己平地升值,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