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小心眼大智慧
15346900000050

第50章 装得一片愚蠢

“小心眼”的人就像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说他们糊涂,其实他们不傻!

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饶人。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功高震主不知给多少臣子招致杀身之祸。有点“心眼”适时地“装傻”,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从容地观察形势,实在是一种聪明之举。

商代末期,商纣王通宵喝酒而忘记了当时是什么日子,问左右的人,都不知道,派人去问箕子,箕子对他的从人说:“身为一国的主人,而让一国的人们都忘记了月日,国家就很危险了。一国的人都不知道,而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我也就很危险了。”于是对使者推辞说自己喝醉了酒,也记不清是什么日子了。

齐国的隰斯弥去见田成子,田成子和他一起登上高台向四面眺望。三面的视野都很畅通,只有南面被隰斯弥家的树遮蔽了。田成子当时也没说什么,隰斯弥回到家里,叫人把树砍倒,没砍几下,隰斯弥又不叫砍了。他的家人问:“您怎么又这样快改变主意了。”隰斯弥答道:“谚语说,知道深水中的鱼是不吉祥的。田成子是有篡位野心的。如果我表现出能够在精微处察觉事情的真相,那我必然会有危险了。不砍倒树,未必有罪。而知道了别人的隐秘,那罪过和危险就不得了。所以我才决定不把树砍倒。”

即使最明智的人也常利用此计,有时最高智慧在于显得一无所知,即所谓大智若愚。貌似愚人者并非愚人,愚者本身才是愚人。只要你懂得装蠢,你就并不愚蠢。智慧是你的财富,但要使用得当,不可事事锋芒毕露,处处高人一等,盛气凌人。要想得到别人的敬重,就要学会收藏你的聪明。

有时,需要装糊涂,而有时又不能糊涂,糊涂也需要有“度”。

宋朝的一代名相吕端,以“大事不糊涂”著称于史。那么,在什么事情上“不糊涂”呢?吕端头脑清晰,如何决断,自有办法。

吕端在某些“小问题”上确有“糊涂”之处。他对职务上的升迁不介意,虽多次被贬,却从不计较,并且“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他对流言蜚语从不记怀,经常说:“我走我的路,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他为官40年,“未尝问家事”。然而小事上“糊涂”,大事上头脑清醒才是吕端的个性;

宋太宗年间,党项族首领之一李继迁采取狡猾手段,对宋廷时降时叛,非常难以对付,令宋太宗赵光义颇为头疼。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4年),宋军在地泽打败李继迁的军队,李继迁逃走,他的母亲与妻子却被宋军俘获。赵光义便想杀掉李继迁的母亲和妻子,以解心头之恨。吕端听说皇上要杀死李继迁的母亲,觉得十分不妥,见到皇上后,吕端对赵光义说:“从前楚汉相争时,项羽抓住了刘邦的父亲,便想把他煮了,目的是以此威胁刘邦。但项羽实际上是做了一件十分愚蠢的事,因为这样更激起了刘邦的愤怒。况且,那些干大事业的人都不会顾念他们的亲人,尤其像李继迁这样叛逆之人更是如此。陛下现在如果杀了他的母亲,那么他的反叛之心则会更加坚决。”

赵光义听了他的这一番话,恍然大悟,觉得十分有道理,说“既然这样,那么现在这事该如何处置呢?”吕端说:“以臣之愚见,最好将李继迁的母亲安置在延州,好好地养起来,让李继迁知道我们在善待他的母亲,这样一来,就可诱使他来投降,即使李继迁不来投降。也能让他始终牵挂着他的母亲:让他知道,他母亲生死命运全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最起码也是一种挟制。”赵光义听了吕端的话,十分赞成地说:“要不是你来劝阻,差点误了大事”。于是赵光义采纳了吕端的计策。

后来,李继迁的母亲在延州病死,李继迁不久也在攻打西凉府的战争中被吐蕃族杀死。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继任党项族的首领,他就是因为宋朝善待了祖母而对宋产生了好感,从而对宋朝采取了和好的政策,这种局面的出现无疑是得益于吕端当初的建议。

“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句话对诸葛亮和吕端的概括实在是太深刻准确了。

大事不糊涂,就是关键时刻要有见识,果断决策,毫不迁就。知道对什么事清醒,对什么事糊涂,这才是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