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甘肃文史精萃3:掌故卷
15350500000004

第4章 清代关陇三诗杰之一胡釴 胡喜成

胡釴(1708~1770),字鼎臣,甘肃秦安县人。其祖、父两代皆以能文闻名于乡里。他自小聪明慧悟,天赋过人,博通经史,尤擅长于声律。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拔贡,后屡试不第。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主讲秦安书院,以奖掖后进为己任,并愈加刻苦读书,致力诗赋。每一篇出,学林争相传诵。时甘肃巡抚黄廷桂、陈宏谋、杨应琚等人皆对他非常器重,王太岳倾倒尤甚。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胡釴出任高台训导,三十五年兼署肃州学正,同年以病辞归,病故于家中。

胡釴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座右铭,古丝绸之路上的许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曾经匹马出塞,历览天山瀚海,雪花扑面,他意态超然,据鞍赋诗,高情雅致,传于一时。与他唱和者如牛运震、王太岳、吴镇、李念慈等人,都友谊甚笃,矢以死生,文坛传为佳话。

胡釴性格耿直,不阿谀取容。除主讲秦安书院外,主要生活于幕府之中。艰难坎坷的生活道路,使他看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接近了劳动人民。“可怜名士但谋醉,岂有达官真爱才”这两句诗,真实地写出了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心声。他一生作诗4000余首,词200余首,散文100余篇,后编为诗文集20卷。尤以诗著名,风格刻意沉博,赋物言事,必肖其形,不苟为藻饰。诗篇流播于秦陇间,与临洮吴镇、潼关杨鸾并称“关陇三诗杰”,与吴镇“同为西州骚坛执牛耳”者。

胡釴一生除写过数量众多的诗赋散文外,还参与编纂《直隶秦州新志》14卷。其著述之丰富,在清代甘肃诗人中是罕见的。

附:胡釴河西诗抄

城南访客反经城北遂游仙姑庙

南山积雪如银屏,高高遮断青山青。

黑水浮波如巨海,方丈蓬壶竟安在?

东海安期事有无,西人复自祠仙姑。

传说仙姑原汉朝,能令黑水冰成桥。

汉卒奔北踏冰过,胡骑追至冰全销。

汉代遗闻殊荒略,稗官野乘久零落。

但教村媪供香火,还从故庙起楼阁。

楼阁空虚堪四望,双眼昏蒙始一放。

跼促常悲日月衰,笑谈忽逐风云壮。

其下丛树将为林,争夸中夏多清阴。

残生定后即真境,热客行来生隐心。

同游李郎亦佳士,要约明年须过此。

冷官何用车马喧,竹杖芒鞋从今始。

晓发高台县

惨淡秋云薄,森沉晓雨余。

马蹄轻绿野,人影落清渠。

树密荒村隐,草深斜径虚

老农荷锄立,各自爱吾庐。

武威道中

野气空天外,墟烟远树间。

迤南常见雪,极北更无山。

纵有风飙冷,何劳鬓发斑。

缓行砂碛路,吟望且开颜。

乱石迎车辙,高尘送马蹄。

荒荒斜日淡,黯黯暮云低。

紫塞何空廓,玄冬漫惨悽。

客行如过鸟,随意一枝栖。

平番县招提中见真谷先生手迹

法书犹在眼,挥涕痛斯人。

东郡书长接,西方迹已陈。

蛟龙千古笔,露电百年身。

早识诸空相,超然离劫尘。

行次甘州

一日谢边隅,三朝寄此都。

长鞭思远驭,乱石碍中途。

节忘龙华会,宵愁蝶梦孤。

禅心兼通力,两两愧狂夫。

肃州怀古

控引山门形势多,李暠曾此据关河

挥戈返日空神力,折戟沉沙耐洗磨。

遗恨未教山雪化,闲愁都付野云过。

太平时节无争战,羌笛休吹出塞歌。

(《甘肃文史》199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