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老百姓必学的经济学常识
15354100000038

第38章 从卢卡斯的离婚合同谈起——卢卡斯批评

罗伯特·卢卡斯因理性预期宏观经济理论方面的成就获得了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然而这个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对那么多经济现象进行了“理性预期”,却没有“理性预期”到自己能够获得这个大奖,而他的胜过“女巫”的前妻却准确地预期了这一切。

卢卡斯与他的前妻丽塔·科恩于1982年分居,1989年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离婚的时候丽塔·科恩提出:如果卢卡斯1995年年底以前获得诺贝尔奖,她应该分得奖金的一半。卢卡斯心里想,诺贝尔奖?哪里有那么容易,简直是开玩笑!所以就漫不经心地同意了丽塔·科恩的要求。时光飞逝,1995年说来就来了,10月10日,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传来了卢卡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动人消息!这一天离他和他的前妻丽塔·科恩约定的最后期限只有80多天。卢卡斯不得不按先前的约定,将奖金分给前妻一半,卢卡斯为此后悔不迭。

卢卡斯的理性预期假说强调:人们会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人们会积极地去搜集与自己的利益有关的信息,其中包括大道消息和小道消息,并对这些消息加以分析利用,采取相应的对策。正像老百姓口中说的那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正反映了人们的理性预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卢卡斯虽然因理性预期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他还是不够理性,他搜集到的与自己的利益有关的信息可能还赶不上他的前妻。

经济人的理性预期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企业或组织的经济决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说别的,卢卡斯和他的前妻对卢卡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预期就说明了这一点。经济人的理性预期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企业或组织的经济决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对经济形势产生重大影响。

很长时期以来,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但是居民的投资行为却非常谨慎,而居民的储蓄率也一直居高不下。1997年银行储蓄余额是4.6万亿元人民币,到2003年年初,银行储蓄余额就达到9万多亿元人民币了,2004年已经突破10万亿元大关,2011年达到了35.2万亿元。

为什么呢?为什么居民储蓄额增长得如此迅速?人们为什么不花钱?

因为人们的理性预期在发挥作用。人们已经预期到,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会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国家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对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了,以后什么事都要靠自己了,住房、医疗费、失业保险、孩子的学费、养老金保险……都要依靠自己奋斗了,孩子上学需要钱,孩子结婚需要钱,孩子买房子还需要钱,生病需要钱,养老需要钱……不积攒一点钱,将来靠谁来为上述消费埋单呢?老百姓对未来的理性预期导致银行的储蓄不断增长,不断增长的储蓄导致消费严重不足,严重不足的消费又导致了生产的过剩,生产的过剩又导致了银行利率的降低……

银行的利率越来越低,理性的经济人又开始进行理性的预期:利率这么低,物价还可能上涨,存钱有什么意思呢?于是人们纷纷另外寻找货币保值增值的途径。这样,房地产经济开始火爆起来,人们不再存钱,人们开始购买门市房、住宅出租,以期获得稳定的收入,全国上下掀起一片房地产建设的热潮。

后来房地产有一些过热了,出租房屋也开始过剩了,国家又开始调高银行利率了,于是理性的经济人又开始了新的理性预期:房地产已经开始出现泡沫了!警觉的人们开始安全撤离房地产领域……

其实这些事情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企业都可能遇到的事情。我们正是依靠自己的理性预期来进行自己的经济决策的。

卢卡斯的理性预期理论认为,在尽可能地寻找信息的过程中,人们也会有“信息不充分”的现象,而且在对信息的处理反应过程中也会犯错误。但是,人们一旦发现出错就会及时纠正,因而不会犯系统性错误。所谓系统性错误就是所有人都犯同样的错误。在这个前提下,政府的一切政策都会被人们所发觉而作出相应的反应。任何政策都是“只能暂时瞒过所有的人或永远瞒过个别人,而绝不能永远瞒过所有人”。这是理性预期的精髓所在。

卢卡斯认为,在预期和现实相互关系的视野内,理性预期和其他预期观点的突出区别在于,理性预期理论考察的是预期和现实行为结果的一致性。虽然在无数人组成的现实社会里,情况会比较复杂一些,但是如果整个人群按着同一理性方式去形成预期,那么结果就必然和预期的结果一致。也许个别地看,会存在误差,但是正误差和负误差会互相抵消,预期值一般是接近客观现实的。另外,为了尽可能地使预期接近客观现实,要有效地利用一切可能获得的信息。理性预期还要充分地运用模型和经济理论,保证理性预期和模型、理论的一致性。

卢卡斯的理性预期为我们打开了预期经济的一扇大门,不仅为人们开创了一门新的经济研究的理论,还为人们对宏观经济的预期寻找到了一个更符合客观现实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