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影响孩子一生的教子方案
15367000000059

第59章 生活中处处实践“分享”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见到太多的不懂得分享的孩子,当然也更难见到诸如“孔融让梨”之类的故事中那样的孩子了。这其实也是当今社会状况所决定的,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家里唯一的宝贝疙瘩,他们几乎全部是被人捧着护着的,即便是不属于他的东西,他的长辈也会千方百计为他弄过来,他从来不需要和别人分享那些属于他的东西。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难免会事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和别人友好相处,更不要说和别人分享、合作了。

曾经有一个教育专家提出,家长应该在孩子两岁左右的时候,就让孩子知道让人分享,帮助孩子让他们意识到与人分享的重要性,同时也应该给他积极、正面的鼓励和支持。

要懂得强化孩子的“分享”意识

有人为了研究孩子的分享意识,专门做过一项调查,经调查发现,在目前的家庭之中,有很多多的孩子不懂得与人分享,独占的习惯特别严重。虽然有的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很注意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但却往往只是简单地流于形式。比如在一户家庭之中,父母教育孩子要懂得把好吃的东西先给爷爷奶奶吃,孩子在刚开始的时候,很是不情愿,但是他们迫于爸爸妈妈的压力,不得不这样做。可是当聪明的孩子发现爷爷奶奶不是真吃的时候,他们就会在下次再给爷爷奶奶东西的时候,变得很“大方”。这样的做法,常常是建立不起来孩子真正的分享意识的。可以试着想出一个场景:如果有一天,有人真的把他让出的东西给吃了,那他很可能就会在心里犯嘀咕:不是每次大人都不会吃我的东西吗?为什么这次却吃了呢?

所以我们的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而孩子的“分享”意识,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培养起来的,这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家长们应知道,孩子最初的自发性的“分享”行为是在他们一岁左右的时候,孩子有的时候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借给别人,或者对别人微笑等等,可是,等到孩子两岁多的时候,孩子的自我意识就会开始发展,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和别人争抢东西,而孩子分享意识的培养是在孩子自我意识建立之后才能发展的,家长应该在这个时候,让自己的孩子懂得为别人着想,让孩子慢慢地将分享作为一种交往手段,让他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体会到分享带给别人和自己的快乐。

有一次,林林的妈妈带着她的四岁的孩子在小区里面玩耍,林林拿着自己新型的玩具车在小区的路面上来回玩耍着。这个时候,同样在小区里面玩耍的别的小朋友看到了他的玩具车,就想要和他一起玩,可是他却拒绝了别人,这个时候,那个小朋友就对他说:“如果你不让我玩的你玩具车的话,那我以后也就不跟你玩了。”听了这个话,林林的心里着急了,他马上带着自己的玩具车,跑到那个小朋友的面前说:“好吧,我和你一起玩,只要你以后还和我玩就行。”说着,他就把自己的玩具车给了那个想要玩的孩子。

林林的妈妈等到他和小伙伴玩耍过后,领着他回家的时候,就问他:“你和那个小朋友在一玩得高兴吗?”等他回答高兴之后,林林的妈妈借着这个机会,告诉他说:“你看,你自己有好东西要学着和别人一起分享才是对的,你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那个小朋友,你们在一起才会玩得很高兴,你真的很了不起。”林林听了妈妈的话之后,更是兴奋了。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也更加懂得与别人分享了。

家长在培养和强化孩子的分享意识的时候,除了对孩子进行语言方面的鼓励之外,还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分享的机会,并且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正面的强化训练,更重要的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分享,让他们知道,分享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美德。让孩子在实际体验中,真正在内心深处理解分享的深层次的意义。

多给孩子创造“分享”的机会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孩子缺乏分享的行为和意识,这是因为他们大多数在家中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是一个人独自的长大。而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也很容易形成不合群、孤僻的性格,很难形成分享的意识。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更多的与别的孩子交往的机会,或者经常邀请和他差不多的小朋友来自己的家里面做客,或者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参加一些社区之类的亲子活动,这些都是可以扩大孩子生活圈的有意义的活动,当然也会让孩子结交和认识更多的新朋友,让他们在与人交往中学会与别人分享的快乐。

有一个年轻的妈妈,她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参加幼儿园里面搞的一个亲子活动,她儿子的名字叫做虎子。这个亲子活动主要分为两组进行,在刚开始的时候,主持人告诉虎子的这一组的人说他们玩的是丢沙包的游戏。可是虎子还没等主持人把话说完,就飞快地跑到沙包的面前,在玩具筐里面拿起了一个沙包,这个时候,主持人笑着制止住虎子说:“沙包还没休息好呢,我们等它们休息好了之后,再和它们一起玩好吗?”虎子很无奈地把沙包放在了玩具筐里面,可是他的心却一直在沙包的上面。等到主持人把沙包分发给小朋友的时候,他拿着玩了一小会儿,就不想玩耍了,他把沙包丢在了一边,跑到妈妈的身边。这个时候,他看到另外一组正在玩呼啦圈的游戏,他觉得很好玩,于是跑过去拿了一个呼啦圈。她的妈妈把虎子拉到身边,悄声告诉虎子:“呼啦圈是那一组的小朋友的,那一组的小朋友找不到它会很难过的,而呼啦圈找不到它的朋友,也会很伤心的。妈妈的虎子是最有爱心的,快把呼啦圈送给他的朋友吧。”

虎子虽然心里不情愿,却还是把呼啦圈送给了那一组的小朋友。虎子重新又回到他的这一组,这个时候,他拿起沙包,朝着不远处的一个小女孩丢了过去,小女孩“哇”地一声大哭了起来,主持人赶过来问是怎么回事,虎子说:“我在玩打雪仗,并没有打那个小女孩啊。”主持人听了虎子的话,说了声“调皮”,笑着走开了。又大约过了七、八分钟,主持人拿出了大灰狼头像,开始玩“打大灰狼”的游戏。虎子站在队伍中间,伸长脖子,注视着前面。终于轮到了,虎子用力将沙包扔向目标,一下子打中了大灰狼的眼睛。虎子这下子可来了精神,迅速地捡回沙包,挤到了队伍前面。主持人连忙对他说:“你已经打了一次了,很多小朋友一次也没打过。你让一让,把这次机会给后面的小朋友,做个懂得谦让的好孩子。阿姨相信虎子一定能做到,是不是?”虎子皱皱眉,慢慢地走到队伍后面,又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孩子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一个良好的习惯的形成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们常常需要家长从各个环节入手,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帮助他们建立和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习惯。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之中,家长是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最长的人,也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让我们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协商,理解分享的好处,并且能够独立解决他们在分享中出现的问题,以此来增进他们的感情,让孩子在内心深处接纳和理解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给孩子家财万贯,不如给孩子一个良好的习惯。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也就是这个样子。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让孩子养成了一种善于与人分享,乐于与人分享的好习惯的话,那他的一生可能会因为这个习惯而精彩和丰富许多,家长也不会觉得特别的累。