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国学常识
15334800000033

第33章 《世说新语》:魏晋名士写真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所谓“志人小说”,是指记述人物的轶闻琐事、言谈举止的小说。“志人”这个名称,是鲁迅先生从“志怪”中推衍出来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颇为流行。这类小说以记录史实为写作目的,在写作上常用白描手法。《世说新语》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很多名士的言行,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这部书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计其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世说新语》记载了大量的名士清谈的故事,鲁迅称它为“名士的教科书”。鲁迅说:“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很质朴。有时简直等同口语而意味隽永,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读。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望梅止渴”这个成语典出《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故事内容指的是一年夏天,魏武帝曹操率领军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很快走出了山路,到达了预定的战略区域。

“七步成诗”这个成语,也典出《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以后一般以“七步成诗”形容才思敏捷。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魏王曹操去世后,长子曹丕夺取了汉朝天子的权柄,建立曹魏政权。曹操在世时曾经对继承权多有思考,在长子曹丕和三子曹植之间有所摇摆,曹丕因此一直嫉恨曹植。为此他继承权位后,便先下手为强,夺了二弟曹彰的兵权;又逼四弟曹熊上吊;最后决定向曹植动手。故命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却不能出现“兄弟”二字。成则罢了,不成便要痛下杀手。曹植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吟出了千古传颂的七步诗。曹丕听了以后潸然泪下,大受触动。另外加上母亲的阻拦,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