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国学常识
15334800000017

第17章 《尔雅》:雅正之言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的词典。儒家的经典之一,被列入十三经之中。其中“尔”是近正的意思;“雅”是“雅言”,是某一时代官方规定的规范语言。“尔雅”就是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尔雅》是后代考证古代词语的一部著作。

《尔雅》究竟为何人所作,历来众说不一。有的认为是孔子的弟子所作,有的认为是周公所作,经后人增益而成。研究者认为《尔雅》产生于秦汉间,经过代代相传,各有增益,西汉时期整理加工而成。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著录有《尔雅》3卷20篇。唐朝以后将它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经典之一。现存《尔雅》为19篇,与班固所说的20篇不同。有人认为这主要是分篇的方法不同,清代学者宋翔凤认为原来有一篇“序”缺失,故而少一篇。

《尔雅》被认为是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全书19篇,其中最后7篇分别是《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和《释畜》。这7篇不仅著录了590多种动植物及其名称,而且还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纳入一定的分类系统中。《尔雅》保存了中国古代早期的丰富的生物学知识,是后人学习和研究动植物的重要著作。据史书记载,东汉初,由于窦攸能据《尔雅》辨豹鼠,所以汉光武帝奖赏给他百匹帛,并要群臣子弟跟从窦攸学习《尔雅》。

由于尔雅解释非常简单,它所涉及的许多语言知识不容易被人理解,因此后代又出现了许多注释、考证它的著作。如晋朝郭璞所作的《尔雅注》,清朝马国翰所著的《尔雅古注》、邵晋涵所作的《尔雅正义》、郝懿行所作的《尔雅义疏》,近代人周祖谟所作的《尔雅校笺》等。另外还出现了许多仿照《尔雅》写的著作,称为“群雅”。如明朝方以智的《通雅》,清代洪亮吉的《比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