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有小女
15359700000017

第17章 让您的女儿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

right——洛克

重视孩子的智育是应该的,但只重视智育是片面的,忽视德育是错误的。有人说,孩子智力不好可能会成为次品;体质不好可能会成为废品;而品德不好会成为危险品。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人要全面发展,而且良好品德的形成异常重要。

优秀女孩儿须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淑女风范永远不会被潮流摒弃,相反,任何时代都需要这种风度和气派。

今天人们所提倡做的淑女是在传统美德基础上不失现代社会价值的淑女,是新文明、新文化、新时代背景下的淑女。提倡做现代淑女,并不意味着复古倒退、不合时宜、束缚个性,而是使女人更具有个性、品位和魅力,恢复女性的本来面目。

有教养能使女孩儿焕发光彩、彰显魅力。

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其实都和每个人从小所受的教养有关。如何培养一个有教养的孩子,是许多父母关心的问题。孩子长大走向社会、走向世界,那些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就会说明一个人的修养的东西,是需要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打下根基的。

教养的体现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形”,表面的,是让人感觉到的;另一个是“神”,也就是内心的东西。一个人要走进社会,和人交往,最重要的内在品质是敬、诚、勤和知耻。它们就是教养之“神”,需要通过“形”让别人感觉到。

先说敬,就是尊敬。敬父母、敬老师、敬其他人。任何一个人都喜欢他人尊敬自己。而让他人尊敬你的基础就是你尊敬他人。如果父母把孩子宠成“小公主”,不懂得尊敬别人,久而久之别人也一定会不尊重她。现在很多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到一个新的环境中,没人像原来那样宠着她,她就会受不了。如果再受一点儿刺激,她就可能自杀去。她的脆弱,根源在于没有学会对他人尊敬。

诚,就是诚实。这是做人的根本,跟人打交道,缺少了诚信,终将成为孤家寡人,没有朋友。

勤劳也很重要。如果一个人很勤奋,很快就会被别人看得起,人家愿意接触这样的人,觉得跟她在一起很愉快。懒惰邋遢的女孩儿很讨人厌,因为,懒惰的人到什么地方都会给人家添麻烦,别人可以帮助你一次、两次,但是不可能一直帮下去。

知耻,就是知道耻辱。中国古代有句话:“五刑不如一耻。”意即五种刑罚不如一耻。强调人得有羞耻之观。现在,社会上有些人缺少耻辱观,为了个人私利做违法违德损人利己的事,“三鹿”企业的破产就源于部分牛奶收购商违法添加三聚氰氨,最终致使一些婴幼儿中毒患病,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如果某人做了坏事还一点儿羞耻感都没有,那么这个人就病入膏肓了。一个女孩儿要是没有了羞耻之心,那就更加让人唾弃。

教养在本质上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它体现在生活的琐碎细节中。

比如握手,女孩儿怎样和人家握手,就能体现出她自身的教养。还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也构成彼此之间的交流。有时候一个眼神胜过很多语言。如果宾主在拜会的时候一方目光散乱、说话目中无人,那么拜会之后,双方很难有实质性的交流成果。因为有一方的目光散乱和目中无人足以明白地告诉对方自己缺乏诚意,所以,双方就很难再交往了。

在正式场合,衣冠不整,就是不敬。当年,在总理接待会上,有个做记录的女同志穿了个长袖衬衫,因为天热,她把袖子卷了起来。客人走后,周总理对这位做记录的女同志说:“天热,穿短袖可以,女同志长袖卷起来不好看。”这好像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总理觉得很重要,因为这事关国际交往中对别人是否尊敬的问题。

有些人在公共场合喜欢大声喧哗,旁若无人。比如:看节目,大家都很安静,只有个别人在那里大声说话。大家会觉得这个人缺少教养、不尊重大家。人和人之间交往时,被他人感动的并非一些大事情,往往是一些小事情。有的时候,记忆犹新的倒是他人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这些东西,都是需要慢慢培养的,教养体现在生活细节中。父母要让女儿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需要从基础做起。

教养与习惯紧密相连,良好的习惯久而久之会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内化为教养。所以说,教养从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开始。

中国有句古话:“养不教,父之过。”这说明合格的家庭教育必须是“有教之养”。朱熹在《蒙童须知》就讲道:“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当所知。”孩子只有从小在家庭中做到“于洒扫进退之间,持守坚定,涵养纯熟”,长大以后,才能通达事务、有所作为。可见,塑造有教养的孩子是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开始的。最起码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不给别人添麻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可是,现在有的家长对孩子“举手之劳”就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不太重视,反倒认为这是“小能力”和“小问题”,这些事情又不是孩子不会做,只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罢了,孩子长大以后自然就会了。甚至片面地认为孩子学习知识和技能才是“大问题”、“大能力”,以致孩子在家懒散和依赖大人的现象比较突出:孩子在学校积极打扫卫生,可回家以后,自己吃的果皮垃圾不往垃圾桶里放;在学校帮助同学和老师发作业、拿书本,可放学后自己的书包就“跑”到家长的肩膀上了;在学校把自己的书桌收拾得整整齐齐,回家后桌子上、床上、沙发上,到处都是他脱的衣服、看的书和玩具……

其实,如果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却不自己做,让别人为他做事,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就与有教养有内涵的人相距千里了。一个缺乏独立性和自理能力的人怎么可能是有良好教养的人呢?孩子虽然是未成年人,需要父母的保护和照顾,可是孩子终究要长大,父母不能永远为他们把事情想好做好,父母要逐渐改变包办代替的教育习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总之,习惯养成与品德教养是同一个道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一个女孩儿的言谈举止最能够反映其教养水平,而沟通行为无疑是言谈举止的重要内容。因此,您要让女儿在与人沟通和交往上体现良好的教养,得体地表达和专注地倾听,是她首先要注意的。

得体地表达,是一种真诚的、善意的表达,要多欣赏不嘲讽。有教养的沟通最忌讳嘲讽、挖苦。没有人喜欢被嘲讽、挖苦。嘲讽、挖苦他人不但能伤害他人,而且显露出自己非常缺乏教养。嘲讽、挖苦他人不但令人反感也必然使自己的人缘不好。人人都需要被欣赏,欣赏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与活力,还能增进人缘。

人际交往中,由于种种原因引发冲突是难免的。解决冲突最好的目标和结果是双赢:在考虑自己的利益时也顾及对方的利益,在避免自己吃亏时也使对方获益。“两败俱伤”常常是缺乏教养的沟通结果。对于口角之争,要尽量避免像“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错!”或“反正你总是对的,我都是错的!”用这种方式认错是在发泄自己的愤怒,很没有教养。而退一步,用“也许你是对的……”或用“也许是我错了……”就是真诚而有教养的表达了,而且,更能够达到双赢的目标和结果。

专注地倾听是用心在倾听,也是有效的倾听,不仅倾听时要有回应,而且能够通情达理。

专注地倾听,不仅用耳朵,而且用身体倾听。所谓用身体倾听,即要用自己的身体告诉对方,自己在倾听。“用身体倾听”起码要做到:放下手头的事情,专注于对方;用眼睛看着对方,身体向对方倾斜;必要时还可以有身体的接触,如握住对方的手、拍拍对方的肩膀等。但若是异性之间,则要注意保持社会文化习俗允许的身体距离。否则,不仅是缺乏教养的行为,而且有“骚扰”之嫌。

回应就是根据对方诉说的内容,做必要的“嗯”、“哦”、“是吗”等回应。对不太明白的地方,用“对不起,我打断一下,你刚才说的意思是……”作核对,默不作声或者频频打断对方讲话都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通情达理是一个女孩儿必须具备的素养。这是一种与对方共情的回应,即能够“听话听音”,听出对方的“感觉”,读出对方用“非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如觉察到对方痛苦的样子,说“这件事情令你感到很伤心?”或者,“如果是我,我也会很难过。”相反,如果你的回应是“哎呀,那有什么好伤心的!”甚至再加一句“你真是自作多情!”这是缺乏教养的回应了。下次,谁还会跟你说心里话呢?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真诚的微笑”是有教养的沟通和交往的标志。一个人如果缺乏沟通技巧、拙于人际交往,而“真诚的微笑”一定能够弥补他的某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