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这是唐代王勃对江西美好的祝愿,在宋以后成为事实。江西因“江南西路”而得名,又因“左东右西”,而得“江右”之名,并随着商人的流动在湖南、湖北、安徽、贵州、四川等地广为流传。
江右文化是一个概念统称,它内容丰富。从地域角度看,有特色鲜明的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和赣南客家文化等诸多子文化系统;从文化内涵看,有青铜文化、陶瓷文化、商帮文化、书院文化、理学文化、文学诗画及建筑文化;江右还是中国宗教文化的一大中心,道教、佛教和禅宗文化都有不同派系发源于此;丰富的矿产资源,使之拥有闻名全国的“五朵金花”之美誉;地处“吴头楚尾”、“粤户闽庭”的区位因素,使江右民俗文化在兼具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和闽粤文化特点的基础上,逐渐产生出与当地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第一章“文化的温床”:山水发达的半封闭地理系统江右之美,美在山水;江右之盛,盛在人文。美景看不尽,人文道不完。文化根基于地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孕育什么样的文化。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之中进行的,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必然要打上鲜明的地域印记。中国各地域之间文化的特征和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各自地理条件的不同所导致,所以要了解和认识江右文化,不能不从了解江西的自然地理开始。
今江西之地在远古时期属扬州。春秋时期,江西没有独立的封国,先后分属吴、楚、越三国,所以《方舆胜览》云:“豫章之地,楚尾吴头。”秦始皇一统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今江西境内无郡治,大部分地区属九江郡,东部、西部各有一些地方分属会稽、长沙两郡。汉代分天下为十三部一百三十郡,江西属豫章郡,归扬州部。三国时,江西属吴,今江西之地分别隶属扬州和荆州。晋代江西属江州。唐代为州县制,唐太宗将全国三百余州分为十道,江西属江南道。唐玄宗时又分为十五道,江西属江南西道,后人简称江南西道为“江西”。
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地方则设立中书省派出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于是“江西省”这个名称便出现了。江西省在后来来往文件中常简称“江省”,但至迟到清末民初,因“江省”易与江苏省混淆,故简称改为“赣”。
因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西”又别称“江右”。清魏禧《日录·杂说》:“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何也?曰: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因而江右并不是行政上的概念,只是地理和文化上的概念,亦可指以赣语为母语的民系,即江右民系。历史上“江右”虽是“江西”的别称,但随着明朝时的移民,以及江西商人流动,江右的概念已经扩散到湖南、湖北、安徽、贵州、四川等地,在民间广为传用,成为江西人在外的代名词,江右商帮也因此得名,并在明清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