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萨特
15345400000028

第28章 年谱

1905年6月21日,生于巴黎16区米涅阿德街2号一个海军军官家庭。

1906~1911年,父亲让·巴蒂斯特·萨特因患肠热病去世后,跟母亲随外祖父母居住在默东。

1911年,随外祖父移居巴黎勒哥夫街。

1912年至1913年,开始读福楼拜著作《包法利夫人》等,并开始练习写“小说”。

1913年,就读于蒙台涅中学。

1915年,入巴黎亨利四世中学。

1916年至1920年,母亲改嫁海军工程师芒西后,随母亲及继父移居拉罗舍尔市。入该市中学。

1920年,重返巴黎亨利四世中学。

1922年,获中学业士毕业文凭。在路易大帝中学读大学预科,准备考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1923年,发表小说:《有病的天使》和《猫头鹰耶稣——一位外省教师》。

1924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攻读哲学。

1928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毕业,得哲学博士学位。

1929年,遇西蒙娜·德·波伏娃,从此结下终身之交。考试通过。

1931年2月,服兵役期满,拒绝当士官生,复员任教于勒阿弗尔中学。6月,出版《关于真理的传说》。年底,开始写《恶心》初稿。

1933年9月,留学德国。

1934年,在柏林完成《恶心》第二稿。写出《论自我的超验性》。9月回到勒阿弗尔中学继续任教。

1936年,出版《论想象》。10月,在巴黎东北部的拉昂中学任教。

1937年,在巴黎巴斯德中学任教。《论自我的超验性》正式出版。

1940年4月,《墙》获民众小说奖。6月21日,与马其诺防线的其他法国守军一起被俘。关押在德国特列夫战俘营。在圣诞节时,编导话剧《巴里奥纳——神之子》。

1943年,年初参加法国全国作家协会,并为法共领导的地下文学刊物《法兰西文学报》撰稿。4月,出版《苍蝇》。6月2日,首次演出。夏初,出版《存在与虚无》。

1944年,《密室》首次上演。8月至9月,撰写巴黎解放的报道文章。9月,建立《现代》杂志编委会。与海明威相见。年底,以《战斗报》记者身份访美。此后不再任教。

1946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死无葬身之地》、《可敬的妓女》、《关于犹太人问题》和《戏演完了》出版。

1947年,发表《境况种种》第一卷和《戏剧》第一卷。2月,《现代》开始连载《什么是文学?》。4月,著文为亡友尼让申冤,驳斥法共诽谤尼让的言论。5月底,参加论卡夫卡的讨论会。

1948年,发表《肮脏的手》、《境况种种》第二卷以及电影剧本《啮合》。年底,开始研究道德问题。

1951年6月7日,《魔鬼与上帝》首次公演,《肮脏的手》拍成电影。

1953年7月,到罗马改编大仲马原著《金恩》。10月,为《亨利·马丁事件》一书写序。11月,《金恩》首次上演。年末,拟出写自传的计划。

1954年5月,为摄影集《从一个中国到另一个中国》写序。与雷诺工厂谈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参加柏林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第一次访问苏联。

1955年9月,访问中国。年底,著文盛赞新中国。

1957年,在波兰杂志上发表《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开始写《辩证理性批判》。多次抗议政府在阿尔及利亚的非正义战争和非人道镇压措施。

1960年,《辩证理性批判》出版。2月中旬,访问古巴,与卡斯特罗关系密切。5月,赴南斯拉夫,受铁托元帅接见。8月,在“一百二十一人宣言”上签名,支持在阿尔及利亚前线造反的法国士兵。

1963年,发表《字句》。

1964年,在意大利出版《哲学与政治》。出版《境况种种》第四、五、六卷。10月15日,得知将获诺贝尔奖金的消息。16日,致信诺贝尔奖金委员会,表示谢绝。

1966年,在《现代》杂志发表论福楼拜的部分内容。7月,接受罗素的邀请,同意成立国际战犯审判法庭,调查发动越南战争的战犯罪行。

1967年3月,访问以色列。4月13日,致函戴高乐总统请求允许国际战犯审判法庭在巴黎召开。5月,该法庭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开庭,任执行主席。11月、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国际战犯审判法庭第二次审判大会。

1969年2月,参加游行,反对开除巴黎大学34名学生。继续写论福楼拜的著作。11月,与莫利亚克等要求释放在玻利维亚被捕的法国作家雷吉斯·德伯雷。12月,在电视台接受记者采访,谈越南问题。

1970年4月,任《人民事业报》主编,并任《我控诉》、《一切》、《革命》等报刊的领导职务。年底,应邀访问越南。

1971年5月,出版《家庭中的白痴》第一、二卷。在《我控诉》杂志上发表《论人民的正义性》。

1973年,在《现代》杂志发表《选举——屁眼儿们的诡计》。同记者谈《在法国的毛派》。5月,双目濒于失明,无法看书写字,但继续开展社会活动。《解放报》创刊。

1975年6月21日,70岁生日,《新观察家》发表《七十岁自画像》为题的访问记。

1976年,出版《境况种种》第十卷。11月,在以色列驻巴黎使馆接受耶路撒冷大学授予之荣誉博士。

1977年,发表《权力与自由》、《论音乐的谈话》及《自由与权力并不是并列而行的》。12月,在《世界报》发表《致以色列朋友》,号召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对话。发行自导自演的影片《萨特自演》。

1980年,《新观察家》连载萨特访问对话录:《希望,在今天……》。2月20日,因肺水肿入巴黎勃鲁塞医院。4月15日晚21时病逝于医院。享年75岁。4月19日出殡,数万群众前来哀悼。火化后,骨灰入蒙巴纳斯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