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宁夏革命英烈(第二辑)
15324300000068

第68章 李振宁

李振宁(1962.10.1~1989.6)回族,宁夏水电勘测技术院地质队技术员,河南省漯河县人。1980年12月参加工作,1985年1月至1987年1月在西安科技学院岩土工程专业学习。198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振宁进入中学,在申请加入共青团时就说,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团结帮助同学,做到表里如一”;要“为实现人类理想社会——共产主义贡献智慧和力量”。

1980年12月,李振宁被宁夏水利厅水电勘测技术院地质队召录参加工作,当了一名工人。工作实践中,他深深感到知识的贫乏,为了弥补知识的不足,他白天上班,晚上及休息日坚持不懈的学习。1985年1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安科技学院岩土专业。

李振宁在单位曾任团支部书记多年,到校后除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外,一些社会活动、政治时事学习仍然积极参加,所做好人好事不胜枚举。出外郊游、上街乘车处处关心别人。一位同学见他乘车中经常给别人让座便开玩笑说:“没看出来,你的觉悟还挺高呢。”李振宁也半开玩笑地回答:“人都有老的时候,假如刚才那位老大爷是我的父亲,我能坐着不动吗?”

雨后的一天,他与部分同学到华山游玩,行至千尺幢中间,一位中年妇女脚下一滑,几乎跌落下去。当时李振宁正好在身边,手疾眼快一把将她抓住,避免了一场伤亡事故的发生。这位妇女情绪稍微稳定后,两眼饱含泪花向李振宁深深道谢,并一再询问姓名,李振宁笑笑说:“没关系,出门在外,互相照顾是应该的。”

每年寒暑假期,李振宁总是帮助别人打背包、捆行李,先把他们送上火车后,再返回学校准备自己的行李、背包……

1987年1月,李振宁以优异的成绩圆满完成学业,返回工作岗位,先后参加了泾源头道河坝址测绘工程,送变电8号、9号住宅楼的机钻,同心扬水扩灌工程;1988年盐环定一泵地质测绘、泾源四潭二坝线勘探等工程;1989年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低产田改造工程项目中的红旗沟、四二支沟、银新沟、丰庆沟等处的地质钻探等工程。

李振宁在这些工程项目中,不考虑个人安危,不计较个人得失。泾源龙潭地区,山高路窄,雨水又多,森林茂密,杂草丛生,稍有不慎随时都有滑下山坡或掉下陡崖的危险。李振宁为确保任务顺利完成,为了资料的准确性,手拿地质锤、身背罗盘仪,按照地质技术的要求,一丝不苟认真工作,为弄清地质构造的来龙去脉,需要在山顶及山坡布置探槽和探坑,距离住地较远,李振宁白天要往返工地数趟,翻山越岭,部分探坑深度不够,他就亲自挖够后再取土样。白天进行地质描绘,晚上绘制地质剖面图,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1987年5月李振宁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88年10月,李振宁再次向党组织表示决心“要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年底他终于实现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夙愿。

1989年6月22日,是李振宁牺牲的前一天。在野外工地劳累奔波了一天的李振宁与其他同志一样感到疲乏,当他得知标准贯入试验倒杆断裂,要影响到第二天的工作时,随即找到组长说:“让我拿到水科所找李师傅给焊一下,明天早上可以拿来,不会耽误一天的工作。”晚上8点多,倒杆焊好,为了让同志们好好休息,他自己悄悄返回修理间,把倒杆一头夹在台虎钳上,另一头用两腿夹住,一个人用锉刀打磨(本应用砂轮打磨)直到合格,时间已不知不觉到11点多了,才拖着不听指挥的两腿回到家中,一头倒在床上。

1989年6月23日,上午8点整,地质队钻探二组9名同志分乘一辆钻车、一辆卡车,迎着毛毛细雨前往银川市新市区丰庆沟南侧的新开渠渠堤上执行勘探任务,8时40分,机钻作业车辆就位,钻架缓缓升起,突然钻机架滑轮缺口边缘被10千伏的高压线空气放电击中,使钻机带电,两位操作工当场被击倒。意外发生时,李振宁正在另一辆卡车上卸工具,听到电击响声,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迅速跳下车,边跑边喊:“快拿木棒救人。”顺手拿了一把铁锹,用锹把用力去拨触电职工左臂,由于救人心切,用力过猛,身子一闪倒在钻车护栏杆上触电,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27岁。

李振宁为抢救他人,光荣殉职,他短暂的一生完全实现了他入党时的誓言:“首先在思想上要按照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的准则要求自己,使自己在行动上更加符合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我愿为之而奋斗。”

1989年7月中共宁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委员会追认李振宁为中共优秀党员,1990年6月中共宁夏水利厅委员会追认李振宁为中共优秀党员。1991年10月4日自治区人民政府追认李振宁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