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宁夏革命英烈(第二辑)
15324300000003

第3章 战斗英雄——顾金海

1986年金秋,在祖国南疆老山前线,又留下了一个英烈的名字,宁夏又增添了一位当之无愧的好儿子,他就是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的革命烈士顾金海。他用自己20岁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诗篇,留给了华夏子孙,留给了宁夏各族人民。

1966年1月,顾金海出生在灵武市郭家桥(今属吴忠市)山水沟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中。顾金海念完中学,回乡参加劳动,但他一心想到部队当兵。1984年年底,18岁的他去报名参军,由于当时他的两个哥哥还在部队服役,村干部不同意他走。他软磨硬缠,说服了村里和乡上的干部,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愿望,走进了人民解放军的行列,当上了一名炮兵。

1985年10月,当兵不到一年,顾金海所在的驻宁守备某师在百万大裁军中撤销,当时有两条路可选:提前复员回家或调往参战部队。他毅然选择了后者,上了老山前线,被分到榴弹炮营的连队当了炮手。他不甘心待在前沿阵地的“后方”搬炮弹,总想到步兵连队冲锋陷阵,便从班找到排,从排找到连,还给团党委写了申请书,又咬破右手食指用鲜血写下了自己的誓言:“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接着他向连、营、团、师送上了十八份请战书。各级领导开始了解和喜欢上了这个宁夏娃。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调到了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屡建战功的“特功五连九班”。九班班长不仅是连里的“兵教头”,也是全团出了名的“武状元”。为了将班长的本领学到手,顾金海起早贪黑,增大训练强度和难度,虚心向班长请教,反复观察班长的动作要领。凭着他不服输的劲头,短短一个月,步兵五大技术考核名列全班第一,受到嘉奖,成了硬邦邦的五连兵。

1986年5月,他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如果我牺牲了,不要为我悲伤,也不要向部队和政府提任何要求,让小妹妹在我的骨灰盒前唱一支《可爱的宁夏》……”他还给自治区政府主席黑伯理写了三封信,表达他要在前线杀敌立功的决心。自治区领导将信件推荐给宁夏人民广播电台,把顾金海的心愿用电波传给了广大的人民群众,还让记者给顾金海和宁夏籍战士带去了录有宁夏花儿的录音磁带等礼品。从此,顾金海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宁夏回汉各族人民的关注。

盛夏的老山,酷热胜似蒸笼。“特功五连”奉命往山上背石头构筑阵地工事。他们既要避免敌军的炮击,又要避免蛇蝎、蚂蟥的叮咬,任务相当艰巨。顾金海因拉肚子,名字从背石队名单中被划掉,他找连指导员泡“蘑菇”,硬是挤进了背石头的队列。他奋勇争先,不愿落在别人后面。工事修好后,他的肩上、背上留下了一块块青紫色的伤痕。也就是在这年夏季,顾金海被批准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10月中旬,顾金海所在的团奉命向对面的敌军604阵地和968高地进攻,“特功五连”为主攻分队,顾金海虽被编在第一突击队,但却分在了第二战斗组。顾金海不甘心,又去找团领导,要求去第一战斗组。他列举自己的优越条件:“第一,我是预备党员,连队的思想骨干;第二,五大技术我全拿了第一;第三,我家兄弟五个,牺牲了一个还有四个照顾父母;第四,自治区领导给我写过亲笔信……”10月12日,在出征誓师大会上,军领导将一面印有“攻无不克”四个大字的突击队战旗授给了“特功五连”,团首长宣布:批准顾金海编入第一突击队第一战斗组。顾金海在鲜红的战旗上,庄严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录音机打开了,每个出征的官兵都要留下自己的心里话。轮到顾金海,他一口气唱了平时最爱唱的三首歌:《再见吧!妈妈》、《可爱的宁夏》、《血染的风采》……

他对组织说:“如果我牺牲了,请替我填一份党员转正志愿书,从我的抚恤金中为我交五年的党费。”他对父母说:“二老没有白养活我,我已在突击队旗的最上端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如果我牺牲了,请将我的骨灰撒在宁夏山川,不要为我难过,多保重!”他还对小妹说:“如果永别了,我的抚恤金除了交五年党费外,其余的给你结婚置嫁妆,那时,别忘了在我的坟头为我唱支歌。”他的心里话不幸成为了遗言。

敌军再次挑衅,我军忍无可忍,打响了威震敌胆的“10.14”战斗。密集的炮火顷刻间覆盖了敌军阵地,勇敢的工兵开辟通路后,“利剑行动”随即开始。第一突击队直插敌军心脏,由顾金海、李如柏、毕东玉组成的第一战斗小组,在炮火硝烟的掩护下,一次次地炸毁了敌军吐着火舌的火力点。只用了3分钟,突击队就突破了敌军604高地前沿阵地,将战旗插上了主峰。狡猾的敌军由地面转入山洞,负隅顽抗。

这时,敌军的一个暗火力点突然开火,将第二突击队压在一片开阔地里,情况万分危急。顾金海端起冲锋枪,向敌军暗火力点的射孔就是一梭子弹,压住了对方的火力。在毕东玉的掩护下,他抱起炸药包,纵身跃向敌军火力点左侧,迅速将炸药包塞进敌军工事的射孔。轰的一声,敌军连同工事飞到了天上,为第二突击队的进攻打开了通路。接着,顾金海他们的小组又转入搜洞。顾金海发现了敌军一个十分隐蔽的屯兵洞,“干掉它!”三支冲锋枪对着洞口齐射,仍然压不住敌军的火力。洞内的敌军投出一颗手雷,落在了距顾金海和毕东玉只有两米的地方。“手雷!”顾金海大喊一声,一把将毕东玉推倒,就势扑在他身上,战友脱险了,顾金海的头部、胸部和右臂五处负伤,鲜血染红了军装。他顾不上包扎,抓起一个五公斤的炸药包,爬到洞口,扔了进去,炸药包在洞中爆炸,洞内的敌军被全部消灭。

这时,鲜血从顾金海的伤口中泉涌般流出,但他仍咬着牙和毕东玉向另一小洞搜去。当顾金海抓起爆破筒正要冲向洞口时,敌军的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气浪将他掀倒,弹片击中了他的右太阳穴和肋部,顾金海昏了过去,但仍牢牢抓住爆破筒。

当顾金海醒过来时,却再也无法站起来。见战友为他包扎伤口,便使劲推开战友,大吼道:“别管我,快去炸洞!”他忍着剧痛将爆破筒扔给毕东玉,自己又抓起冲锋枪向洞口扫射……

此时,敌军的一颗子弹打穿了顾金海的钢盔,血流如注,生命垂危,突击队长马权斌和毕东玉也都负了伤。战友要送顾金海下去,他挣扎着说:“把子弹给我,我掩护你们向前冲!”“哒哒哒……”顾金海的枪口又对准敌军的洞口射出了仇恨的子弹。

当顾金海再次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时,发现李如柏正背着他下阵地,而此时队长马权斌伤势很重还在指挥战斗,就猛地用劲,从李如柏的背上滚了下来,大声喊道:“快救队长,不要管我!”

战友们强行把他和马权斌护送后撤时,敌军的又一发炮弹飞了过来。这时,顾金海虽然全身九处受伤,头上缠着绷带,满脸是血,但神志却非常清楚,在这危急瞬间,他用最后一点力气扑在马权斌身上,队长脱险了,他背部却多处中弹,壮烈牺牲。战后,师党委给他追记一等功,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1987年1月27日,自治区党委发出通知,号召全区各族人民向顾金海学习。5月12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授予顾金海“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全国20多家新闻媒体相继在显著位置刊发和播送了顾金海的英雄事迹。灵武县人民政府决定,将顾金海曾学习毕业的郭家桥中学命名为“金海中学”。烈士家乡的人民,修建了烈士陵园,雕塑了顾金海烈士的铜像。从此,一个响亮的名字——顾金海,激荡着宁夏各族人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