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医学故事
15338700000006

第6章 麻醉剂的坎坷之路

17世纪之前,在欧洲,需要进行手术的病人,都靠用酒精、鸦片、莨菪、或者曼德拉等草根来减轻疼痛。然而,用这些东西,使病人失去知觉所需要的剂量很大,常常会致病人于死地。所以,在17世纪后,手术总是在病人处于抑制状态下进行的,因此,病人常常因疼痛而大声尖叫。

在欧洲,麻醉药的发现纯属偶然。

1799年,汉弗莱·戴维发现,如果他吸入了一氧化二氮,一氧化二氮就会使他自己发笑。他把这种气体称为“笑气”。于是,他邀请朋友们都来参加“笑气”的聚会。

后来,在1815年,另一位蓍名的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他发现了乙醚也有类似的作用,并且邀请他的朋友们都来享用。

直到19世纪40年代,一位名叫杰克逊的化学家才建议他的学生,即牙科医师威廉·莫顿,应用乙醚给病人进行局部麻醉。

有一次,当他用乙醚给病人麻醉一颗将要钻孔的牙齿时,发现病人的整个口腔都失去了知觉。于是,他想知道可不可以将乙醚用来进行全身麻醉。于是,他先在动物身上做实验,后来又在自己身上进行了实验。

1848年10月,莫顿公开表演用乙醚麻醉全身,毫无疼痛地切除了一位病人颈部的肿瘤。从那以后,乙醚就迅速得到 广泛的应用。

麻醉药的迅速采用,终于使手术变得不疼了。然而,当时欧洲的教会却禁止妇女在分娩的时候使用止痛剂。他们坚持认为,《圣经》说过分娩应该是痛的。直到1853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生产时用了麻醉剂,于是,以后女性分娩采用麻醉剂,也逐渐被广泛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