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约会要去必胜客
15354900000033

第33章 为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消费者偏好

为什么吕燕那么“丑”,外国人却很喜欢?

2000年高考作文题目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作文题目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因为它似乎揭示了时代进步的主题,在世纪之交提出这样一个意在提倡学生的多元发散思维的题目,让人们从一致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尊重个性,尊重个体的选择。就在同一年,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超模大赛爆出大冷门,在中国人眼中绝对没有获奖可能的“丑女”吕燕荣登亚军宝座。在此之前,中国模特在这一大赛上的最好名次是第四名。以吕燕的五官而言,几乎没有中国人会认为她长得漂亮,但是她却是西方人眼中标准的东方美人。而在现实中我们也经常发现,跨国婚姻中的中国女性并不都是中国人眼中的美女,甚至是丑女。在国内也一样,有些人觉得小眼眯缝的孙红雷很有魅力,而另外一些人则觉得他长得很难看,小眼太丑了。

对于同样一个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从一般观念上来说是因为审美观的差别。而从经济学上也可以对此进行解释,那就是消费者偏好。消费经济学认为,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需求是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购买能力取决于收入、价格等因素。但是,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时候,还是有许多商品不能卖出去。经济学家认为,这是因为消费者缺乏对这些产品的购买欲望。因为消费者一旦对某种产品有了强烈的购买欲望,他就会为实现这一愿望而多赚钱,这就提高了购买能力。或者他也可以通过超前消费的行为把未来的购买能力变为今天的购买能力。可见在市场中,购买欲望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每一个消费者来说,他的购买欲望则来自于消费者偏好。所谓消费者偏好,简单地说法就是指当一个消费者面对多种商品与劳务时,他会偏好于选择哪种的行为。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偏好越大,这种物品给他带来的效用就越大,他就越愿意购买,需求就越高。比如说,同属碳酸类饮料,有人喜欢百事可乐,有人则喜欢可口可乐,所以两家公司虽然一直在进行激烈的竞争,但是谁也不能将谁吞并,只能共存并继续竞争下去。同样是水果,有人喜欢吃苹果,有人喜欢吃梨子,有人则喜欢吃香蕉,所以不论是生产哪种水果的都不会怕产品没有人买。

很多情况下,即使是对同一商品进行消费,人们的偏好点也是不同的。以电影《东邪西毒·终极版》为例,有的人看这部电影是因为喜欢这种做作的小资情调,或者伪文艺电影,有的人则只是因为喜欢导演王家卫的电影风格;有的人是片中的影星梁朝伟、梁家辉、张国荣等人的影迷,有的人则谁的影迷也不是,但是却是张国荣的歌迷。消费者偏好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很多时候,明明自己很喜欢的东西,在别人眼里可能根本不值一提,甚至对方还会觉得很讨厌。在一个美国电视广告节目中,一位中年男人对其新手机的样式与功能表示不满。这是他十几岁的女儿给他买的一款华而不实的手机。他的女儿兴奋地跟他说:“爸爸,您的手机棒极了,这是时下最流行的!”而他则看着那部有金属片的粉色手机露出很讨厌的表情。

其实婚姻中的对象选择也是如此。也许在婚姻市场中甲男的眼中,A女是最适合他的结婚对象:温顺、善良,安分守己,对生活没有太高的要求,只想平淡过一生,是自己喜欢的那一类型的女性,所以他就认为A女是他眼中的西施。但是在乙男的眼中,A女根本就是一个很差的女性,因为“温顺、善良,安分守己,对生活没有太高的要求,只想平淡过一生”的女性不是他喜欢的那一类型,所以尽管A女在甲男的眼中是优秀的女性,但是在他乙男的眼中简直没有任何价值。从婚姻市场中看,这也属于消费者偏好的问题。虽然A女理论上属于甲、乙两人都可以选择的交易对象,但是因为二人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所以就出现了同一个女性在不同男性中的价值不同,在情人眼里是西施,而在不喜欢她的人眼中最多不过庸常女子一个。

因为个人偏好不同,所以每个人所愿意购买的商品也不同。在婚姻中每个人所中意的对象也不尽相同。也正是由于这种不同偏好的存在,所以不但像A女那样的女子能够找到结婚的对象,而且那些与A女性情正好相反的女性也能得到他人的青睐,也能找到结婚的对象。这也就是当年的作文题目所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最佳表现,也是婚姻市场中不同的人最终有所归属的最正常的经济学原因之一。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或者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供消费的商品或商品组合进行排序,这种排序反映了消费者个人的需要、兴趣和嗜好。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偏好程度成正比: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越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