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宁夏革命英烈(第二辑)
15324300000070

第70章 王发元

王发元(1945.7~1991.4)乡塑料化工厂车间主任,中卫市宣和乡福兴村人。1962年辍学回乡,先后担任过生产队会计、队长。1978年3月,被大队党支部推荐到乡农具厂工作,1984年被聘任为该厂副厂长,1988年9月调任乡塑料化工厂工作,任车间主任。1991年4月6日在搬运压力机时,为抢救工友刘兴平壮烈牺牲,时年46岁。

学生时代,他先后加入了少先队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担任过班长、学习委员、学生会主席及校团支部书记。由于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办事认真负责,乐于助人,多次被评为“五好学生”和“优秀团干部”。

1962年我国经济困难时期,王发元被迫中断了学业,从师学习掌握了木工技术,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1968年到同心下流水做活时,路遇一位讨饭的老大爷饿昏在山沟里,他立即想方设法抢救直到其脱险,并把自己所带的干粮和仅有的3元钱塞给了老人;1970年至1974年他担任生产队会计期间,办事严谨,账目清晰,深受群众信赖。1975年年初当选为生产队长,他不负众望,与其他干部团结一致,带领群众开荒扩地,发展工副业,兴办了油坊、豆腐坊、猪场、羊场等。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使群众每个工日值由1974年年末的0.60元增长到1977年年末的1.1元,群众公认他是历任队长中最能干的一个。

1978年3月,王发元到乡农具厂工作,开始为木工组工人,后担任木工组组长,他大胆改革,打破了多年一贯的平均分配制,在组内实行了计件工资制;扭转了过去坐等来料加工的传统生产模式,根据市场行情,加工制作了办公桌椅、人力车、棺材等产品,并亲自奔波推销。同时严明纪律,整顿作风,产值和利润显著增长,连续4年超额完成了厂部下达的利润指标;1984年家具厂承包经营时,他被聘为副厂长,主抓生产和原材料供应。他建议厂长对各班组实行独立核算,承包经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承包期间,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受到了乡党委、政府和农工商联公司的奖励。

1988年9月,王发元调塑化厂工作,此时正值厂子亏损严重,停产整顿之际,进厂后他协助厂长从抓生产启动着手,为工厂的振兴和发展壮大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压制车间是厂子整顿期间新上的一条生产线,为了早日投产,他吃在车间,住在车间,带领工人们加班加点,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比原计划提前23天投产。王发元身为车间主任,但从不以干部自居,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车间,打扫卫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排除各种故障,一直坚持到最后下班。塑化厂为残疾人福利企业,职工大多数都有残疾,与常人相比,他们有许多莫名的烦恼和不便,王发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鼓励他们不要自卑,振奋精神,勇敢生活。工人万自生夫妻均有严重残疾,生活艰难,加上一些人的责难和白眼,几次轻生未成,刚进厂时非常自卑,干什么都是怯生生的。逢年过节,王发元总是自己掏钱买上礼品到其家中慰问,工作中耐心细致地开导,使其成为业务骨干;残疾职工赵海成生病住院,王发元每天都抽空到医院探望,并且为病人垫交了40元的医疗费,类似这样的事情还很多。

1991年年初,塑化厂决定由王发元负责压制车间的扩建改造任务,4月6日王发元带领工人们由老机房往新机房搬运压力机时,机子底座垫的三根滚木在搬运过程中聚集到前沿,致使压力机后部悬空向后倾倒,这时在侧旁指挥搬运的王发元发现险情,大喊一声“闪开”,扑上去一把推开了吓呆了的刘兴平,而自己却躲避不及被机器砸倒在地,造成双腿粉碎性骨折,经医院多方抢救,终因伤势过重,于4月17日10点30分逝世。

1994年3月15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王发元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