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宁夏革命英烈(第二辑)
15324300000078

第78章 何国江

何国江(1959.11.10~1996.7)满族,辽宁省辽阳县人,出生于一个工人家庭。1965年,沈阳中捷机床厂整体迁移中卫,扩建为大河机床厂,其父亲带全家随迁宁夏。

何国江上学时,正是全国人民学雷锋的年代,自幼受雷锋精神熏陶的他,立志要做个人民的好儿子,从上小学起,他就担任班干部,事事处处带头,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1976年,何国江初中毕业,到宣和公社何营大队插队当知青。1979年,考入宁夏邮电技工学校,1982年毕业,分配到中卫邮电局机线班工作。何国江参加工作15年,在生产第一线机线班度过了12个春秋。机线班工作属外勤作业,长年在野外,苦、累、脏是这个工种的特点,很多年轻人都认为干这行没出息,他们托门路找关系调离,而何国江却服从组织分配,在机线班默默地工作着,他虽然是“科班出身”,但仍不满足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除了认真完成工作任务外,还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勤学苦练电缆焊接技术,上班两个月后,就能干电缆接续封焊的活。1986年何国江担任机线班班长,他更是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何国江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班里同志们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当有的组员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时,他一方面帮助他们分析完不成任务的原因,又认真地按制度办事,给予批评或处罚。1989年8月,一位机线员主管的镇罗段电话线路出现故障,由于没能及时排除障碍,致使断线时间长达七天,局里按规定对该同志进行了处罚,该同志十分想不通,认为是何国江在背后捣鬼。为了帮助该同志,何国江找来业务书,请技术员帮助他分析查找不到故障的原因,又主动找上门去与他谈心,化解了他思想上的“疙瘩”。该同志家在农村,秋收时节到了,家里缺少劳力,何国江又带着组员到他家帮着掰玉米,使该同志切身体会到了班组的温暖。1989年冬灌时,机线班正在黄河南岸施工,恰遇七星渠决堤,老乡们人少堵不住,见此情景,他不顾冰冷刺骨的渠水,毅然跳入水中,用身体堵住决口,并喊其他人来帮忙,经过大家奋力拼搏,才把决口堵住。

机线班有的同志家在农村,每到农忙时节,他都带上班组的其他同志利用星期天或是节假日去帮忙,以至这种“帮助”在后来的机线班成了一种“规矩”,这种传统一直到现在还保留着。

为了提高班组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每年冬闲时节,他都要组织业务学习,有时请业务技能高的老师讲课,有时自己讲。每次学习后都要进行考试,在他和全班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机线班从1989年到1991年连续三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双文明单位”;1990年被局党、政、工授予“先进集体”称号;1992年在邮电部举办的设备整治活动中取得了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1994年被评为全区邮电系统“先进集体”。

1992年元旦前夕,中卫下起了多年不见的大雪,距县城52公里的香山通信线路中断,山区三乡杳无音信。何国江自告奋勇要求去检修,他来不及给家中打招呼,就带上三名业务骨干冒雪出发了。出县城15华里到莫楼渡口,由于积雪深厚,自行车根本无法骑,于是他们就背起铁线、脚扣、紧线钳等在雪中艰难跋涉。一路上,乏了,歇缓歇缓,饿了,就着雪啃点干粮。太阳快要落山了,他们终于发现了被大雪压断的电线,何国江顾不得休息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抢修工作中,将断线接上,调测仍然不通,看来故障不止一处。此时,天已黑了下来,没办法,只好找了户人家草草住了一夜。第二天他们竭尽全力翻山越岭,在冰雪寒风中继续查找障碍点,终于发现另一处断线,爬在电杆上的何国江冻得发抖,将线拉起来接了几次才接上,线路终于通了。这天正是元旦,何国江他们步行整整三天,往返140多公里,硬是赶在72小时之内排除了线路障碍。

1992年4月,党组织根据他多年的要求和愿望,批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自从工作以来,何国江深深感到自己文化基础的薄弱,利用业余时间为自己“充电”。1984年到1987年,他利用业余时间学完了甘肃邮电学校函授中专的课程。1994年,又考入邮电部管理干部学院大专班。

1992年,安徽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局里组织为灾区人民捐衣捐物,何国江让爱人拿衣物来捐,当爱人拿来后,他嫌少,又毫不犹豫地将身上穿的新毛衣脱下来捐了上去,还在毛衣中夹了一张纸条,写着“安徽人民,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爱人当时有点生气说:“我给你一针一线织件毛衣也不容易,你怎么说捐就脱下来捐了。”他笑笑说:“那里的人民困难,正需要帮助呢。”

1993年年底,何国江被调到中卫县邮电局办公室工作,白天,文秘工作和后勤工作忙得团团转;夜里,他便一头扎进文字海洋,常常写作到深夜一两点。几年来,他写出20篇新闻报道和反映邮电职工生活的文学作品,分别发表在《宁夏日报》、《宁夏邮电报》、《银南报》《中卫文苑报》等报刊上,热情地讴歌了邮电职工在通信建设中所作的贡献。

何国江还有一项没名没利,但却让他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工作——工会工作。作为局工会委员,每年的文艺汇演,他都自编、自导、自演节目。近年来,他编写的《鸿雁迎春》、《机线员的烦恼》、《剧场风波》等小品受到了职工的广泛好评。其中他自编自导的幽默小品《剧场风波》在全区邮电职工第十一次文艺汇演中获得二等奖。局里的黑板报,从他入局起就成了他的“专利”。就在他最后一次从家里出发去邮电技校的那天中午,还赶出一期板报。在他的参与下,中卫邮电局工会的各项工作都搞得红红火火。1989年,该局工会获得全国“双增双节组织奖”;1990年被评为全区邮电系统“先进职工之家”;1995年获得“全区邮电系统离退休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1996年7月27日,何国江与宁夏邮电学校和邮电部管理干部学院宁夏班的同学们一道分乘两辆大客车,外出集体活动。当汽车顺沿山公路行至黄羊滩83公里处泄洪道时,遇到山洪,何国江乘坐的第一辆车顺利通过,后续的第二辆车刚过河心距岸边三四米远时发动机突然熄火,大家都清楚汽车在泄洪道上停留的危险性,司机紧急起动可汽车就是发动不起来。这时山洪突然陡涨,车上的十几名同学被山洪围困,汽车也被洪水推得来回摇晃,随时都有被掀翻的危险。在这危急时刻,第一辆车上的学员都赶来营救被洪水围困在车上的学员,何国江和大家一起组成人墙,当救出数人后,洪水割断了救援者与被救者。山洪继续暴涨,情况更加危急,岸上的同学拦截住一辆大货车,借来一根尼龙绳抛向被水围困的同学,一头系在车上,另一头被岸上的学员拉住,被困同学拉住绳子艰难地向岸上移动,由于洪水越来越猛,几名同学终因体力不支绳子脱手被洪流卷走。看到同学在激流中呼救,何国江不顾个人安危,冲入洪流当中,将王学琴奋力从洪水中推到浅滩处,此时应吉同学在洪水中呼救,他没有丝毫犹豫,转身第二次冲入洪水中营救。何国江在齐腰深的水中拼命追赶,终于抓住了应吉,他奋力将应吉托起艰难地向岸边移动。就在此时,一股更大的洪水席卷而来,把他和应吉一同打翻,落入滔滔的洪流之中,何国江为救同学献出了年仅36岁的生命。

1997年7月1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追认何国江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