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美国家庭这样教育孩子
15358600000040

第40章 你看,书现在掉不下来了!——家长的“帮忙”会抹杀孩子的自信

美国家庭教育实例

张丹:书店职员。

一天,张丹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里办公。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仅有18个月的小孩来到办公室,她要为自己的小宝贝挑选几本不错的书。

妈妈在一边挑书,这个18个月大的小精灵则开始在办公室里窜来窜去,似乎要把整个办公室给“研究”个明白。过了一会儿,妈妈挑好了几本书,小女孩表示要自己将书拿起来,妈妈同意给她这个锻炼的机会,小女孩开始拿书。令她生气的是,总有一本书会从她的手中滑落到地上,她反反复复地尝试了四遍,结果四遍都失败了。小女孩开始有些气恼,整张脸涨得通红,眉头也跟着拧了起来。

张丹看到小女孩快哭了,她决定帮帮这个小女孩,她用橡皮筋将这几本书捆在一起,这样,书就不会掉下来了,小女孩也能拿住了。张丹拿了一条橡皮筋,将书一一捆在一起。小女孩开始没有任何反应,只是认真地看着这个大人(张丹)的奇怪举动。书捆好后,张丹将书拿起来给小女孩:“你看,书现在掉不下来了。”令张丹意想不到的是,小女孩看着被捆到一起的书,竟嚎啕大哭起来。

张丹很窘迫,怎么回事?小女孩的妈妈说:“其实你不需要帮助她,她只是想要用自己的方法把书拿起来。”

张丹赫然明白,自己犯了一个无比严重的错误——你的方法不可以!我可以!你不能把书拿起来,要让我来帮你!张丹无意识的举动,间接地向孩子表明了她很软弱、很无能。在孩子的心目中,这并不是在帮助她解决问题,而是在“告诉”她,她是多么的没用。

给中国父母的教育建议

孩子们有的时候显得有些“笨拙”,大人有时会急切地想要“帮助”他们完成这些事情。殊不知,大人的这些帮助却恰恰抹杀了孩子的自信心,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将无从建立。美国家长经常会“袖手旁观”,不去帮助孩子,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雷·特恩布尔有个外孙——5岁的雅各布。一天下午,雷·特恩布尔、雅各布和一个中国来的朋友在外面散步,走了很长时间。回到家里,大家都非常渴,雅各布飞一般地跑到厨房找水喝,他踮着脚尖,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双手抱着瓶子挪到桌子旁,用力举着瓶子,慢慢地往自己的杯子里面倒饮料。这时候,中国朋友想去帮忙,被雷·特恩布尔制止了,他用眼神示意朋友继续看。雅各布倒好之后,又认真地把饮料瓶子放回冰箱。当这一切做好后,雅各布仰着脸,看着祖母,得意地说:“我可以自己倒了!”

对于“帮助”这个动作,家长应该要慎重,否则只会“好心办坏事”,影响孩子自信心和独立能力的建立。

家长要舍得放手

许多家长看不得孩子受一点挫折,还没等孩子主动要求大人帮忙,就“扑”了上去,这是不对的。孩子的成长,多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所以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等着孩子说“请帮忙”

以倒牛奶的雅各布为例,如果雅各布确实是做不了,无法自己倒牛奶,那么家长也不要直接走过去帮忙,而是应该等孩子自己说“请帮忙”的时候再予以帮助。同时,家长要教给孩子倒牛奶的方法,这是重新建立孩子自信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