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慧决定成败
15340600000010

第10章 变知识资本为产业资本

“教授经商、输得精光,”曾经是人们对一些不谙水性的知识分子下海经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的戏称。“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在讽刺过去知识贬值的同时,也说明了这些专家教授并不善于用知识创造财富。

也就是说,“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这里的知识并非指知识本身,而是指知识的运用。只有运用知识,而且还要运用得好,才能创造出巨额财富来。

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被人们称为“财富教授”的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李卫武的成功案例。

以智力成果入股,创办教授公司

1997年,经济学家李卫武教授在华中农业大学执教20多年后,毅然投身一跃跳入商海,创办了一家教授公司——湖北省畅响生物工程园有限公司。

说是“教授公司”,其实一点不假。该公司注册资金20万元,李卫武拿出12万元,其他8位教授投入8万元。他们以智力成果入股,自费从事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市场推广工作。

该公司的组成人员是一批老教授和退休教授,他们主要来自3个专业:一是生命科学和环境保护专业,主要以产品研究和开发为主;二是植保、园艺、水产、兽禽专业,主要以产品示范、推广、售后服务为主;三是管理营销专业,显而易见他们主要以经营管理的经验输出为主。

公司成立后,教授们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和稿费,从日本、美国等地引进了复合菌母液,通过对菌种进行分离、培壮、提炼,开发出了一系列符合我国气候和生态环境的活菌系列产品。

由于研究人员的起点高,所以产品质量很快就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扬长避短,专攻高科技产品

搞高科技需要有大量资金投入,而这是李卫武的难题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们采用了“生产形态虚拟化”模式——整个生产环节都靠外部完成,本公司只控制人才、技术、项目、市场等关键环节。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降低科研开发风险,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自身大量投资。

畅响有限公司的主导产品是“畅响EM。”提起这一产品,还有一段曲折的经历呢。

1998年10月,北京一家高科技企业与该公司洽谈EM产品开发合作计划,李卫武马上意识到这种产品的广泛实用价值,可是最终合作计划还是流产了。

两个月过去后,李卫武对老同学童忠泽教授谈起了这一遗憾,没想到对方轻轻地说了一句,他本人就是专攻EM技术的学术带头人!

就这样,李卫武赶紧把童教授拉进畅响有限公司。随后他和其他老专家一起,在一个简陋的实验室里连续工作了几十天,终于研究开发出了新一代EM产品。

一招鲜,吃遍天

教授公司开发的是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研究应用技术,它的神奇之处在于能够让稻田只长水稻不长草,能够让堆积如山的牛粪不发出一点臭味、因而没有一只苍蝇。所以它理所当然地被人们称为“拯救地球”的技术,是继“地膜覆盖”、“旱育稀植”之后的第三次农业技术革命。

产品出来后,这些老教授们紧接着研制出了一代代新产品。他们把这些产品拿到田间地头,与工人农民一起分享快乐。在湖北当地,几千年来困扰农民的一大难题就是“鱼泛塘”和死鱼。经过使用畅响2号产品,第二天“鱼浮头”现象就减少了40%,第三天就基本杜绝了这一现象,这使农民们感到大喜过望。

显而易见,这样的产品根本不用担心销路。

截止2000年末,该产品拥有11个省市的1000多名经销商队伍、34个示范点,当年公司订单就达到1.7万吨,销售额1.2亿元。

现在的畅响有限公司已经拥有100名专家教授。通过知识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它已经基本建设了我国民间最大的生物研究院、最大的民营教授公司、最大的民营生物工程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