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煮文嚼画
15335300000030

第30章 吉羊

“羊”是象形字,“象头角足尾之形”(《说文》)。上古人过的是游牧生活,羊长得壮,繁殖得多,被视为一件非常吉祥的事。但“祥”字是后来才有的,“吉羊”即是后来的“吉祥”,《说文》解释为:“羊,祥也。”

因为羊在上古人的眼中,形象是漂亮的,所以,“甲骨文的‘美’字,原从羊的形状得来”(常任侠《东方艺术丛谈》)。同时,羊是温驯忠厚的,便有了“善”字;又有跪乳之礼义,故繁写的“義”字,也带着“羊”字。羊肉鲜美可口,可做出各种菜肴,所以“鲜”字从“羊”。还有一个“羞”字,这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的左边是“羊”,右边是一只手,手持羊表示进献,张衡在《思玄赋》中说:“羞(进献)玉芝以疗饥。”羊在古代一直被视为吉物,在战国时,被打败的一方开城请降,往往“肉袒牵羊以迎”(《左传·宣公十二年》),即打着赤膊牵着羊表示诚惶诚恐的意思。

唐人王之涣《凉州词》中有这样两个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何谓羌笛?即古代羌族人吹的笛子。

“羌”在甲骨文中,上部是一对羊角,下部是个人,表示“羌”人是以牧羊为生的民族。

与羊有关的成语也不少,如“亡羊补牢”。亡:是逃亡、丢失的意思;牢:关牲口的栏圈。丢失了羊,赶忙修补羊圈,比喻事情出了差错,及时设法补救。语出《战国策·楚策四》。

因两羊相争,以角相顶,死不相让,有一股狠劲,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的话:“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疆不可使者,皆斩之。”于是,便有了“羊狠狼贪”的成语,含有贬义了。

说到羊,我很喜欢著名画家黄胄和他的弟子王同仁所创造的形象。

黄胄是个功力深厚的画家,笔力雄劲,苍阔老辣,无论人物和动物,皆能别出心裁。他画的驴自不必说,画的羊亦很有特色。我看过他的一幅《羊羔图》,用不同墨色的墨块塑造形体,再用富有表现力的线条略作勾勒,笔墨简洁却又十分丰富。而王同仁画羊,其湿画法颇受人称道,此法多用在皮纸上,先以清水刷湿纸,趁湿先画大的感觉,多用线勾,线条随着水分化开,体现出毛茸茸的韵味。

历代画家画羊,还喜欢配上苏武,用以表达对坚持民族气节、热爱家园的仁人志士的称颂。如明代偶恒的题《赵王孙墨羊图》一诗写道:“王孙长忆使乌桓,因念苏卿牧雪寒。落尽节旄无复见,写生传得两羝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