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微生物工程原理
15323700000031

第31章 概述

一、下游加工过程在发酵产品生产中的地位

从微生物发酵液中分离、精制发酵产品的过程称为下游加工过程(down stream process)。微生物发酵产品的分离与精制始于发酵制酒精和有机酸的分离提取,其加工过程中包括一些化学工程的单元操作。但由于生物物质的特性(如生物活性、热敏性等),有其特殊的要求,因而大多数单元操作的设备与化工单元操作有所不同,其中某些单元操作在一般化学工业中应用较少。

在微生物发酵产品的生产中,分离精制是最终获得商业产品的重要环节,其所需投资和生产成本在发酵工厂中占很大比例。按下游加工过程的难易程度,微生物发酵产品可分为如下三大类:

①发酵混合物产品:如啤酒、葡萄酒、各种发酵饮料等。这些产品的下游加工过程非常简单,一般只需经固-液分离和无菌处理即可,其下游加工过程所占成本一般为10%左右,这类发酵产品是最容易投入生产的。

②小分子产品、非活性的大分子产品和细胞产品:也即传统发酵工业产品,如乙醇、有机酸、氨基酸、抗生素、维生素、单细胞蛋白等。这类产品分离和精制部分的投资占整个工厂投资的60%左右,生产成本占30%左右,而能源消耗占60%以上。

③生物活性物质产品:如重组DNA(基因工程)产品、精制蛋白质产品。这类产品的分离与精制相当复杂,有特殊的要求,传统发酵工业中的单元操作往往不能采用,其下游加工过程的费用可占整个生产费用的80%~90%,而且这种偏向还有继续加剧的趋势。

长期以来,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大多集中在基因工程方面,在生物反应器和发酵技术方面也有不少进展,而对下游加工过程则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从1982年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人胰岛素投产后,人们逐渐意识到下游加工过程的落后阻碍了生物技术的发展。一方面,许多基因工程的新成果,由于没有合适的分离与精制方法而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如果分离与精制方法落后,收率太低,成本太高,其生物产品的竞争力就不强,特别是当有其他生产方法(如化学合成法、从天然动、植物细胞中提取法等)与其相竞争时。为此,英国政府工业部于1983年发起生物分离计划(BIOSEP),专门研究下游加工过程;美国United Engineering Foundation(前Engineering Foundation)从1981年开始连续九次召开生物产品回收的会议;我国也从1989年开始召开有关生物产品分离的专门会议。近20年来,发酵产品的下游加工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分离过程和技术,有些已经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有些则尚在研究中,但已经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下游加工过程的特点

微生物发酵产品的品种很多,其下游加工过程的一般特点如下:

①成分复杂:发酵液是复杂的多相系统,含有细胞、代谢产物和残余培养基等。分散在其中的固相和胶体物质具可压缩性,颗粒小,密度与液相接近,加上黏度大,属非牛顿流体,使得发酵液的固-液分离很困难。

②产品浓度低:发酵液中所要提取的有用物质浓度很低,传统发酵一般为1%~10%,活性物质产品则为0.01%~1%,而杂质含量却很高,特别是利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蛋白质,常常伴有大量性质相近的杂蛋白。从低浓度的混合物中分离纯组分,需要较多的能量。在恒温、恒压下,将理想溶液分离为纯物质的最小能量为:

所需能量与浓度的负对数成正比。发酵产物的浓度越低,分离所需的能耗就越大,生产的成本就越高。

③收率低:由于起始浓度低,杂质多,而成品要求纯度高,因此常需好几步分离操作,其结果使产品的收率下降。例如,假设每步操作的收率为90%,若包含三步操作,则总收率为72.9%;若包含六步操作,则总收率为53.1%。对于生物活性物质产品,由于分离与精制过程伴有活性的损失,其收率进一步下降。例如,酶制剂的提取与粗加工,收率一般为70%左右,若加上精制,则收率不到50%;而对于基因工程产品,收率达30%~40%就认为是相当不错的了。

④失活问题:生物活性物质通常很不稳定。在提取和精制过程中,遇热、极端pH、有机溶剂、某些金属离子等都会引起失活或分解,对于大分子的蛋白质产品,其活性还受剪切力的影响,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某些传统的提取与精制方法不能采用。

⑤不稳定性:在发酵培养过程中,由于生物的变异性大,各批发酵液中有效物质浓度、残余培养基等杂质含量,以及杂菌感染程度等不尽相同,这就要求下游加工过程具有一定的弹性。因而,回收过程的连续化与自动控制变得更加困难。此外,发酵液放罐后,由于条件改变,微生物会继续按另外的途径进行生物反应,使产物浓度下降或部分失活,特别是杂菌的感染,会引起产品的破坏。故发酵液不宜存放过久,应尽快进行提取与分离。因此,对于初级提取和分离设备,往往不能按一天的生产能力来设计计算,而是按每批放罐发酵液的体积来设计。

⑥生物安全(biosafety)问题:对于某些基因工程产品,应注意生物安全问题,即要防止菌体的扩散,特别对前几步操作,要求在密封环境下进行。

发酵产品下游加工过程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

①时间短,这就要求设备的生产能力大,传递过程(传热、传质)快;

②温度低,特别是某些活性物质产品,常需在制冷条件下进行;

③pH适中,选择在生物物质稳定的范围内;

④清洁卫生,所选设备及管路设计应便于清洗与消毒。

三、下游加工过程的一般操作流程

发酵产品下游加工过程由各种化工单元操作组成。由于发酵产品品种多,性质各异,故用到的单元操作很多,而其中有些新近发展起来的单元操作,如细胞破碎、膜分离、色层分离等还缺乏完整的理论。按生产过程的顺序,发酵产品下游加工过程的一般操作流程可分为四部分,即发酵液的预处理与固-液分离、初步纯化(提取)、高度纯化(精制)和成品加工。

发酵液的预处理与固-液分离部分,对于不同的产品,其差异较大。有些产品可直接进行固-液分离或提取;对于黏度较大的发酵液,常采用凝聚和絮凝等技术来改善发酵液的过滤特性;对于固相颗粒很小和胶体物质含量较多的场合,常采用错流膜过滤技术;对于胞内产物,则需先进行细胞破碎,再分离细胞碎片。

初步纯化即提取的目的是除去与目标产物有很大差异的杂质,这一步可以使产物浓缩,并明显提高产品的纯度。常用的分离方法有沉淀、吸附、萃取、超滤等。

高度纯化即精制,常采用对目标产物有高度选择性的分离技术,以除去与产物物理化学性质相近的杂质。典型的分离方法有色层分离、离子交换、电泳等。对于某些粗制产品,如工业用酶制剂等则没有高度纯化步骤。

成品加工是为了最终获得质量合格的产品,常用的方法有浓缩、结晶、干燥、包装等。有关发酵产品下游加工过程的内容很多,本书仅介绍典型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详细内容请读者参阅有关生物工业下游技术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