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关键词影响你的一生
15341100000015

第15章 审美的需要

6.认知的需要

认知的需要是马斯洛在后期提出的。

其实,人认知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当一个小婴儿凝视自己的父母时,当他玩耍自己的小手小脚时,当他牙牙学语后提出十万个为什么时,他就已经表现出了极为强烈的认知需要。

人的认知需要可以分解成许多层面。我想,其中的核心便是“自我认识的需要”,然后以“自我”为中心,面对每一件新鲜事物。每一个生活事件,每一岁年龄的增长,每一种关系的开始与结束等等,都会引发我们认知的需要,使我们去观察、去思考、去了解、去认识。

对自身以及周围人与事的认识,使一个人具有了成竹在胸的控制感。

成熟的人不怕真相,因为他们知道,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怕是无济于事的。此外,真相不论多么严峻,只要它完全呈现出来,人们就有了应付它的线索。

人最无法忍受的事是不确定,一件不确定的事总带给人不安和无助感,不确定使人的认知需要受挫,同时激活了人对灾难的丰富想象。

尽管成熟的标志之一是能够忍受不确定性,但那是指在满足了基本的安全需要之后。在一个基本安全的社会中,一个健康的人同时也是一个能忍受不确定性的人。但若一个社会让人们的基本安全需要受到威胁,那么绝大多数人都会如惊弓之鸟般敏感和脆弱。

正因此,封锁消息的时代,如“文革”,流言和手抄本便成了人们用以满足认知需要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一个发育正常的社会中,各人兴趣不同,天赋不同,想要认识的对象各异,但人生中有一些基本的东西是一个人想要持续发展就不得不认识的。

如人的自我认识以及对周围人的认识,再如对主流社会游戏规则的认识等。有些人出现心理问题,其根子往往在于他没有满足自身的认知需要,结果出现社会适应问题。

但是,现代人面临的更大问题是:信息焦虑,我们姑且称之为:信息焦虑综合症。最典型的表现有两个,一是控制不住地要上网浏览,二是忍不住要不断查看手机短信。

当今社会,信息泛滥成灾,如果自己不知取舍,不懂选择,同样会使人的认知需要受挫。信息无限,生命有限,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接收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同时又能忍受对无关信息的无知,这是心理健康与否的特征之一。

我在教学中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表面上看起来,学生都比老师用网络的时候多并且也更熟练,可是真到要学生做研究时,学生在论文中能够引用的有价值的信息却非常的少,而老师借助互联网所了解到的知识和信息则比学生要深入和全面许多。

究其原因,这是把互联网当做工具还是目的的根本区别所在。当工具,用完了就可以放下;当目的,就很难再放下,因为那是一个充满了诱惑的汪洋大海,它可以满足的已经不仅仅是人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有窥探欲甚至更多。于是上网求知就异化为“网上冲浪”这样一种杀时间的新的生存方式。

怎样才能够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保持定力?怎样在如此泛滥的信息中找到真正能够满足自己内在求知与成长需要的资料?

这就又绕回到了那个老问题上,你一定要清楚自己是谁,要往何处去,你才能在遮天蔽日的信息中保持清醒,才能摆脱“无知恐慌”,容忍自己永远只能了解沧海一粟的现状。

你要经常提醒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你就不会在泛滥的信息中迷失自己,不会在大量资料前不知取舍、无所适从,不会在各种信息前丧失自信与定力,你才能有足够的意志力去应付自己对无关信息的好奇,你也才能在过度膨胀的信息资源面前及时发现并抓住那些属于你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