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慧决定成败
15340600000059

第59章 引进外智起死回生

经验就是财富,是指做任何事情最好都要有经验。如果真的没经验,有教训也行。如果连教训也没有,那就应当老老实实地从头做起,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慢慢摸索和总结经验。

经验是财富,可是经验主义却不是。经验主义给创业者带来的往往不是福音,而是祸害。

本篇主要通过各种案例,来阐述经验在创业中的重要性。

在任何国家和地区,90%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他们依靠不多的几个拳头产品或非拳头产品打天下,一旦遇到大风大浪,生产经营就随时可能发生危险。

这时候,成功的营销经验对他们来说就非常重要。可事与愿违的是,这些小企业最缺乏的往往就是经验。有鉴于此,比较理想的做法就是引进“外智。”

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一家小型食品企业在借用别人经验基础上起死回生的案例。

临危不惧,请来诸葛亮出谋划策

2002年3月,只有30多名生产工人、10多名销售人员的某食品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苟延残喘,随时随地都有覆没的危险。

面对产品成本居高不下、越做越亏的现状,这家已经经营了10多年冰淇淋产品的食品公司,下定决心要走出困境。

因为现实摆在面前:仅有的几个冰淇淋品种缺乏拳头产品,再加上生产量小、没有知名度、缺乏推销力度,销售十分困难,企业处于濒临破产的边缘。

痛定思痛,生路在哪里呢?他们找到一家策划公司寻求帮助。

策划公司经过市场调查研究后认为,冰淇淋产品属于一种快速消费品,而任何一种快速消费品都有着惊人的大市场,冰淇淋产品也不例外。

例如,在全球,仅此一项的年销售收入就达1400亿元人民币,而在我国,人均年消费量还只有2升(相当于25~30支冰淇淋)。从发展前景来看,这个市场发展速度很快,未来20年内市场规模有可能扩大到目前的3倍。

从竞争对手情况来看,市场上的冰淇淋品牌众多,竞争非常激烈。该市1995年市场上销售的冰淇淋品种有200多种,可现在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品种。众多食品巨头不惜投入巨资争夺市场,营销手段五花八门。而在这其中,最主要的竞争手段还是品牌、口味、价格和销售渠道。

明确了努力方向,策划公司认为,就该食品公司而言,品牌、整合、传播等营销概念离他们都很遥远。而要进行这些工作,又需要投入大量费用。更重要的是,冰淇淋销售旺季即将到来,在时间上消受不起。

去掉牛奶,仍叫冰淇淋

有鉴于此,为了在短时间内塑造一个高知名度的品牌,策划公司认为,可以采取这样一种最有效的传播途径——从消费者口碑着手。

口碑从哪里来?市场调查表明,目前市场上的冰淇淋口味越来越好,可是夏天吃起来越来越不解渴,而且还非常油腻。专家们分析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是其中虽然加入了牛奶、改善了口味,却忘记了吃冷饮的基本功能——解渴。

他们从中发现了机会,决定从满足消费者的原始需求出发,去掉其中的牛奶成份。这样不仅功能简单(凉爽)、明确(解渴),而且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变无利可图为有利可图了。

可是,冰淇淋中没有了牛奶成分还能叫冰淇淋吗?先不考虑这个,而是测算一下成本再说。

在过去,即使最低档的冰淇淋,每支生产成本也要0.2元,加上通路费用至少0.2元,定价为0.5元已经毫无利润可言。而现在如果去掉其中成本最高的鲜牛奶成分,企业利润就有希望得到可靠保障。

既然如此,也就不考虑到那么多了——去掉牛奶,保证利润,重点满足消费者最原始的解渴需求。

从青壮年人身上唤醒回忆

就这样,新品推出后,由于功能返朴归真,与同类产品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再加上该产品有一个时髦的名字“爽”,市场一下子就打开了。

对,这时候无论是消费者还是食品公司,最大的感觉就是“爽”——你“爽”我也“爽。”

通常来说,冰淇淋产品的主要消费者是青少年,这也是各大厂家争夺的重点对象。

可是话说回来,“爽”牌冰淇淋因为没有牛奶成分,说到底不过是20世纪80年代初那种冰棍的翻版,所以很难对青少年产生“爽”的吸引力。

可是这也并非都是坏事。因为当时的青少年已经成长为现代的青壮年,他们仍然对那时候的冰棍留有美好印象。

如果“爽”牌冰淇淋能够从这方面考虑,重新焕发他们的这种美好印象,那么就会激起目前年龄在25~40岁之间的人成为其主力消费群。

“爽”牌冰淇淋正是这样做的。他们采用与过去的冰棍一样的外包装,以使这部分消费者感到一种亲切感,勾起怀旧之情。

不过应当提醒的是,由于这部分消费者很少吃冰淇淋,所以不能把他们当作主要消费群体。冰淇淋的主要消费对象还是应当锁定在青少年身上。他们的兴趣转移快、口味不固定,因而,这样的标新立异也容易赢得这块市场。

重点打开中学生市场

按照这样的思路,“爽”牌冰淇淋专门针对中小学生喜欢甜食的特点,在产品配料中增加了食糖,以投其所好。

首先,他们针对该市共有6个行政区的特点,选择地理位置最东、最西的2个区的20所中学,为产品推广重点突破口。

在巩固了这些销售点后,再向周围地区店铺扩展,短时间内就形成了一张强大的终端销售网络。

其次,在选择销售终端时,坚持不进各类超市。

因为超市的进场费每年都要1万元,扣点高达25%,再加上各种各样的费用以及节假日促销费用,这对于毛利率只有25%的低档产品来说,基本上无利可图。

所以,他们坚持把销售终端确定为杂货店、冷饮摊、社区小店等,一步到位,既可以节省中间费用,也可以节省销售人员。

再次,在选择各类学校时,主要瞄准普通中学而不是重点中学。

道理就在于,普通中学的管理相对松懈,比较方便学生购买和消费冰淇淋,也便于开展产品促销活动。

而且,普通中学的学生消费水平相对低,与“爽”牌冰淇淋所走的低档路线比较吻合。

之所以不选小学,关键在于他们幼小的身体一时难以适应这样的产品。

最后,在确立了目标区域的零售终端后,对这些商店建立档案、划片分区,层层落实到人。为了确保新品上市一举成功,公司派出所有40名人员分成20个小组,每个小组2人,分别对应1所中学。

牢牢掌握促销主动权

考虑到该公司这时候账面上只有5万元生产资金、1万元流动资金,没有任何实力进行广告宣传的现实,该公司一连两天在学校中午放学时分,邀请学生免费品尝“爽”牌冰淇淋,每所学校每天限量200支。

限量的目的,说穿了就是为了吊足学生胃口,促使他们在人群中传播,然后一尝为快。

在免费品尝活动开展的同时,已经免费品尝到“爽”牌冰淇淋的学生都有一个感觉,那就是“爽”;而还没有品尝到的学生,则内心充满着一种渴望,他们急切希望能够马上体味到“爽”的滋味究竟是什么样?两者一结合,就对这种新产品产生了深刻印象。再加上价格不高,立刻就形成了现实市场。

在免费品尝活动期间,促销员告诉学生,从第二天起学校周围的小店里就可以买到这种冰淇淋了:第一天实行试销价,每支0.3元;第二天就要恢复到正常销售价格0.5元。

人为造成紧张气氛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

与此同时,为了对终端销售市场欲擒故纵,“爽”牌冰淇淋第二天对每家小店限量供应300支,规定零售价只能卖0.3元,故意造成断货局面。这天过去后,才对他们敞开供应,并保证供货量。

上述做法在东、西两区成功推广后,接下来依葫芦画瓢在其他地区进行推广,很快就在全市成功登陆,成为该市的知名品牌。

这时候,食品公司立刻把销售人员数量恢复到了原来的10个人。因为这时候他们的任务主要是查漏补缺和补货了。

调动销售终端的积极性

为了巩固终端销售市场,为销售“爽”牌冰淇淋拼命卖力,“爽”牌冰淇淋针对同行给终端返利通常只有20%的行情,一下子把这个比例提高到了60%。

这样一来,对于那些销售点来说,卖其它品牌售价为1.5元一支的冰淇淋与销售0.5元一支的“爽”牌冰淇淋获利相同。由于0.5元一支的价格更容易走货,所以在相同情况下他们更愿意推荐“爽”牌。

从表面上看,“爽”牌冰淇淋的销售利润减少了,可是由于销售量有了很大提高,销售终端渠道得到加固,所以总体上对推动市场高速扩展还是利大于弊的。

无本促销的成功经验

开展以上活动,所有费用在内一共只有8000元,充分实现了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市场效果的目的。

在这些费用中没有一分钱广告投入,所有费用包括:制作横幅20条,共计2000元;每位销售员一件T恤衫,共计400元;促销用冰淇淋成本价共计5600元。

取得的成果是:在短短4个月时间内,“爽”牌冰淇淋横空出世,一举成为当地市场第一品牌。当年实现销售额500万元,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0%。

总结“爽”牌冰淇淋取得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三条:

一是用心寻找并发现市场中存在的需求空缺,并快速予以填补。

对于小企业来说,这样的空缺哪怕最小,也能取得可观利润。

二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一定要实行产品差异化。

正确找到差异化定位,就能实现标新立异,与主流产品“划清界限”,从而取得成功。

三是集中资源、合理规划,认清目标消费群。

在此基础上,利用消费群体的口碑效应迅速扩大影响,就能牢牢掌握市场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