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拆掉人生的墙:成功处事的自我
15322900000027

第27章 拆掉异常心障之墙:心病还须心药医(2)

笼罩在恐惧感中的女孩

心路迷障:我是得了恐怖症吗

晓莹是个24岁的女孩,大学毕业后远离家乡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工作。然而,刚来到新单位总是感到恐惧,一个月过去了,她一直被一种恐惧感笼罩着。这一天,她不得已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落座后,晓莹开始了诉说:只要天黑下来,不用说在院子里,就是在宿舍楼里,也害怕一个人出去。大家在宿舍楼里都随便出入,自己却不敢一个人去卫生间。一个人走在楼道里,总担心后面有什么跟着,想回头看又不敢看,就加快脚步。越是加快脚步,心里越是害怕。夜里,还经常做一些很恐怖的梦。一天夜里,躺在床上,不知是梦是醒,突然感到一阵难受,仿佛头上有人压着,一点也动不了,也不敢动。吓得很久很久不能入睡。同寝室的女伴却什么事也没有。第二天晚上,自己不敢再朝原来的方向了,掉转过头来睡。就这样,类似的恐惧情形时常发生,最近感到越来越严重了。听说有一种恐怖症,我是得了恐怖症吗?

惧怕黑暗是人共同的心理。因为在黑暗中,对周围环境不能把握。凡是面对不能把握的环境,人就会有恐惧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晓莹的情况与此不同,通常人们并不恐惧的情境,她也感到很恐惧。这就超出一般情况了。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她的问题不是恐怖症。那么,她的问题是怎么回事?

心理透析:源于早期影响的恐惧心理

随着咨询会话的继续进行,逐渐地看清了晓英恐惧心理的根源。

晓莹出生在一个落后的乡村。由于父母没功夫管她,她就从小和奶奶长大。奶奶给她记忆中留下最多的是鬼怪故事。各种各样的鬼怪故事,充满了晓莹童年的心灵。直到上学了,这些故事也常常出来吓唬晓莹。一天,放晚学前晓莹因为没有完成作业罚站了。回来的时候已经没有同伴了。晓莹只好一个人回家。走着走着,恐惧袭上了晓莹的心头。于是,脚下步子越来越快,忽然间飞跑起来。这样一来,心中更是害怕。于是,脚下简直是跑疯了。回到家里还惊魂未定,裤角挂坏了好几处。

晓莹的妈妈身体不好,常年闹病。虽然看过医生,却更多的是去看一些所谓的“大仙”,也就是巫师之类的人。听到人们一说哪里的大仙灵验,妈妈就去,或者请到家里来。于是,面对各种各样的驱鬼把戏,面对各种各样的装神闹剧,晓颖从小就成了最经常的观众……

现在,晓莹的恐惧心理根源找到了。奶奶讲述的鬼怪故事,妈妈看巫师的鬼怪情形,这样迷信而恐怖的经历反复作用,在晓莹的心理上形成了稳固条件反射,从而导致了她的恐惧心理。生活环境是人心理的最根本的源泉,而人生早期的环境影响,对人心理的作用就更大了,可以说是一种奠基作用。晓莹的恐惧心理,就是她早期生活环境的产物。这样的恐惧心理,在平时可能表现不很明显。一旦遇到一些非常情况,就会被激活,恐惧感就会袭上心头。晓莹小学时回家的那次恐怖经历,就是被罚站事件激活的。现在的恐惧感,也与生活转折期这一非常情况有关。刚刚走出校门,刚刚开始工作,陌生的社会,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际,即使对于一般人,也会引起紧张不安,对于晓莹来说,就更成了激活恐惧心理的非常情境。

心灵跨越:认知调节与行为调节

晓莹应该怎样调节自己的恐惧心理?

重要的是认知调整。我们就晓莹童年的生活情境,以及具体的一些恐怖情境,从科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谈了很多很多。晓莹的心理压力减轻了许多。随后,我又布置了自我认知调整的作业。请晓莹回去后,从各种渠道多接触有关的科学信息,来取代头脑中迷信的东西,逐渐地改变自己的心态,慢慢地化解恐惧心理。

再有是行为调节。体验到某种情绪的时候,如果人不采取相应行动,情绪反应往往会得到控制。一旦有了相应行动,就会加剧情绪反应。恐惧情绪也是这样。比如,看到一只老虎,听到它的吼叫时,老虎的形象和声音,通过眼耳等感官传导大脑皮层,使人产生对老虎的认识,于是又联想到老虎是野兽,很厉害,会吃人。于是,大脑指挥人的肌肉收缩,同时有心跳、呼吸加快等反应,于是就“跑”。这种生理变化再传回到大脑时,就产生了一种主观体验,即“怕”。于是,越跑越怕。晓莹越是加快脚步越是恐惧的感觉,就是这样的道理。所以,不要一感到恐惧就加快脚步,就采取逃避行动,要学会控制自己相关的行为。这样可以反过来减轻恐惧心理。当然,积极拓展人际交往,主动适应生活环境,也很重要。随着生活环境变得熟悉起来,恐惧心理也会减轻。晓莹表示回去要尝试。

大约两个月后,再一次咨询会话的时候,晓莹告诉我,经过调整,恐惧心理有了好转,她说她会继续的。晓莹的问题的彻底解决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是,只要她持之以恒,就会越来越好的跨越恐惧障碍。

抑郁症的帽子别乱扣

心路迷障:我真的是抑郁症吗

晓雅得抑郁症啦!这个消息在晓雅的同事和亲友中传播着。

还是一个多月前的时候,晓雅就开始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百无聊赖,状态非常不好。到后来,晓雅坚持不了,就休病假了。休假之后,终日闷在家里,让晓雅情绪更不好了,每天无精打采,不爱说话,不爱出门,不爱见人。再后来,晓雅说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这可把家人吓坏了,赶紧给晓雅治疗。最后,医生就按抑郁症给晓雅拿药了。由此,大家便把晓雅当成了抑郁症患者。

可是,吃药没有让晓雅的症状减轻,晓雅的心情依然很低落,很郁闷。这可怎么办?这一天,终于在朋友的建议下,晓雅开始了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中,晓雅诉说了自己心中的故事。原来,晓雅的抑郁是事出有因的。

晓雅闹抑郁之前,在单位里遇到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那是将近年终的时候,按照惯例单位里要评选“先进工作者”。晓雅是个工作认真上进要强的人,最近连续几年在评选中获得荣誉称号。这次评选工作又要开始了。在大家报名参评之前,领导找到了晓雅谈话,说去年刚刚评上了同样的荣誉称号,今年是不是就不报名参评了,把机会让给年轻同志,反正这也不是多重要的事情。晓雅心想也是,自己确实人到中年了,要不就让给年轻人,自己不报名参评了。于是就答应了领导。

动员大会上,领导自然要讲讲这次评选的重要意义。晓雅听到这里坐不住了,心想既然这次这样重要,凭什么不让我报名,凭什么不让我参评?散会了,回到办公室的晓雅正心里不平,又有同事来说,我看就你够格,别人都不行,你怎么不去报名?这下,晓雅不平衡的心理终于忍不住了。于是,晓雅当即找到领导,没过两句话就和领导大吵大闹起来。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最后,领导又决定不再报名,大家海选,选谁是谁。结果晓雅落选,一位并不被晓雅看好的同事当选。本来选谁不选谁也许没什么,可已经有了前面的郁闷,面对这样的结果晓雅自然多了一重郁闷。又有一些传闻说那位同事拉票了,更加重了晓雅的郁闷。

人的心情是个很奇怪的东西。一旦心情郁闷了,似乎就总是碰上让人郁闷的事儿。晓雅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此后的一段日子里,似乎总是一些让人郁闷的事儿找上门来。就这样,郁闷来郁闷去,晓雅终于坚持不住了,于是开始休了病假,于是被当成了抑郁症患者。

最后晓雅的问题是:我真的是抑郁症吗?

心理透析:“抑郁”离“抑郁症”很远很远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区别一般抑郁状态、抑郁性神经症、抑郁症几个概念。这三个概念都说到人的抑郁情绪,但是,它们又有明显的不同。

一般抑郁状态,指的是人的一种短暂的消极情绪状态,如郁闷、忧伤、沮丧、缺少快乐、心情不佳等。所谓喜怒哀乐人之常情,一般抑郁状态就是这样的人之常情,只不过这个“情”是一种消极情绪而已。与抑郁性神经症和抑郁症明显的区别在于,一般抑郁状态具有明显的情境性。就是说,往往是某些生活事件或情境引发了抑郁情绪,随着时过境迁,抑郁情绪就会淡化和消失。

抑郁性神经症,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中轻度抑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但无明显的精神运动阻滞或精神病性症状,没有妄想和幻觉,不出现躁狂,工作、学习和社会功能无明显受损,有自知力,有求治要求,也被称为“恶劣心境”。有时也会觉得活着没意思,却又害怕死亡。抑郁性神经症与生活事件和个性特征都有直接关系。

抑郁症,是指一种以情感持续性低落为基本特征的内源性精神病。其主要症状特点是:持久的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言语行为的减少,和伴随的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就是说,抑郁症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范畴,有明显的精神运动阻滞,有自罪观念,有妄想和幻觉,自知力严重缺失,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有的患者有自杀倾向,但他们并不害怕死亡。还有的有躁狂或抑郁的发作史。

综上可见,一般抑郁状态、抑郁性神经症与抑郁症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一方面是程度的不同。一般抑郁状态程度最轻,时间短;抑郁性神经症较重,时间长;抑郁症最重,时间更长。一方面是性质的不同。一般抑郁状态和抑郁性神经症,都有引发抑郁的生活事件,没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则不没有引发抑郁的生活事件,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单从程度的不同看,一般的抑郁状态和抑郁性神经症,离抑郁症就是很远的,如果再考虑性质的不同,一般抑郁状态和抑郁性神经症,离抑郁症就更远了,甚至比永远还远。

心灵跨越:学会转换思维方式

现在回到晓雅的问题上来。我们不难看出,晓雅的抑郁,是事出有因而导致的一般抑郁状态,至多也就是有些抑郁性神经症症状,根本算不上抑郁症。晓雅被戴上“抑郁症”帽子确实是蒙冤了。在我的心理咨询实践中,时常遇到这样的“冤案”。

经过心理咨询,晓雅对生活事件有了新的认识。晓雅说,看来凡事都怕换个角度想想。领导特意找我谈话本身,不就说明我的工作成绩是被大家肯定的吗?否则,人家何必找我谈话让贤?至于大会上讲评选的重要,不过是一般程序,也不是故意诓骗我。想开了这些,结果也就不再那么重要了。人的情绪状态与思维方式直接相关。一旦学会转换思维方式,情绪状态也就转变了。由于认识转变了,不久晓雅走出了抑郁的阴影,重新开始了阳光的生活。

看来,不是谁“抑郁了”就可以变成抑郁症的。不能把抑郁症当个“筐”,什么抑郁都往里装,更不能随便给谁扣上“抑郁症”的帽子。

癔症的心理探秘

心路迷障:这不是装神弄鬼了吗

张玲是个刚刚工作不久的女孩,心里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可是,不幸的是她的母亲几天前因车祸而突然身亡了。亲朋好友都来劝慰,可张玲几天来依然总是以泪洗面。

不记得是第几天了,张玲可把大家吓坏了!这一天,张玲先是饮泣,后是大哭,哭着哭着竟然昏过去了。当同事亲友把她送到医院急救时,她眼白往上翻,全身僵直,憋过气去,手脚大幅度抽筋,随后又大叫起来:“我是你的母亲,我死得好冤啊!你还没有长大成人,我不放心啊!”

张玲这不是有点装神弄鬼了吗?最后,张玲被诊断为癔症发作。癔症到底是怎么回事?

心理透析:心理因素引起的癔症

癔症也叫歇斯底里,是由明显的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神经症。在青少年和女性中发病率较高。癔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几个方面。

感觉障碍。一是感觉缺失。皮肤感觉麻木,多发生于肢体,似有呈手套样或袜套样感觉,但这种感觉不能以神经的解剖生理来解释,其广度深度易受暗示而改变。二是感觉过敏。轻轻触及感觉过敏区,也会引起剧痛或异常不舒服。三是特殊感官障碍。以“失明”和“失聪”较为常见,常常突然发生,但“失明”对周围的光刺激能够感知,而“失聪”则可完全丧失听力。

运动障碍。一是抽搐。如四肢抽搐,两眼上翻并伴有屏气和过度换气,有时会撕衣服,扯头发,发怪声,撞头,但意识并未丧失,神志清楚。二是瘫痪。常表现为单瘫、偏瘫和截瘫,但无病理反射和变性反应。声带瘫痪会引起癔症性失音,虽想说话但只能发出嘶哑的声音,然而发音器官并无异常。

精神障碍。一是情感爆发。突然哭笑不止,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又嚎啕大哭;一会儿捶胸顿足,一会儿又满地打滚;一会儿拼命扯头发,一会儿又极力撕衣服。以幼稚夸张性表演的姿态,诉说自己的委屈、痛苦和愤怒,可达数小时之久,甚至彻夜不眠,给人一种精神错乱的感觉。发作时意识轻度模糊,发作后部分遗忘。二是睡行症。就是梦游症,睡梦中突然起来活动,环境意识丧失,说话难以理解。三是遗忘症。常常是遗忘了生活中一段时间的事件,也有把以往整个生活全部遗忘的。四是神游症。突然离开原先的活动范围,外出漫游,可历时数日,在记忆恢复后,这段时间的经历全部遗忘。五是多重人格。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在不同时间内交替出现两种或多种人格,各有其行为方式。此外,癔症还有多种意识障碍,如发作时患者的意识处于朦胧状态,以某个死去的人的口气说话,有如神鬼附体,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癔症的临床表现,均无病理基础的症状和体征,可以说是患者想象出来的症状。它可以是患者见过或听过的亲友等曾经出现过的某种疾病的症状,也可以是患者本人曾经有过外伤体验而据以想象出来的症状。癔症症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因心理暗示等不同情况而有轻重变化。尽管癔症症状表现为患者自己想象中的疾病症状,但不是患者故意装出来给人看的,而是无意识的。

说起癔症的病因,首要的是心理因素。常见的心理因素为家庭、工作、人际关系等问题,使患者感到委屈、气愤、悲伤、恐惧等。这些精神刺激均可直接致病,或为第一次发病的因素。部分患者多次发病后,可无明显诱发因素而通过触景生情、联想或自我暗示而发病。其次是人格特征。具有癔症型人格特征的人,在外界刺激作用下,极易患上癔症。此外,也与遗传因素有关。

还有一种叫做群体性癔症,又叫作流行性癔症,多发生于群体环境中,如学校或其它公共场所。起初有一人出现癔症症状,周围目睹者心理受到暗示,相继发生类似症状。由于人们对此不了解,会引起广泛的紧张和恐惧情绪,在相互暗示和自我暗示影响下,导致癔症在短期内暴发流行,少则十几人,几十人,多则成百上千。这类群体性癔症发作大多历时短暂,表现形式相似。

心灵跨越: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既然癔症是心理因素引起来的,属于心理问题,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心理治疗。

一是疏导宣泄。主要方法是,引导患者详细讲述,与癔症症状发作相关的激发性生活事件内容。这既有助于把握癔症发作的心理诱因,为正面解释和积极暗示等进一步心理治疗作准备,又能使患者的痛苦情绪在尽情宣泄后得以减轻。

二是正面解释。通过反复解释使患者相信,癔症症状并非由躯体疾病引起,而是心理因素所致。解释时要注意,把注意力集中在引发癔症症状的心理因素上,不要纠缠于症状本身,以避免无意中产生消极暗示作用。还要注意深入浅出慎重机智,不要泛泛而谈,不要让患者以为自己是在装病。

三是积极暗示。积极暗示可以减轻和消除癔症症状。暗示可以是纯语言性暗示。在语言的诱导下使患者更有效地把握和控制自己的心态,及时肯定患者每一点进步,消除导致癔症症状的心理原因,而使症状减轻和消失。暗示也可以是治疗性暗示。可以利用安慰剂对患者进行所谓治疗,并配合语言暗示使癔症症状减轻或消失。如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缓慢推注时必定会引起微热感觉,在注射同时暗示患者,只要全身有热的感觉就意味着药物已起了作用。还可以利用常规的对症治疗作为辅助手段结合语言暗示,使癔症症状减轻或消失。如针刺涌泉穴结合语言暗示治疗癔症性瘫痪,能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当然,治疗过程中,家人的积极暗示,自我的积极暗示,也有非常重要的。

对于群体性癔症,最重要的是及早隔离,减少消极暗示的相互感染。然后按照上述治疗措施进行个别治疗。

告别“好色”的恐怖

心路迷障:注意力都放在了害怕上

一位求询者来信中这样诉说难言的困扰:

我是一位心理疾病患者,非常希望您能帮助我。我小时候就很胆小怕生。父母对我的言传身教,使我的性格更糟。没有我父母的坏脾气,我就不会得病。

我的病得从初中说起。初二的暑假,一天午睡起来,无意间从窗户看到后面楼里一个少妇裸露着上身,睡眼惺忪地样子。我一下定住了似的,感到浑身热血沸腾。此后我的目光开始锁定她家,经常看她半裸着睡觉。后来他们搬走了,我却窥视上瘾了,四处找机会偷看。没有裸体女人就看漂亮女人,直到她们远去。我感觉看女人的眼神都不对了。我对异性充满了渴望,又不敢和女孩交往,就在天黑没人的地方尾随年轻的女性,还在公交车上故意和年轻女性靠近。并且开始有性梦和性幻想,还经常遗精。这很累人,让我感到身心疲惫,第一年高考没能考上大学。

复读后终于考上了大学。大学军训时我看中了一位外系的女生。我开始慢慢接近她,向她表白了爱慕之情,她拒绝了。我很生气,好久好久摆脱出来之后。我还追过两个女生,都没有成功,使我很郁闷。后来,我发现哪个女生漂亮,就想入非非。走路时对面来了漂亮的女生,我会紧紧盯住人家看,大概是一副色相。唉,你这样坏,别人怎么会不说你色呢?我经常听到别人对我长相得不好的评价。我的长相偏老,皮肤黑而且粗糙,就像个老农。曾经做皮肤护理,没有效果。一次又听到女生议论我的长相,说我好色,突然就像当众被人扒光衣服,无地自容。

从此,我变得怕人,不敢抬头看人,两眼发直。开始失眠,不停地想白天发生的事情——包括窥视,被人说好色,等等,感到害怕内疚。出门见人常常紧张得浑身是汗。即使余光看到人,也会害怕,怕到了极点,简直快要疯了。我熬不住了,去看心理医生。住院治疗一个月后,病情似乎好了,但没有根本解决问题。

毕业后我在银行当储蓄员。但我依然有上面的症状,紧张害怕,害怕客户,总用余光看他们。害怕同事面对面,如果是女同事更是害怕,不敢看她,却又会用余光偷看。同事们也背后说我好色。让我感到很紧张,很累。现在我已经30岁了,老婆孩子都有了。我还是怕人,注意力都放在了我害怕的人和事上了。我该怎么办?

心理透析:异性恐怖症的表现

我在复信中进行了如下的分析:

你的情况是社交恐怖症中的异性恐怖症的表现。恐怖症,又叫恐怖性神经症,它是指对某些特殊情境或事物,所产生的强烈恐怖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并出现回避反应的一种神经症,多发生于青少年或成人早期。恐怖症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社交恐怖症、空间恐怖症、动物恐怖症和疾病恐怖症四大类,此外,还有利器恐怖症、黑暗恐怖症等。每一类又可具体分为几种,如社交恐怖症可分为赤面恐怖症、见人恐怖症、异性恐怖症和对视恐怖症等。就你的症状看,明显地属于社交恐怖症。社交恐怖症的几种情况常常交互发生,你的症状就是这样,有见人恐怖,但主要是异性恐怖。

什么原因会导致恐怖性神经症呢?常见病因有:先天因素,有调查发现恐怖症患者的家庭中,患恐怖症的比例较高;后天因素,如家庭教育不得法,也会导致孩子的恐怖症;人格因素,如恐怖症患者多有胆小、多疑、自卑、害羞、内向等人格特征;精神因素,如某些精神创伤的诱发。就信中的情况分析,你的病因除了先天因素不得而知,其余几点都存在。一是你的人格因素。在人格特征上,你的自卑心理是明显的,同时也可以看出你的多疑、敏感、胆小、害羞、内向等特征。这些是你出现社交恐怖症的心理背景。二是精神因素。你的窥视女性以及有关的性行为的印记,潜伏在了你的记忆中。由于对此你有太多的自我批判,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压力和精神创伤。大学期间的恋爱失败加剧了你的性格和精神压力。三是后天家庭教育的影响。这一点你已经谈到了。当然,你知道现在已经成人,关键的是积极自救,不是责难父母。你说是吗?

心灵跨越:建立自信告别痛苦的关键

那么,你怎样才能告别社交恐怖症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