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充满创造力
15335100000063

第63章 尊重孩子是培养自信的动力

尊重是相互给予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尊重和被尊重的需要,虽然孩子还小但也不例外,因为他们同样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同样拥有自己的愿望、兴趣与爱好。而自尊、被人尊重,是产生自信心的第一心理动力。

有一个小女孩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一直以来,他都是与脾气暴躁的父亲生活在一起。在母亲去世之后,父亲就经常酗酒,每次喝完酒回到家就对他又打又骂,还不让他吃饭。他的成绩十分不好,经常有同学在背后嘲笑他,说他是一个没有妈妈的野孩子,渐渐地,他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后进生。一位新任班主任接任之后,了解了他的情况,就时常到他的家中为他收拾屋子、做饭,让他穿上干净的衣服。父亲见到老师这样做之后,逐渐转变了原先的态度,不再酗酒和打骂他。只要男孩的成绩有一点点进步,老师就会立刻提出表扬,因此他的成绩越来越好。这个男孩在一篇日记里写道:“我感觉在老师的面前我是一个人,我的世界同样被阳光洒满。”

这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故事。虽然现在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不存在与那个男孩相同的境遇,但是他们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呢?尤其是当他有缺点、有错误、表现不好的时候。若是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想要让孩子有信心,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想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一个没有自信的孩子,即使他大脑中有再好的想法,也会因为害怕失败或者担心自己做不好而不去付诸行动。而想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最好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尊重孩子。让他们有机会把他们心中的想法说出来。

对于父母而言,尊重孩子没有时间和地点的差别,更没有优点和缺点的分别。若是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不尊重他;在某些时候和地点尊重他,却在某些时候和地点不尊重他,这样做就大错特错了。其实,作为父母应该懂得换位思考,自己有了缺点、错误的时候,希望别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

孩子渴望得到爸爸妈妈以及老师同学的尊重。对于孩子一点点的进步,父母与老师都应该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作为父母,还要学会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适当的时候采用商量、引导、激励的方式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时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现在,孩子的学习、生活条件较先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他们的心理压力、学习负担却重了,由于一些家长顾忌孩子的意愿、兴趣,强制性的让他们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培训班,扼杀了孩子天真的本性。原本轻松愉快的双休日反而成为了孩子的“苦难日”,让孩子从小到晚在兴趣班中痛苦地周旋。

家长经常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并且要求孩子达到自己为他设定的目标,而且常用命令、指责的语气对孩子说话,这些都会对孩子个性的健康成长造成直接影响。而且,尊重孩子,就不可以对他们说出一些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例如,“你简直是无药可救了”“难道你是猪脑子吗?”“你真是太没有出息了”“早知你这德性,当初就不应该生你”“你把我的脸都丢光了”等,这些话都应该从父母的言语中消失。父母不能因为孩子小,就随意斥责或辱骂他,特别不要去嘲弄、讽刺孩子,更不可以体罚孩子,因为这样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伤害,让他们失去自信。其实增强孩子自信心的方法有很多,下面的几种方法或许可以让身为父母的你有一点感触。

第一,父母要做孩子最亲密的朋友。

父母应该为孩子买一些有益的书籍;与孩子一同玩耍,比如放风筝、打球等;当孩子对你讲他的那一只断了翅膀的小鸟的时候,父母应该耐心倾听。千万不要小看这些,自信的基石就是这样一步步奠定的。

第二,父母不要为孩子喝倒彩。

每一次成功都可以让孩子肯定自己的能力。成功会养育出成功的自我形象认知,而正面的自我形象认知是成功的保障。

作为父母,不要对你的孩子说笨蛋、无知、坏孩子、肮脏……这样的说辞会早成孩子负面自我形象认知,会让他拒绝做出正面的回应。

身为父母应该摒弃对孩子应有行为的刻板规范,将每一个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并非父母的附属物。

第三,平等的对待孩子。

身为父母,应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他的重视而非保护,将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整体,让他参与到家庭当中的决策中来。比如,“买哪一种灯好看?”“需不需要买小自行车?”“你认为今天应该让谁来洗完呢?”等。允许并且鼓励孩子对于父母的质疑,并且可以勇敢地向孩子认错。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会时刻感到自己的重要性,若是他的意见被接受、采纳、重视,那么他的自信也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