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约会要去必胜客
15354900000039

第39章 不离婚却出轨是出于什么原因——道德风险

夫妻双双把轨出,却没有人提过离婚?日本一前首相说:“我们晚婚是因为没钱结婚,我们到现在还没离婚是因为离不起婚!”在现代社会中,结婚的成本越来越高,所以很多人迟迟无法结婚,都蹉跎成了大龄青年男女。而还有很多人的婚姻并不幸福,但是却因为离婚成本太高而一直不离婚。

据2000年5月的《深圳商报》报道,彭某与妻子朱某去年10月从湖南到深圳工作。彭先生在龙岗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做主管销售。而妻子朱某在宝安一工厂做会计。夫妻二人相距甚远,一周难得见一面。彭先生便对公司售楼处的一位小姐打起了歪主意,两人一拍即合。

“五一”节期间,彭先生与朱某都说要加班。5日,彭先生在晚上8点回到宝安,眼前的一幕令他大吃一惊:妻子正和另一位男人在床上躺着。他将那个男人打得遍体鳞伤。后来在妻子的恳求下,一同把那个男的送往医院。第二天早上,受伤男子的老婆赶到医院。刚一进门,彭先生惊呆了:那男子的老婆竟是自己的情人。后来感情破裂的彭先生跟妻子朱某回到湖南老家办理了离婚手续。

夫妻双双出轨的事在现在已经屡见不鲜,很多人选择了离婚,重新组织家庭,而有的人则更愿意维持现状。有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夫妻双方都有很高的收入,职业生涯都大放异彩,并且有一双儿女。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和美的家庭,孰料夫妻二人感情早已破裂,双双出轨。而双方也都知道对方出轨,可是谁也没有提出离婚,一直维持着现状,甚至两人有时还会对自己的外遇对象就对方征求意见,进行探讨与分析。夫妻都出轨,但是却不离婚,都有外遇,并且还与对方讨论自己的外遇对象,这是一件很可笑、很荒唐的事,但是这种现象的存在却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从经济学上来讲,这对夫妻的选择是一种双方都存在的不得已的“败德行为”。

道德风险是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败德行为是指行为主体在发动和介入经营活动时有意识地违悖道德原则以求达到自我利润或效用极大化目的的行为。

在经济活动中,道德风险问题相当普遍。获得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险市场时,发现了一个经典的例子:美国一所大学学生自行车被盗比率约为10%,有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发起了一个对自行车的保险,保费为保险标的15%。按常理,这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应获得5%左右的利润。但该保险运作一段时间后,这几个学生发现自行车被盗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这是因为自行车投保后学生们对自行车安全防范措施明显减少。在这个例子中,投保的学生由于不完全承担自行车被盗的风险后果,因而采取了对自行车安全防范的不作为行为。而这种不作为的行为,就是道德风险。可以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

而市场经济中是存在很多不完全信息的,一个市场从业者根本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的所有信息,所以必然就会出现道德风险。婚姻也是如此。人们之所以通过婚姻这种形式来确定两个人的关系,有一个原因就是出于对两人关系的肯定与保护。如果两个人只是男女朋友的关系,那么双方中的任何一个完全可以随时抽身而去,而且不会受到任何惩罚,不会付出任何的代价,起码不用为离婚而付诉讼费。由于离婚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所以很多人以为结婚之后,对方就会收敛很多,不会出现去再寻找其他异性的想法。但正因为两个人中的一方持这种观点,所以就放松了警惕,以为结完婚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就不会出现问题了,也因此而不去注意维护婚姻关系。岂不知正是因为这种不作为才导致夫妻感情冷淡甚至关系破裂,最终出现了出轨现象。

正因为离婚的成本太大,有些人就不愿意离婚,所以虽然感情破裂,一方对另一方的出轨很不满,但是也不会提出婚姻,又为了使自己能够心理平衡,便会做出逆向选择,也会出轨,所以就会出现双双出轨、但是却一直不离婚的古怪现象。这从社会道德上来看是不合理的,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却是有几分道理的。只是人不仅仅是理性人,是经济人,更是社会的人。道德风险道德风险也称为道德危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