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充满创造力
15335100000075

第75章 鼓励孩子正确面对失败

如果想要让孩子拥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就要让孩子有坚强的意志力和超高的信心,这样的话,就要从小培养孩子可以直面挫折和失败的心态。因为大多数创造力强的人都有坚强的意志力,他们的意志力都是在失败和挫折中逐渐得到锻炼和成长的。在发明创造新事物的过程中,失败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将要面对的是以前从未了解和接触过的新鲜事物。如果尝试失败了,不仅打乱了原本的规划,而且还重重的打击了尝试者的信心,磨灭了尝试者的满腔热情,让他们感觉到沮丧、伤心、颓败,这对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很大的考验。但是如果他们不向失败低头,迎难而上,一定会看见风雨之后的彩虹,成功的进行发明创造。

摆在失败面前的是一个十字路口,继续前行或者是止步不前。有些人在失败之后,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埋怨客观环境,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不是最理想的;有些人在失败之后就放弃了最初的想法和坚持,认为自己那些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有些人在失败之后则继续坚持和尝试,认为“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这些人面对失败的不同做法就决定了他们的创造力是得以发展还是逐渐消失。其实仔细想想,上述的这三种做法都不是完全正确的,面对失败就知难而退固然不对,但是想要获得成功而一味的走进死胡同也并不是可取的办法。

第一,帮助孩子学会处理失败之后的坏情绪

有个孩子对足球运动特别感兴趣,在一次比赛中,裁判因为他故意冲撞对手而给了他一张黄牌,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他很生气,就和裁判大声的理论了起来。虽然他的比赛并没有终止,但是后面的比赛他却没有很好地表现,踢得稀里糊涂,这导致他输掉了这场比赛。结束比赛之后,其他的队员都离开了,这有这个孩子迟迟不肯离开足球场,他的父母也没有任何的怨言,只是站在场外静静的等待,孩子则在场地内一次次的用力的射门,1次、2次……101次,接着孩子没有说任何话,和父母一起离开的比赛场地。

这对父母的做法很理性,并没有急于上前去安抚受委屈孩子,而是默默的等待,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孩子一定要学会自己调整自己的情绪。其实孩子面对失败的时候,最大的障碍就是进行自我批评,然后变得胆小懦弱,因为这次失败的经历,他们认为自己其实没有那么优秀,变得不敢再进行尝试了。其实失败的过程中有许多如果,例如“如果我那么做,或许就会取得成功了。”孩子会因为这些如果而不停地责怪自己,给自己的心理带来很大的阴影。

当孩子遇到失败的时候,父母不应该马上介入,而是应该给孩子留一个独立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调整情绪,进行心理缓冲。其实有些坏情绪并不需要用什么方法处理,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消失。孩子可以逐渐接受不太喜欢的东西。在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孩子会变得坚强、自信,创造能力被逐渐激发出来。但是如果孩子真的无法从坏情绪中自我解救,那么父母可以适时地助他们一臂之力。

第二,帮助孩子学会寻找失败的原因。

孩子失败之后,找到失败的原因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一直找不到原因,就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创造能力会被逐渐隐藏起来。而且如果孩子想要看到失败后成功的彩虹,就一定要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

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成熟的经验,可能是自己不够努力,还可能是客观的条件不够成熟等等。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哪些失败是自身原因导致的,哪些失败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哪些失败是可以避免的,哪些是不可躲避的。父母分析的时候,可以多多听取孩子的意见,帮助孩子共同分析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可能。

第三,帮助孩子找到至少两种改进措施。

分析完失败的种种原因,假如是自身原因,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找到至少两种解决方法,然后付诸于实践,并且验收效果。比如,孩子因为马虎做错了自己本来会做的题目,感到很沮丧,但却不服气,很难原谅自己。他们会这样说服自己:我这次没有得到高分,并不是因为我没有认真学习,而是因为我粗心大意。但是父母一定不可以有孩子这种侥幸心理,因为马虎、不细心也是一个坏毛病,这可以反应出来孩子心不静,不够细心,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父母要帮助孩子改掉粗心大意的坏习惯,方法有很多很多种,例如临摹、做拼图游戏、做数独游戏等。父母应该对症下药,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或者是特点帮助他们找到适合他们的改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