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有小女
15359700000039

第39章 教育女儿父亲当尽责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父亲是女儿形成女性气质的导引者、支持者和认可者,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分化具有很大作用。女儿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3岁左右开始从与母亲的一体关系中分裂开来,把较大一部分情感投向与父亲的关系上。小女孩儿到了3岁左右,认知能力和独立性都有较大提高,达到一个转折点,意识里开始清晰地发现了父亲……

孩子们的性格与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普遍来说,母亲的影响是比较深的,但父亲对女孩儿的影响也是一份不可磨灭的印记。

right——宋庆龄

在家庭中,母亲对男孩儿的身心影响最大,而父亲对女孩儿的身心影响最大。美国和新西兰的研究人员一项联合研究表明,父女关系好,不仅对女孩儿的心理影响大,而且这些影响还通过心理、神经和内分泌左右女孩儿的发育,要么促其正常到达青春期,要么提前或延迟其跨入青春期。

没有父亲的女孩儿或受到父亲辱骂、被父亲持否定态度的女孩儿,青春期出现得较早;相反,父女关系较好,父亲对女儿持肯定和欣赏态度,这样的女孩儿青春期发育出现得较迟。这表明父亲在生活中对女儿的关心程度和是否持肯定态度,不仅影响女儿的心理形成,也影响女儿的生理发育。

专家们认为,女孩儿早熟必然伴随过早思春和接踵而至的性生活及生儿育女,这也是一些国家少女母亲增多的原因之一。这显然不利于下一代的成长,也不利于少女母亲本身的健康。此外,早熟带来的早衰现象,以及少女母亲生存和养育孩子的经济能力,是女孩儿人生最根本和最现实的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若想女儿正常地发育成长,正常地踏入青春期门槛,为父者该懂得怎样与女儿相处。

宋庆龄说过:“孩子们的性格与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普遍来说,母亲的影响是比较深的,但父亲对女孩儿的影响也是一份不可磨灭的印记。”

“男主外,女主内,教育孩子是母亲的事。”很多父亲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挣钱养家,使全家生活富裕、吃喝不愁,自己就基本完成了任务。教育子女不是自己该想的事,孩子的教育应该主要由母亲负责。

“我太忙了,根本顾不上教育孩子。”有些父亲工作的确很忙。但是,忙不是绝对的,更多的是一个计划不合理的问题,父亲再忙也应该抽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问题和想法。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父亲是女儿形成女性气质的导引者、支持者和认可者,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分化具有很大作用。女儿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3岁左右开始从与母亲的一体关系中分裂开来,把较大一部分情感投向与父亲的关系上。小女孩儿到了3岁左右,认知能力和独立性都有较大提高,达到一个转折点,意识里开始清晰地发现了父亲,就这样女儿打破了与母亲浑然一体的关系。

宋嘉树在教育子女时表现出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受到当今父母的称道。宋氏夫妇共养育了6个子女。他们的3个女儿——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宋嘉树教育子女坚持了3个最基本的思想:一是“不计毁誉,务必古先”;二是男女都一样;三是和孩子们做朋友。

宋嘉树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首先在自己的家庭开辟了一块没有封建主义樊篱的乐园,使3个女儿有幸在民主、平等、先进的生活环境中健康成长。宋霭龄和宋美龄天生聪颖、大胆泼辣,在她们只有5岁时,宋嘉树就送她们到寄宿学校中西女塾读书。宋庆龄与姐姐和妹妹一样聪明,却不像姐妹那样大胆泼辣、锋芒毕露。7岁时,父亲也送她到中西女塾读书。宋霭龄13岁时,宋嘉树夫妇把她孤身一人送到美国求学,使宋霭龄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赴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女子之一。

1908年,宋氏夫妇又把另外两个女儿一同送到美国接受教育。当时宋美龄年仅11岁。由于年龄小,在威斯里安女子学校注册为特别生。宋嘉树使这三姐妹在早期教育上占了先,在接受西方教育上占了先,在女子接受高等教育上占了先。

宋霭龄极富音乐和表演方面的才华,宋氏夫妇便努力做大女儿表演的最佳“搭档”。在傍晚时分,常常是由宋夫人熟练而凝神地弹奏钢琴;几个兄弟姐妹围在一起,听宋嘉树和大女儿的男女生二重唱。静听着父亲那纯美洪亮的嗓音随着琴声唱出的美国南方民歌,宋霭龄、宋庆龄和弟妹们从心底升腾起对父母的崇拜、敬仰和热爱。

宋庆龄生性稳重、腼腆,和姐妹兄弟们在一起时,她总是最文静的一个。不过宋嘉树为孩子们营造的生活环境和气氛,也使小庆龄于天性之外受到补益。在假期里,三姐妹和小兄弟们在院子里玩耍,爬过院墙到别人的田地里嬉戏;他们到田野里奔跑,采集花草,捕捉虫鸟,无拘无束地尽情欢笑。

有一次,姐妹兄弟玩“拉黄包车”的游戏,宋霭龄装作黄包车夫,宋庆龄扮成乘客,小妹小弟跟在身后又蹦又跳。正玩得开心时,不料“车夫”拉车用力过猛,双手失去控制,一下把“乘客”抛了出去。“车夫”愣在那里傻了眼,知道自己闯了祸;“乘客”又疼痛又委屈,满脸不高兴。

这件事被宋嘉树知道了,他慈爱地对宋霭龄说:“做游戏也要有分寸,‘黄包车夫’可不光是使力气呀!伤了‘乘客’还怎么拉生意呢?”小霭龄不好意思地笑了。

宋嘉树又笑着对宋庆龄说:“我们的‘乘客’这样宽宏大量,这样勇敢坚强,真是了不起!”小庆龄受到父亲的夸赞和鼓励,一脸的阴云散去了。长大以后,宋庆龄真的成为一位既富有爱心和宽容,面对邪恶势力又敢于斗争的伟大女性!

国外有研究人员对孩子的自尊心做了研究,结果表明:谈起父亲,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备感亲切。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相比,他们感到自己的父亲更和蔼、更善良。研究者认为,父亲的态度和蔼可亲又不随意迁就,能够掌握教育的分寸,是培养孩子朴实、正直、无私等优秀品质的最佳条件。教育女儿,父亲的作用不可低估,父亲的角色不可替代。早在70多年前,鲁迅先生就提出“我们怎样做父亲”的问题,直到今天,这个现实而尖锐的问题,仍然困扰着许多人。

怎样做女儿的好父亲呢?以下几条准则,可供参考。

[1]明确行为的准则但不要强加于孩子。应向孩子指出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如果孩子不同意,要弄清原因,一起讨论,耐心疏导,绝不能硬性规定必须这样做。应当承认孩子有权表示自己的意见和感情,要以朋友的形式来交流。

[2]不要教条主义。切勿经常板起面孔引经据典地来教训孩子,要注意孩子的爱好和个性。有些道理要说清楚,比如:偷盗和撒谎是可耻的,但有些事情不能生搬硬套。

[3]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不要过分包办代替,以为孩子没有你不行,要让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提出一些具体明确的要求,放手让他自己决定该做的事。

[4]要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孩子做出某个决定或承诺时,告诉他要对自己的做法及后果负责。这样可避免事后不必要的牢骚和埋怨。比如:孩子如果执意要睡到过了早餐时间再起床,那么午饭前不能给他任何东西吃。

[5]不可当众羞辱孩子。孩子犯错时,切勿惊慌失措,也不可听之任之,应与他真诚交谈,帮他走出误区。溺爱不对,打骂也不可取,当众揭短更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训斥羞辱会使孩子感到耻辱。孩子特别在乎朋友同学的看法,应当维护孩子在同学、朋友面前的“面子”,该谈的问题私下里解决,绝不能当众羞辱孩子。

[6]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青春期是孩子身心变化较大的时期,这时的孩子往往要学大人那样自己拿主意,对此,父母要理解,该让他自己做主的事就放手让他做主。

[7]父母要敢于承认错误。父母有错应认真反思,敢于对孩子说“对不起”,这样做不仅不会失去尊严,反而更能赢得孩子的尊重,加深亲子情感。

[8]允许孩子有隐私。孩子需要亲切的关怀但不是监视,即使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必须干预也要注意不能伤害孩子。一般情况下父母不宜过问孩子的隐私。

[9]对孩子不可求全责备。对孩子的期望不可过高,父母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同孩子的沟通上,随时理解他的心思和要求,经常给予鼓励,尤其父亲,是孩子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