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最棒的男孩
15357600000028

第28章 让责罚来得理智些:恐惧是孩子逃避责任的诱因

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

——罗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年幼、顽皮的男孩,他们经常是大错不犯,但小错却不断。当发现男孩做错事时,很多家长会着急、生气,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开始训斥。他们希望通过严厉的惩罚能够让男孩吸取教训,遏制他们的错误行为,然而却忽略了这种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男孩做错了事,向家长老老实实讲明情况后,非但没得到原谅,反而被狠狠地训斥甚至是痛打了一顿,那么以后他还敢承认错误吗?当然不敢,因为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让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恐惧感,强迫他们产生了防卫心理,以至于在下一次做错事后,会想尽办法编造谎言以躲避严厉的惩罚。这样的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对男孩的身心发展都是极为有害的。

《羊城晚报》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小孩说谎引起的屠杀》的文章:

1946年7月4日,距离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已经过去了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然而有一天,在离华沙170公里的凯尔采市却发生了一起十分恶劣的集体袭击犹太人的事件。当天,几百名群情激愤的市民冲向街头,对犹太人进行猛烈的攻击。许多犹太人被抓到帕兰蒂大街7号的一幢房子里被活活打死。这场肆无忌惮的屠杀从早上10点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最后有42人被残忍杀害,其中还有2人是被误当成犹太人打死的。

事件发生后,许多人都很迷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呢?最后当事实大白于天下的时候,所有人都感到难以置信。原来,这次屠杀竟是由于一个小孩的谎言引起的。赫里安——一个波兰鞋匠的儿子,当时他和父母刚从20公里外的乡村搬到凯尔采市,由于对城里的生活很不习惯,所以他总想偷偷溜回乡下去。7月1日,他偷偷搭车回到乡下,疯玩了3天才回到城里。他不知道,自从他失踪之后,父亲便开始焦急地寻找他,可是一直没找到。看见他回来,历经了许多心理折磨的父亲不禁恼恨交加,拿起鞭子就开始揍他,并大声责问:“你这顽皮鬼,这几天跑到哪儿去了?是不是给犹太人拐去了?”其实父亲只是随口一说,但赫里安却由此想到了一个逃脱责罚的办法。于是他顺水推舟地“承认”,这几天确实是被犹太人拐去了,还谎称犹太人把他拐到帕兰蒂大街7号的一个地窖里虐待他。

第二天上午,愤怒的父亲带着赫里安到警察局去报案,并向周围的人绘声绘色地讲述赫里安如何被犹太人拐去,又如何受尽折磨的情景。当时,虽然二战已经结束了,但德国法西斯的排犹思潮仍然阴云未散。几个路人听信了他们的话,愤怒异常,声言要对犹太人进行报复,于是这个捏造出来的“事实”在几小时内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离谱,传到最后竟然说赫里安被犹太人残忍杀害了。于是,便发生了开始的那一幕屠杀惨剧。

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帕兰蒂大街7号这幢房子早已重新修葺,改为纪念馆,让世人不忘过去,珍惜今天。但是,每当赫里安回想起这段历史,心中都充满了深深的负罪感。

一个孩子的谎言竟然致使42人被屠杀,这是怎样的一出人间悲剧?然而,当人们在谴责赫里安的时候是否想过,他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谎言?如果离家出走三天后他面对的不是凶神恶煞般的父亲和一顿痛打,那么他是有可能说出真话的。所以,虽然赫里安是谎言的制造者,但真正的“罪魁祸首”其实是父亲对他的态度。

可见,对待做错事的男孩,父母不能武断地否定或责备,而是要积极鼓励他们说实话。当了解事情的原委后,在让男孩明是非,辨善恶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另外,家长尤其不能在男孩承认过错后对他们加重责罚,而是要对这种行为给予表扬,借以巩固他们诚实的美德,让他们养成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好品质。

那么为了避免男孩的诚实被责骂吓跑,在生活中,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方法1:家长以身作则,不“教”男孩说谎

在男孩心目中父母有很高的威信,他们一般都认为父母说的或是做的都是对的。如果家长自己“说谎”,男孩会自然而然地模仿。

方法2:不要惩罚做错事后说实话的男孩

当男孩第一次告诉父母他在外面闯了祸,或学习成绩不好时,家长应首先表扬他的诚实和承认错误的勇气,然后再对他的错误进行批评,最后帮助他分析原因,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久而久之,就能够让他养成诚实的习惯,而且愿意承担责任。

方法3:家长要尊重、信任男孩

受到家人尊重,能够发泄牢骚的男孩一般都比较诚实。而过分严格的管教,却让男孩对父母有较多的恐惧感,常常为了逃避责骂而说谎。因此,当发现男孩犯错时,家长要给他们一次改正的机会,切忌不要当众揭发批评他。同时,要向男孩阐明说谎和欺骗的危害性,警告他下不为例。

孩子犯错必然出现惧怕情绪,此时家长应该以宽容的心对待他,以免造成孩子更大的心理负扭,因害怕处罚而推诿责任,变成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

专家给父母的教子建议>>

家长发现男孩有过失行为时,要本着关心爱护的原则,采取细致、耐心的方法,冷静地听听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找出错误的根源,再改正错误。而急躁、粗暴地对待孩子,甚至进行打骂、体罚等,只会适得其反,让男孩的诚实和责任心毁于责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