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随便问吧——关于中国文化的108个趣味问题
15364500000098

第98章 第97问:为什么我们会将运气不好说成是“倒霉”,而不是“倒”其他东西

如果遇到不顺利或是不幸的事情,今天的人们一般都会用“倒霉”来表示郁闷的心情。然而,为什么是“倒霉”,而不是“倒”其他东西呢?倒霉本来写作“倒楣”。据词典中的解释,“楣”有三种意思:第一种是“门上横梁”,引申为“门楣”、“门第”;第二种意思是“房屋的第二道梁”,即所谓“正中曰棟,次曰楣”;第三种意思是“屋檐橼端之横板”。从字面上来理解的话,就是屋梁倒了,是不幸或是不顺利的事情,于是人们便形象地称之为“倒楣”了。

另有一种说法,与我国古时的科举考试有关。清人顾公燮在《消夏闲记摘抄》中说:“明季科举甚难,得取门首竖旗杆一根,不中,则撒去,谓之倒楣。今吴俗讥事不成者谓之倒楣。”意识是说,在明朝末年,由于考察舞弊之风盛行,而朝廷实行的又是鼓励“八股取士”的封建科举制度,所以一般读书人想要中举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于是,为了有个好兆头,考学的人便于临考前竖起一根旗杆在自家门口,谓之“楣”。如果考中,则旗杆照竖不误,考不中就把旗杆撤去,叫做“倒楣”。

如果从字面上来看,“霉”字亦有坏运气的意思,“倒霉”的原意应当是推倒坏运气,这本是好事,但今天“倒霉”一词的意思却正好相反,表示的是遭遇坏运气。原因只在于“倒霉”的“霉”字与“楣”字谐音,所以今人也约定俗成地将“倒楣”写作为“倒霉”,并成为通用的写法,以此用来表示坏运气或是不顺利。

至于何时将“倒楣”写成“倒霉”,时间已不可考,但可以判定的是,“倒霉”的写法出现得很晚。陈独秀写文章时,尚用“倒楣”,而非“倒霉”。比如,他在《孔子与中国》中就用的是“倒楣”:“农民起义之时,孔子一时倒楣,新的王朝得胜,即刻又把孔子抬得天高”。

“举案齐眉”难道是将桌子举得与眉毛一样高吗

在现代汉语中,“案”除了桌子的意思外,还表示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比如“案板”。在“举案齐眉”一词中,“案”表示的是装着饭菜的托盘,眉自然是眉毛的意思,这个成语表示的是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用来形容夫妻之间的互相尊敬。

这其中还有一个典故。据《后汉书·梁鸿传》中记载:“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梁鸿是东汉人,字伯鸾,原籍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年轻时家里很穷,由于刻苦好学,后来很有学问。妻子是和他同县孟家的女儿,名叫孟光,生得皮肤黝黑,体态粗壮,喜爱劳动,没有小姐的习气。据说,梁鸿每天劳动完毕,回到家里,孟光总是把饭和菜都准备好了,摆在托盘里,双手捧着,举得齐自己的眉毛那样高,恭恭敬敬地送到梁鸿面前去,梁鸿也举案齐眉的接过来,这样两人才开始吃起来。

后来,人们便用“举案齐眉”来形容夫妻之间的互相尊敬,与另一词“相敬如宾”有异曲同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