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全集(1)
15349000000039

第39章 骆宾王结局之谜

初唐诗坛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浙江义乌人,7岁能诗,有“神童”之誉。他一生飘零,沉沦下僚,为人作幕。唐高宗仪凤四年(公元 679 年),升任侍御史,终因好则天上书议事,被诬下狱。获释后改任临海(令属浙江)丞,所以后人亦称他为骆临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 684 年),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的骆宾王毅然参与徐敬业开国功臣徐绩之孙。唐初徐绩赐姓李,称李绩。敬业起兵时,复本姓)发动的扬州兵被辟为艺文令,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历数武则天的秽行劣迹,阴谋祸心,申义,备达起兵的目的,以“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作结尾,气势非凡,号召力。据说武则天看了檄文后,赫然变色,忙问是谁写的,当听说是骆宾王所为分惋惜地说:“宰相之过也,人有如是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扬州兵变才三个月败了,唐人郗云卿在《骆宾王文集序》中云:“文明(唐睿宗年号,公元 684 年)中,业于广陵共谋起义,兵事既不捷,因致逃遁。”后来《新唐书·骆宾王传》沿用此说曰:“敬业败,宾王亡命,不知所之。”骆宾王亡命逃遁,下落不明,竟成了难解的谜一说骆宾王被杀。据《旧唐书·骆宾王传》、《资治通鉴》、《新唐书·李绩传》记载变失败后,骆宾王等人准备逃往高丽,抵海陵(今江苏泰州),遇风浪受阻于遗山江被部将王那相所杀,传首东都,并牵连全家和族人。骆宾王的世交宋之问在《祭杜学士文》中,也言骆宾王“不能保族而全躯”。

一说骆宾王逃匿于今江苏南通一带。据明人朱国祯《涌幢小品》记载,明正德在南通城东发现骆宾王的墓,墓主衣冠如新。此墓后来迁往狼山,遗迹至今犹存。清代,陈熙晋在《骆临海集笺注·附录》中又说,雍正年间有自称李绩三十七世孙于诗,曾言家谱中所传,扬州兵变失败后,骆宾王与徐敬业之子同匿刊之白水荡,骆宾王客死崇川。骆宾王墓就是徐敬业之子修的。

一说骆宾王逃脱后削发为僧。兵变失败后,官军没有捕获徐敬业和骆宾王,怕武则天治罪,便以假充真,函首以献,骆、徐两人后都落发为和尚。据唐朝《本事记载,宋之问曾在杭州灵隐寺玩月赋诗,吟出两句:“鹫岭郁岩台,龙宫锁寂寥。”吟续句时,走来一位老僧,听了宋之问的两句诗后,即说:“何不云:楼观沧海日,浙江潮?”继而连吟十句诗完篇,句句精妙,吟罢一去不复见。宋之问惊叹不已,向听那位老僧,才得知此僧竟是大名鼎鼎的骆宾王。

一说骆宾王投江水而死。唐人《朝野佥载》云:“骆宾王《帝京篇》曰:‘倏忽抟风生,须臾失浪委泥沙。’后与徐敬业兴兵扬州,大败,投江水而死,此其谶也。”就是骆宾王最终死于江水之中。

现世对骆宾王下落的争论,主要集中于兵败后骆宾王究竟是死还是生。主死者认除《新唐书·骆宾王传》外,其他正史记载都说他是兵败被杀,尤其是宋之问云骆宾不能保族而全躯”,更是力证。宋之问与骆宾王本来熟识,后来相逢不会不相识,因本事诗》所言宋之问与骆宾王在灵隐寺月夜联句一事,纯属虚构,根本不可信。主认为,(本事诗)虽有缺漏,但尚难排除官军为邀功请赏而用假首级报送朝廷的可。郗云卿奉诏搜辑骆宾王遗文,他在《骆宾王文集序》中所言骆宾王“因致逃遁”,有据。至于宋之问《祭社审言学士文》中“不能保族而全躯”句话,极有可能是在他假骆宾王首级后写的。即使宋之问当时看出首级是假,恐怕也未必敢说真话。所用宋之问的一句话作为骆宾王兵败被杀的证据,是难以成立的。

有关骆宾王的下落,由于史籍记载相互矛盾,形成了种种猜测,迄今难以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