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最棒的男孩
15357600000002

第2章 培养男孩,父母要有平常心

心平气和的,认真的和实事求是的指导,才是教育应有的外部表现。

——马卡连柯

望子成龙是每一位家长心中的渴望,尤其在如今这样一个“独生子女时代”,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孩子就意味着100%的成功或失败。古时的孟母三迁、国外的天才教育、今天的哈佛爸爸设计童年,这些鲜活的案例不知凝结了多少家长对孩子的期盼,情之真、意之切,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家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然而,古往今来一共出了几个孟子?几个卡尔·威特?又有几个孩子圆梦哈佛、牛津了呢?事实是,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走上了一条普通的人生之路。所以,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还是要多备一颗平常心,这样才不会在大悲大喜中患得患失。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用以告诫家长:“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上人,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下人,也不要让孩子成为人外人,要让孩子成为人中人。”作为家长,要想让孩子成为“人中人”,首先自己要有一颗平常心,否则很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发生不该发生的悲剧。

几年前,浙江金华发生了一起震惊社会的惨痛事件:某中学高二学生徐力,用铁榔头打死了生他养他的母亲!浙江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徐力有期徒刑12年。

为什么一个17岁的少年会使用如此残忍的手段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为什么爱儿子的母亲会死在儿子的手中?产生悲剧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

记者采访之后得知,原来悲剧产生的根源竟是徐母的“爱”,只不过这是一种畸形的“爱”。在家里,徐力没有一点儿自由和秘密,所有的课外时间都必须用来学习。当徐力升入高中后,徐母便经常把“考不到前10名,我就打断你的腿。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了也没关系”这样的话挂在嘴边,让孩子产生恐惧、反感和怨恨,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或许许多家长认为这只是一种极个别的现象,不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其实不然,自从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家长的心态有了很大的变化,很难再以平常心来养育子女了。可以说“家有徐母”的现象很普遍。

因此,为了让男孩快乐地做自己,也为了家长自己减轻一些负担和压力,家长应该丢掉补偿心、反常心、虚荣心、惧怕心等心结,找回最初的“父母心”。

方法1:丢掉补偿心理

把孩子当成实现某些未完成愿望的唯一“载体”,这就是家长的补偿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望子成龙变成了“逼子成龙”,这样往往会造成两种结果:一是使孩子顺从,但从此会变得毫无创造力;二是引起孩子的反感与叛逆。因此,家长应及时丢掉这种心理。

方法2:丢掉反常心

有些家长的眼光多少有点“不正常”,总是拿其他孩子的长处和自己孩子的短处做比较,并因此责怪孩子,这样难免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与烦恼,还会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如果能够丢掉这种心理,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而孩子也会在这种肯定和赞赏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方法3:丢掉虚荣心

许多家长把孩子的成绩与自己的“面子”挂钩。孩子成绩好就觉得添光彩,反之就觉得丢脸,这就是虚荣心在作怪。其实,家长要认清这样一个道理:孩子是孩子,家长是家长,孩子不是家长“面子工程”里的“道具”。所以,只有把虚荣心丢掉,才可以换回那颗平常心,进而与孩子成为朋友,陪孩子走过一程又一程。

方法4:丢掉惧怕心

外面的社会纷繁复杂,而男孩又天性冲动、爱冒险,家长最担心的就是他们在接触社会时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惯,甚至走上歧途,因此经常对他们采取过度保护措施:放学必须按时回家,课外活动尽量不要参加,选择同学或朋友也要经过家长的严格“筛查”。这样不仅会造成男孩自我保护能力的欠缺,也会让他们变得没有责任感。

冰心曾经说过:要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呵护孩子独特的个性,让他们快乐地成为自己,拥有游戏的童年、正常的童年,是家长给他们的最美好的人生厚礼。或许,这在现实中很难做到,但家长们要时刻提醒自己,用一颗平常心把握好手中教育的罗盘,然后朝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专家给父母的教子建议>>

家长们一定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大千世界,是由芸芸众生组成的,你的孩子也正是这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所以,对待孩子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太不切合实际。而是要把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交给孩子自己,再把奋斗的意识传输给他们,让他们成就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