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人其实有两条命
1534400000043

第43章 生命的极端 (2)

儿童通过大量的梦来体验这个世界,来体验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并为日后融入这个世界做心理上的准备工作。

这一观点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儿童的梦多数为魔幻之梦,因为儿童梦的材料与成人一样,都来自生活的经历及感觉,当平台需要大量梦境时,只好将儿童平凡的经历、感觉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梦境材料。

这些材料就构成了儿童魔幻般的梦境。

心理学家常说,一个人的思想状态与他儿童时期的经历有关,准确地说,一个人的思想状态更与他儿童时期的梦境有关。

一个人的思想状态在成年后会发展成什么模样以及遇到外界刺激时的转变方向等,都在他儿童的梦境里反映了出来,并被纳入心理平台的控制范围之内。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真的无意外,3 岁能看小,7 岁则能看老。

由于儿童梦的资料有限,我们以上的观点也是一个推论,并没有可靠的证据。

这一点对所有研究儿童梦的人来说都是相同的。

也许有人会举出境遇和社会文化能够改变一个人思想情感的例子来反驳我们。

确实,在生活中这种例子很多,一个人青年与老年的许多看法和情感方式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一个生活经历发生过巨变的人,他的情感表达方式前后也会有所不同。

但我们认为,这与我们的上述推论并不矛盾。

人类的思想与情感都是心理平台之上的建筑物。

它们完全可以随境遇与社会文化的改变而改变,但这种改变是不能脱离心理平台范围的,也是心理平台在平衡前提下许可的改变。

比如说,有些人年轻时很有道德感,但在后来的生活实践中,他们发现,道德感会给他们的事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这种冲突会变成困惑、忧郁、伤感等等情志方式,一句话,会引起思想、精神的不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平台会允许这个人转变成不道德的人,因为当他不道德时,他内心的冲突会小于他坚守道德的时候。

因此,对于藏象精神主体构建的这个心理平台,根本没有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它的使命只有一个,那就是千方百计制约由情感冲突造成的对藏象系统本身的伤害,最终还是个生理目标。

其实,文化作用于人,我们最终的反映还是基于情绪而不是理论的本身。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许多德国人都接受了纳粹的理论,并不是因为纳粹的理论是真理,而是因为接受者愿意接受,这就是一种情绪。

当时纳粹的宣传搞得如火如荼,满大街的火炬游行,到处都是纳粹的口号与标语,在这种环境下,德国人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情绪,而不是理论,当接受了这种情绪时,也就接受了理论。

如果没有以接受者的情绪为基础,任何理论、观念都没有意义。

这就是从众心理,从众的好处是责任分散,任何人都认为自己可以不承担责任。

再比如说,当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决定我们对陌生文化接受程度的不在于我们的理论认识,而主要在心理情绪。

同样,当迫于环境压力要改变思想模式时,主要障碍也在心理情绪。

传统的文化人在这个问题上尤其突出,虽然他们能够说服自己的大脑,但却无法说服自己的心理。

儿童的梦里也有文化性的冲突与撞击。

这个时期的主流文化意识,一方面通过早期教育,另一方面是通过父母及周围的人在对儿童行为的肯定与否定当中给予的。

儿童消化这些主流文化,并将其纳入自己心理结构的,则主要是靠梦,而不是大脑中的逻辑思维。

儿童将主流文化带入梦境,通过自己在梦境中角色的情绪变化感受,不断地修正这些文化,并将其纳入到自己的心理平台当中,建立自己的思想模式。

例如,有个孩子在梦境中被别的孩子欺负,他的情绪会对这种欺负的行为作出反应,并影响他在梦境中采取的措施。

将来这个孩子成年以后,当碰到类似的情况,其反应的方式、程度、策略等等,基本上是儿童时期梦境的再现,因为心理平台已经对这些作出过限定。

因此,一个人日后的成功与否,与其说决定于他的教育与机遇,还不如说决定于他儿童时的玩耍。

儿童的玩耍场面经常被组合进梦境中,玩耍越是充分,梦境的资料也就越丰富,由此建立的心理平台也就越完美,日后一个人的活动空间也就越大。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他过去的经验决定的,但我们认为,成年人的行为,则是由他儿童时期的梦境决定的。

为什么在藏象精神主体与大脑精神主体之间会有一个心理平台呢?甲是公司老板,乙是公司职员,甲管理着乙。

但甲对乙的管理是通过各种公司规章来完成的,如果甲和乙中间没有公司制度,那么两个人也就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所说的心理平台,就是一种管理的机制,好像是公司的制度一样,这是双方在儿童时期的梦中,经过“磨合”认可的一种制度。

从另一个方面说,大脑精神主体在白天具有排他性,藏象精神不可能在白天对大脑精神进行直接管理,这就必须通过一个中间环节加以控制。

公司员工8 小时工作时间内,受公司制度制约,但好的员工,在8小时之外,同样在各种场合会不自觉受公司制度的制约。

好啦!我们将上述内容作一个较完整的表述:儿童的梦是一个建立心理平台,进而建立一个人一生情感表达控制系统的过程。

为什么要建立这个系统呢?这是两个生命系统平衡的需要,严格地说是藏象生命系统的需要。

它不允许超越情感模式以外的情感存在,因为过分的情志就像原子弹的冲击波一样,能够对藏象系统造成巨大的伤害,从而引起多种疾病。

请记住:人体的疾病绝大多数都是由不当情志引发的,佛说身之病“四百四病”,心之病“八万四千”。

可能有人会说:你说的藏象生命体与人类的情感真的有关吗?其实这很好理解,看看青年人和老年人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差异就一目了然了。

从中医的角度讲,青年与老年的最大区别在于阳气的多少,而阳气的多少又是维持心理平台的关键。

青年人阳气旺盛,可以承受较为剧烈的情感波动,所以青年人一般比较冲动,情感表达十分剧烈。

而老年人阳气衰败,心理平台已经不能承受过分剧烈的情感,所以它用衰老这种生命现象来限制情志活动的范围。

所以衰老不是疾病,只是一种防范情志的机制。

正因为如此,凡是心理平衡的人,只要做到“身心合一平静生,物我同圆欢喜来”的程度,他的衰老就缓慢得多。

遗忘的梦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每天早晨醒来,想努力记忆昨晚的梦,可是却不能完整回想起来,往往只是记住了梦中的一个片段而已。

如果不是有意去回忆的话,可能根本就想不起昨晚曾经做过梦。

许多人经常说:昨天睡得很好,没有做梦。

其实人每天都在做梦,一晚上大约有20个左右的梦境出现在大脑中,但记忆这些梦却是很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