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的商业头脑特别发达,有人说他们真会做买卖,简直是天生的商人,甚至连犹太人都比不上他们。浙江人善于经商是有历史传统的,春秋战国时,越国大臣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来他就弃官经商,经营有方,富甲天下。晋时宁波的“商贾已北至青、徐,南至交、广”;“唐宋市舶,遥达海外”。南宋时,杭州、宁波、温州都设有市舶司,专管海外贸易。明清时期虽然实行海禁,合法贸易虽然停滞了,但走私贸易仍然非常活跃。到鸦片战争后,宁波、温州被相继辟为通商口岸。就在明末清初时,宁波帮逐渐形成,特别是在近代被迫实行对外开放之后,作为近代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组成部分,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浙江靠山临海,多样性的地理环境使浙江人既有山里人的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硬气、韧劲;又有大海人的心胸开阔、敢于冒险的胆识。梁启超就民族性比较过沿海环境与内陆环境对人的思维特征的不同影响:
海上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陆居者以怀土之故,而种种主系累生焉……故古来濒海之民,所以比于陆居者活气较胜,进取较锐。
所以浙江人富有进取性、开拓性、冒险性,商业头脑也发达。他们不恋乡土,敢于外出闯世界。“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心灵手巧,求新意识强,“人有我有,人无我亦有”,别人没想到的,浙江人想到了;别人想到的,浙江人先想到了。浙江人不但跑得最快,跑得最远,而且是最会跑的。他们敢想敢干,善于“借鸡生蛋”,善于借别人的船,自己抢先上岸。
浙江人经商最早是由浙江中部偏西南方的龙游商帮最为出名。它包括衢州府属的西安(即今衢县)、常山、开化、江山、龙游五县的商人,其中以龙游的商人人数最多,经商手段最高明,故冠以龙游商。它萌发于南宋,当时都城杭州为了修建宫殿官署,需要大量衢州的木材,并因杭州是刻书业的中心,亦需要衢州的纸张,故促使龙游商人日益繁盛。
民国《龙游县志》卷32载:龙游“南北环山,自西至东,只有一线溪河以行舟楫,上达江(山)、常(山),下通杭(州)、绍(兴)”。它地属衢州府,正当浙闽皖赣四省要冲。高英称:“龙邑为入闽要道,八省通衢。”并是浙皖“金衢处徽之冲”。这地方是浙江西部通往四方的“辐辏之地”。
龙游商人兴盛于明中叶,明人王世贞说:“龙游地薄无积,不能无贾游”。又有徐复初曰:“邑当孔道,舟车所至,商货所通,纷总填溢。”明朝隆庆时知县涂杰说:“民庶饶,喜商贾。”万历时,“龙丘之民,往往糊口于四方,诵读之外,农贾相半。”明天启时,“几空县之半,而居家耕种者,仅当县之半。”可见当年的龙游全县只有一半的人在从农耕种,有一半的人外出经商了。
龙游商人不辞艰辛,无远不届,足迹遍及全国各地。龙游商人为了获取更大利润,他们有“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率先将商业资本转向产业资本。还非常重视本地的文化教育,开设诸多书院,有的商人亦商亦儒,如余畅,“幼学贾,然不废读。”以上我们可以从龙游商帮中看到浙江商人的许多优秀品质:他们勤奋、敢闯、宽容、面对现实、头脑清醒,为浙江以后商业发展,趟出了新路。自鸦片战争以后,宁波商人的崛起,使龙游商帮从此一蹶不振,走向衰退,渐为宁波商帮所取代。
宁波人是浙江人的优秀代表,一般耻于安居乐业,而以不出外谋生为没出息,养成不怕艰苦、顽强开拓的性格。只身闯天下者屡见不鲜,如上海开埠后,宁波人如潮水似的涌入上海,从最低微卑的劳动做起,挑水业、洗衣业、舢舨业、木工、裁缝、阿妈、车夫等下贱工作,无所不为。如“宁波帮”中巨富叶澄衷,就是在黄浦江上摇舢舨出身的,更多的是从学徒开始,如虞洽卿、朱葆三等。
利希霍芬对宁波人经商的评价是:
宁波人是浙江人中的特殊分子,宁波人在上海的势力很大,船夫、水手的大部分都是宁波苦力,宁波出身的男佣正驱逐着广东出生的。然而势力更大的是买卖人,尤其是商业中的宁波人,完全可以和犹太人媲美,广东商人作为大商人,要求和欧洲人一样的价格,而宁波商人则更看重小的、零碎的利润。宁波人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宁波北部的慈溪人。
直到五口通商后,宁波人经商的才能才得到充分的体现,宁波商帮开始步入近代商人集团。特别是到民国时期,宁波商帮中出现新一代商业资本家,他们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经营思想的熏陶,开始具有西方经商理念和现代经营手段,他们不失时机地开拓经商地域,更新经营项目,充分发挥他们帮内的人才、资金、行业、货源等优势,使他们逐步跻身于全国著名商帮行列。连孙中山都赞叹宁波人的经商才干,赞赏他们把生意做到了欧洲:
宁波人素以善于经商闻名,且具有坚强之魄力。
宁波为通商大埠,宁波风气之开,在各省之先。宁波人对工商之经营,经验丰富,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能力与影响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
正当宁波商帮如日中天,处于鼎盛时期,也就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后期,他们看到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动,开始将目光转移到海外,逐步形成海外宁波商帮。先后在香港、台湾、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地大展宏图,使宁波商帮腾飞于世界。而且至今不衰,这在中国各大商帮中是绝无仅有的。
宁波的最大特产——汤圆驰名中外,具有淳朴而热情的民风。在热气腾腾的汤圆的氤氲之中,可以感受到宁波人的形象:平和、热情、实在、包容、圆通、精明、开放等个性;也可体会到宁波人的宽松、休闲、优雅、物欲。宁波帮除有圆通、开放、务实等品质外,还具有仁心。恪守“信”、“义”、“仁”等传统价值。宁波帮的崛起与拓展,靠的是诚实守信,求知求真。宁波商帮是近代我国新兴资产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产生、发展、壮大过程中无不体现了开拓冒险的精神。
说到浙江人善于经商,不得不说说最近崛起的温州人。温州位于东海之滨,三面环山,东临大海,自古就以外出经商为荣。如果说宁波人经商有大气魄,那么温州人则事无巨细,做生意不分大小,赚钱不嫌利小。温州人的生存能力极强,走到那里都能生根开花结果,被誉为中国的犹太人。而今“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也会出现温州人”。温州人与早期的宁波人一样,无不顽强地开拓新领域,无不敢于闯天下,在今天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下,他们不仅要承担商品经济的风险,还要承担某些旧体制、旧政策而引起的风波。温州人完全是“闯”出来的,这就是要有敢承担风险的精神。温州人的心理就是:“做生意可能赚钱,也可能亏本,但不干的话什么都得不到”。
温州人与历史上著名的习惯于背井离乡漂泊天涯的徽商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十多万温州购销大军深入全国各个角落推销他们的产品,以他们温和的态度和一张利嘴使温州廉价的小商品供不应求,货款源源不断地寄往商品集散生产的大后方基地,使他们这支商业上散兵游勇式的游击战术大获全胜。
温州人确实能吃苦,他们只要有钱赚,不在乎体力和脑力的付出,他们的原则是:“只要有一分钱可赚,也要去做”。他们甚至“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他们信奉薄利多销,和气生财,决不好大喜功,总是一丝不苟,踏踏实实地一分一分地去赚。他们大多数人是在低层次中奔波和徘徊,不像北京人老说不练,那么自傲;也不像广东人那样财大气粗。他们走的是“小商品大市场”。没有人认为靠做小生意能够赚到大钱,也没有人认为几分钱一个的小纽扣却蕴藏着巨额的财富。只有温州人看出这一点,他们居然就靠这个发了财。没有人不理发,没有人不点灯,没有人不穿衣服不系纽扣,在人们不可或缺的却貌似碎屑的生活用品上打主意,这正是温州人最大的精明所在,他们确认这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可靠系数大的赚钱捷径,他们就是靠这个发了财。在得到第一桶金后,他们生意越做越大,范围越来越广,许多温州人很快将资金投向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业,他们还飘洋过海将生意做到了欧美市场,谋求更大的发展。
总的来说,浙江人经商氛围特浓,处处言商,人人想做生意。他们气魄大,敢冒风险,有开拓精神;胆大心细、机灵敏锐、精明细腻、勤劳能干、脑子活、腿脚快、能抓住商机,所以浙江人能经商成风。
第十五章 柔中有刚的福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