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百科全书,也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36000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10类;“史部”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15类;“子部”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14类;“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它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过程。《四库全书》已成为中国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圭臬,成为民族根基的象征。
“四库”的名字,最早始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此说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
乾隆三十七年(1772)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这样,由《永乐大典》的辑佚便引出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成为编纂《四库全书》的直接原因。
《四库全书》的征书工作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开始,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结束,历时7年之久。为了表彰进书者,清廷还制定了奖书、题咏、记名等奖励办法:“奖书”即凡进书500种以上者,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进书100种以上者,赐《佩文韵府》一部。“题咏”,即凡进书百种以上者,择一精醇之本,由乾隆皇帝题咏简端,以示恩宠。“记名”即在提要中注明采进者或藏书家姓名。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协助和藏书家的积极响应下,征书工作进展顺利,共征集图书12237种。其中江苏进书4808种,居各省之首;浙江进书4600种,排名第二。私人藏书家马裕、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等,也进书不少。
《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不仅是一个整理、编校的过程,更是一个篡改、销毁的过程。
《四库全书》的编纂,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播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200多年来,递经战乱,如果没有集众书于一身的《四库全书》,古籍将会大量散失,从而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在古籍整理的方法上,尤其是在辑佚、校勘、目录学、汇刻丛书等方面给后人留下许多有益的启示:在辑佚方面,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书并收入《四库全书》者共有385种,不仅使不少亡佚已久的古籍珍本重见天日,而且为后代的辑佚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在校勘方面,四库馆臣网罗众本、慎选底本等做法,为后代的校勘工作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在目录学方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学术价值是古代任何官私书目无法相比的,其编纂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汇刻丛书方面,清人以《四库全书》为榜样,掀起了编刻丛书的热潮。
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对清政府不利的书籍,据统计为13600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余种、8万余块。除了焚毁书籍,清政府还系统地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目前明代档案仅3000余件,主要是天启、崇祯朝兵部档案,也有少量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朝的官方文书(其中很多已经被清政府修改过)。其余估计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已全部被销毁。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清政府还系统地对残存书籍和档案进行篡改。
《四库全书》所收古籍许多经过篡改,是路人皆知的事实。与清代统治者利益相关的明朝人的文学和历史作品遭到大力剿灭,而且殃及北宋南宋,连宋人所记述的辽、金、元的作品都被大肆篡改。编纂者对反映民族矛盾、民族压迫和民族战斗精神的作品尽量摒弃和销毁,对不能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则大肆篡改。
乾隆皇帝为了存放《四库全书》,效仿著名藏书家范钦的藏书楼“天一阁”修建了南北七阁。将七部《四库全书》分别藏于北京故宫的文渊阁,北京圆明园的文源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浙江镇江的文宗阁,江苏扬州的文汇阁,浙江杭州的文澜阁。每部《四库全书》装订为36300册,6752函。七阁之书都钤有玺印,如文渊阁藏本册首钤“文渊阁宝”朱文方印,卷尾钤“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
《四库全书》完成至今的两百多年间,中国历经动乱,《四库全书》也同样饱经沧桑,多份抄本在战火中被毁。其中文源阁藏本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文宗阁、文汇阁藏本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杭州文澜阁藏书楼在1861年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时倒塌,所藏《四库全书》散落民间,后由藏书家丁氏兄弟收拾、整理、补钞,才抢救回原书的1/4,于1881年再度存放入修复后的文澜阁,现藏于浙江省图书馆。文渊阁藏本在国民党逃往台湾时经上海、南京转运至台湾,现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文溯阁藏本为避免战火,被移送到甘肃兰州,现藏甘肃省图书馆;避暑山庄文津阁藏本于1950年被调拨到中国国家图书馆,这是目前唯一一套原架原函原书保存的版本。由此可见,目前存世的《四库全书》只有三套半。
为了满足人们对此书的阅读,民国初年,商务印书馆影印了《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中国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了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将之缩印。1999年,香港的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分别与上海人民出版社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出版发行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