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慧决定成败
15340600000048

第48章 物流体系能降低成本

俗话说“人尽其才,物尽其流。”这里的物尽其流,实际上指的就是快捷高效的货物流动。在其背后,反映的是有关客户需求、服务水平、商品库存等的信息流,而更进一步的则是企业的利润流。当然,这种利润流既可能流进,也可能流出。

有资料表明,美国1985年盈利额最大的15家零售企业中,到1995年时还只有6家名列其中。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不同的物流体系、物流方式调节了它们的利润额。

精明的企业家应当善于从物流体系中降低成本、挖掘潜力。

零售业特别依赖于先进的物流体系

先进而高效的物流,能够大大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尤其是对于零售业来说,这一点就更加突出。这也是我国目前百货行业竞争力下降的软肋所在。

在零售业中,物流成本占其总成本的20%以上,无论是物流还是伴随物流所产生的信息流的规模和速度,都比其他行业要大得多。

因此,零售业要取得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就必须在物流上下功夫。全球著名的零售商沃尔玛(Wal-Mart)、麦德龙(Metro)等,无一例外都是从这方面打开缺口的。

如果物流系统不够先进,零售业就无法严格控制其运营成本,从而也就无法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沃尔玛与凯马特(Kmart)两者之间的对比案例。

这两家企业所经营的商品结构颇为相似,可是由于沃尔玛具有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能够迅速判断消费者的购买偏好,从而迅速调集、补充商品,使得它的运营成本一降再降,与凯马特相比要低25%以上。

如此巨大的成本悬殊,使得沃尔玛在商业竞争中抢尽了先机;同时,它的单位营业面积的销售额却要比凯马特高出1倍以上!

其他行业同样需要降低运营成本

先进的物流系统不仅零售业需要,其他所有行业都必不可少,而且要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以与百货零售业完全不同的时装零售商为例。

欧洲的时装生产商往往在旺季到来以前,就在远东地区组织大规模生产,然后运到销售地。但是,由于路途遥远,虽然这样的大批量生产成本低廉,却不能100%在远东地区生产,否则一旦滞销就会形成大量积压,反而造成巨大损失。

有鉴于此,这些时装连锁店通常安排2/3的供货量在远东地区生产,另外1/3在销售地组织生产。

当然,这部分产量是根据市场上的动销情况安排的。只有产品动销了,才会组织生产。这时候虽然生产成本要高一些,但肯定有利可图。

相反,如果某种款式销售状况不好,不但不会组织剩余部分的生产,对既有滞销货物也会打折清场。

这样做,从总体上看能保证企业最高的盈利水平。这也是物流系统的根本作用所在。

物流系统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组织物流大有文章可做。总体来看,不管采用什么样的物流策略,都必须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物流

既然称物流体系,就必然涉及到几个部门。这些部门包括计划、采购、运输、销售等方面。

这些部门的目标任务不同,对待物流体系的态度和要求也不相同。作为一个企业,必须从整体上把握物流体系。必要时甚至要合并相关部门如计划与采购、运输与销售部门,以保证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二是全程优化物流体系

从全局角度把握物流,主要目的在于全程优化物流体系。这里的全程优化,是相对于局部优化而言的。

事实上,由于整个物流体系分属于不同部门,要做到局部优化相对容易,而要做到全程优化就有一定难度,而这却是避免不同部门利益优势相互抵消的必然要求。

三是抓住销量预测的牛鼻子

无论怎样高效的物流体系,其货物流动方向都是非常明确的,这就是要高效率地在适当时间、瞄准合适的地点运送适量的商品。

这样做的依据就是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有效利用,科学地作出销售量预测。我们常见的试销产品、试用产品、商品供货会等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预测未来的销售量。

物流体系的相应策略

快速反应,要求交货迅速

有些商品的销售利润率很高,可是经营风险也很大。要取得高额利润,关键是要踏准市场销售节拍。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和快速反应的物流体系息息相关。有时为了及时补充商品,甚至需要通过空运方式来运输。

仍然以高档时装销售为例。通常我们所看到的是供货商通过邮购方式,来预测市场销量;通过卖断手法,以减轻自己可能背上的滞销包袱。

而对于销售商来说,则通常是及早与供货商取得联系,缩短物流环节;要求供货商预留一定的生产能力,但不到最后时刻一般不会下单。

持续补货,要求交货稳定

有些商品的销售量相对容易预测,所以,这些商家通常采用持续补货的方式安排物流,以免商品断档,减少不必要的营业损失。

这时候他们对物流体系的要求是很高的,一旦补充货物不能及时跟上,就会直接造成销售额损失。

因为这些都是普通商品,如果商家备货不足,顾客就会扭头而走。不像有些高档商品那样,愿意等上几天。可是商家由于害怕资金积压,再加上商品款式方面的考虑,又不能备货太多,怎么办?通常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在减少库存的同时又不至于影响销售。

降低成本,要求成本低廉

无论是快速反应还是持续补货的物流方式,都要努力追求物流成本最小化。尤其是对于一些廉价商品来说,往往微小的运输成本波动都会影响甚至完全丧失其经济价值。

以沃尔玛为例。为了努力降低物流成本,他们在设置新网点时,都会首先考虑现有配送中心的地理位置,据此出发在配送中心周围设置卖场。

除此以外,为了转嫁运输和保管成本,他们还会要求由供货商来负责某些商品的库存和物流,让他们持续供货,从而达到双方都降低库存成本的目的。

甚至,销售商、供货商还会联合起来把这种做法上溯到生产商那里,让生产商负责某些商品的库存和物流。一待零售商排出要货计划,货物就从厂家直达销售商,批发商和零售商都基本上保持零库存管理,自然利润额就上升了。

不但如此,由于避免了商品拆箱和重新拼装过程,还可以有效降低商品破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