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充满创造力
15335100000006

第6章 别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所以很多父母在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已经为孩子设计好了一副他们满意的理想蓝图,甚至连孩子上哪所大学,读什么专业都计划好了。为了帮助孩子实现“梦想”,他们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直接强迫孩子按照他们设计的轨道发展。一旦发现孩子的行为与自己的意愿不符,就将孩子所有的努力和成绩全盘否定,甚至还会采取暴力行为。

诚然,父母望子成才的想法无可厚非,但却忽略了孩子真实的意愿,也抹杀了孩子宝贵的创造力。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愿望并不等于他们的理想。如果父母违背孩子的意愿,一意孤行,结果只有两个:一是孩子会变成一个毫无主见,事事依赖父母的“可怜虫”;二是孩子不堪重负,走向极端,与父母对立,成为一个不听话的“不孝子”!

贝贝的爸爸妈妈非常喜欢音乐,尤其是爸爸一直为当年自己没有实现音乐家的梦想而遗憾,所以,他们希望儿子长大了能够成为一名音乐家。

从贝贝3岁开始,爸爸妈妈就为他报了各种各样的音乐的学习班,可贝贝本身对音乐不感兴趣,每次都是爸爸妈妈逼着才去上课。回到家后就一头扎进他的屋内,摆弄他的那些玩具。

如今,6岁的贝贝在爸爸妈妈眼中,更成为了一个超级破坏大王,因为贝贝不是把这个东西给“拆”了,就是把那个东西给“毁”了。就拿玩具来说,通常,爸爸妈妈给他新买的玩具玩不过三天,就会被他“五马分尸”,然后,他会把好几个玩具的零件“胡乱”地凑在一起,组装成一些十分奇怪的东西。过不了几天,贝贝又会把这些奇怪的东西拆毁再重新组装。原来,贝贝的愿望是长大后当一名发明家,他这是在搞“发明创造”呢。

但是,贝贝的爸爸妈妈可不这么想,他们眼看着贝贝一天天沉迷在“胡乱地搞破坏”中,对学习音乐一点儿兴趣也没有,他们决定要帮贝贝改掉这个“坏毛病”,提高他学音乐的动力。他们将贝贝房中的所有玩具都收了起来,不让贝贝再碰这些东西,而且还规定:贝贝在上完音乐补习班之后,回到家中再练一个小时的钢琴,一个小时的小提琴。

刚开始,贝贝哭着喊着要自己的玩具,耍脾气不练琴,但是,爸爸妈妈是铁了心了,就是强迫贝贝练习。爸爸在一边狠狠地训斥,妈妈在一旁苦口婆心地教育。最后,还将贝贝关在放在闭门思过。最后,贝贝拗不过爸爸妈妈,哭着同意去练琴了。

从那之后,原本爱动爱闹的贝贝变得不怎么爱笑了,整天沉默寡言,完成爸爸妈妈的规定的“任务”之后,常常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发呆。虽然贝贝每天都按照爸爸妈妈的话很努力地学琴,但是音乐成绩就是上不去。

在现实生活中,像贝贝父母这样以自我意愿为中心,为孩子设计好前途的父母不在少数。他们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也不管适合与否,一直逼着孩子走他们认为正确的道路。

他们常常认为,孩子还小,有很多事情都不懂,作为父母就应该实施监督他们,不让孩子“误入歧途”。殊不知,孩子年龄虽小,但他们也有鲜活的思想与情感,也有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也有自己的志向与理想,喜欢探索新鲜事物,这些正是他们创造力的具体体现。对此,父母应该给予鼓励而不是扼杀!

孩子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时,是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这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更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如果是父母强加的“理想”,他们不仅失去兴趣,感觉压力太大,对学习产生抵抗情绪,而且还有可能让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意识,或是产生反叛的情绪,以至于产生精神萎靡,对生活、学习感到迷茫等情绪;出现与父母关系紧张、厌学等现象,更有甚至走向歧途,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极其不利的!

所以,父母学会正确对待孩子,不要让孩子成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与追求,孩子也不例外。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孩子呢?

第一,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

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想成为自己的空间,让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与独立思考创造的权利,不要让孩子成为只会盲从的“木头人”。作为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与兴趣爱好,向孩子提出一些建议,引导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第二,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会逐渐形成独立意识,而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自由成长,而不是天天卡在父母设定的框子里。否则,他们很可能会失去自我,成为父母手中的“玩偶”;离开父母就会成为一个没有自我的胆小鬼。

第三,给孩子最后的决定权。

对于孩子的理想,父母若觉得适合,就给予充分的尊重与支持。这种支持应该是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基础上,以孩子接受能力为前提,进行适当的引导与启发。即使孩子的理想与父母意愿产生强大的偏差,也要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交流,通过商量与探讨的方式,让孩子充分理解父母的想法,然后再把决定权交给孩子。

第四,对孩子的要求不可过高。

父母在尊重孩子的选择时,还要注意一些问题:不要在孩子建立理想的初期,就给孩子过多的压力与警示,这样可能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甚至“吓”得孩子不敢继续自己的理想。

第五,精心培养孩子的“理想之苗”。

当然,父母也不能对孩子的理想采取不理不睬或拔苗助长的做法。否则,孩子也不可能树立稳固的理想。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鼓励孩子树立理想,让其自愿地为之奋斗,而父母则一旁只给予适当的指导。

孩子的成长之路本身就是万紫千红的,不要强迫孩子必须发展你心中的“形状”!聪明的父母都知道,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材施教,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创造性,让孩子走出自己独特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